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勉学诗(录一) 元 · 陈谦
 押尤韵
黄河西北来,云是昆崙丘。
经行非一山,回薄半九州。
上有不测源,下有无尽流。
万化同此机,不知几春秋。
分明天地心,不为浅狭谋。
痴人用小计,颠倒若无求。
安得申韩氏,化为古
菽园杂记:逊志斋集三十卷,其二十八卷内勉学诗二十四章,本苏士陈谦子平所作,误入方集耳。子平,元末人。张士诚兵至,有突入其室者,胁其兄训使拜,不屈,刃其胸,子平以身翼蔽,并遇害。平生著述甚富,兵后散亡,独所著易解诂二卷及古今诗数十篇传于世。正统间,吾昆山所刻养蒙大训收其诗,予幼尝见之。京师士人徐本以道亦尝刻其诗印行,后有国初韩奕公望跋语,韩、徐皆苏人。 案:明诗综方孝孺下登此一首。
谦斋 元 · 吴当
 押词韵第一部
为山郁穹窿,乃处厚地中。
君子有令德,逊志息微躬。
种菊春雨洽,纫兰秋露浓。
斋居玩易象,素履慎初终。
方生宁海 元末明初 · 宋濂
 出处:明诗纪事 甲签·卷四
洪武丙辰,予官禁林,宁海方生以文为贽,一览辄奇之,馆置左右,与其谈经,历三时乃去。明年丁巳,予蒙恩谢事,还浦阳,生复执经来侍,凡理学渊源之统,人文绝续之寄,盛衰几微之载,名物度数之变,无不肆言之。离析于一丝,而会归于大通。精敏绝伦,每粗发其端,即能逆推而底于极,本末兼举,细大弗遗。见于论著,文义森蔚,千变万态,不主故常,而辞意濯然常新。细占其进修之功,日有异而月不同,仅越四春秋而已英发光著如斯,使后四春秋,则其所至又不知为何如。以近代言之,欧阳少师苏长公辈姑置未论,自余诸子与之角逐于文艺之场,不识孰为后而孰为先也。予今为此说,人必疑予之过情,后二十馀年,当信其为知言,而称许者非过也。庚申之秋以不见大母久,将归省焉,予深惜其去,为赋是诗。
昔在词垣时,英材常骏奔。
水碧金膏,价重骇见闻。
终然无根蒂,敛散空中云。
方生海上来,玉栗而春温。
袖携絺绣书,面带黼黻纹。
揖逊入礼域,陈义陵秋旻。
同餐太仓米,共勘典与坟。
潜将索幽邃,穹欲攀嶙峋。
蹈雪忽言别,涉险涛江津
梅花似相怜,沿途慰孤颦。
湛恩来九天,悯吾发如银。
特敕还故山,许与烟霞亲。
生闻抱经来,处此寂寞滨
莽苍叩大始,溟涬穷无垠。
宇宙所管摄,载籍所敷陈。
巨细钩钳之,若大乐建均。
律吕按高下,宫商肃君臣。
鬯和免惉懘,叠奏归绎纯。
桑濮俟挥斥,淫哇竟何存。
黄钟压瓦缶,庭燎灭荒磷。
似兹稽古力,可敌龛定勋。
濡毫写雄颢,势欲移峨岷
漏泄混沌窍,出入造化神。
变幻波起伏,清温玉璘珣。
尽抽神奇秘,不堕臭腐尘。
所以日出之,逾见光景新。
山鬼当洒泣,湘灵且逡巡。
振古著作家,后先胡缤纷。
岂知万牛毛,难媲一角麟。
古今二千载,有如星在辰。
岂意荒砾中,获此席上珍
予生发未燥,立言鄙河汾。
结交一世士,暮齿越七旬。
妍蚩与楛良,入目无留痕。
自非病狂易,颠倒甲与矜。
宁因一学徒,谀辞浪云云。
大言心不怍,只为所见真。
生今有行期,序饮竹根。
笑摘黄金花,起泛青瑶尊。
酒酣耳热,剧论如抽缗。
岂无赠别言,有意须当遵。
真儒在用世,宁能滞弥文。
文繁必丧质,适中乃彬彬。
有虞号多士,九官展经纶。
惟时亮天工,外夷悉来宾。
不闻有著书,鼓荡摩乾坤。
生乃周容刀,生乃鲁玙璠。
道贵器乃贵,何须事空言。
孳孳务践行,勿负七尺身。
敬义以为衣,忠信以为冠。
慈仁以为佩,廉知以为鞶。
特立睨千古,万象昭无昏。
此意竟谁知,为尔言谆谆。
无徒谓强聒,一一宜书绅。
田按:此诗有作赠郑楷者,盖遵革除之禁也。牧斋谓于内殿见《潜溪文粹》,孝孺氏名皆用墨涂乙,此可知矣。希《古谢太史公书》云:「近有人说执事赐教之言,以欧阳氏、苏氏以下见期为过,某闻之不应而笑,笑而默然,竟不问其主名。流俗人省事者少。」盖谓此诗序也。又云:「某妄志殆未可遽以辞尽,其大者将宏廓敷扬,其所传于世,俾人得乐生达理。其次亦将整齐周公孔子之成法,为来今准。下此犹当著一书,摅所蕴蓄,补艺文之遗缺。续斯道于无极。」希古自负如此,不仅以欧、苏文章自居矣!潜溪弟子,《潜溪行状》即笔也。
朱长史伯贤 明初 · 朱廉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明诗纪事 甲签·卷六
昭代声名被八埏,吾宗文采更辉然。
曾持史馆《春秋》笔,复入王门醴酒筵。
他日淩烟期画像一朝驭气飞仙
绝奇喜有徐卿子,翠石馋铭照九泉。
田按:伯清诗不多见,此诗见朱性父《珊瑚木难》。同时挽失长史者,尚有金华郑涛麟溪吴兴林静子山金华刘刚养浩,此数人诗亦罕见。又方希直诗二首,《逊志斋集》亦未载,并附录于此。郑诗云:「结巢方共白云依,夜壑舟藏忽尔移。一代才华叹已远,百年耆旧正堪悲。兰风忍见新封土,《薤露》兴歌谩有词。须信承祧贤嗣续,烝尝克奉谨时思。」林诗云:「□城山水未能归,几度宫花照锦衣。窝襄白云燕定所,又随明月上天飞。」刘诗云:「学士銮坡视草时,金莲夜赐子同归。如今尚亿清光近,地下修文孰是非?」方诗云:「东浙腾声久,词林受荐迟。才高当世用,心付后人知。遇主宁非命,传经幸有儿。萧条大夫里,闻道更从谁?」「士难今始觉,文在世应传。幸不求《封禅》,从人叹草《玄》。神交秦汉上,气贯斗牛躔。一饭怀遗德,临飧每慨然。」
希直 明初 · 许继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婺岭隐天末,遥思正属君。
慰情来远札,动目有新文。
逸骥莫并驾,离鸿常念群。
山空岁华晚,旧话几时闻。
希直自京还 明初 · 许继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玉音初捧巳殊伦,天意深嘉得异人。
众谓才复出,我知道当伸。
赐归使就林泉养,期用留为瑞世珍。
一旦巳成千载遇,高风矫首在清旻。
希直金华 明初 · 许继
 押尤韵
良会古所惜,光景不可留。
故人今有行,出门复悠悠。
晨鸡号远陌,行色满道周。
恻怆意莫宣,慷慨意难酬。
愿言力古训,所贵德业优。
千里从明师,岂徒事远游。
川原渺何极,仰止在山丘。
余生学苦晚,贤哲忽我尤。
顾乏驰骋力,重增离别忧。
遥遥金华道,逸驾邈难俦。
瞻望两相失,从君去无由。
愿为东南风,吹上八咏楼
愿为云端月,照彼双溪流。
君情谅不违,我心复何求。
希直应聘赴京 明初 · 许继
 押词韵第八部
陋学窥千载,古今极寥寥。
奇才不世出,先哲何其遥。
方子间气英,孤凤翔九霄。
经史敛胸臆,早岁能充饶。
深造入玄閟,精研味腴膏。
发为五色文,光𦦨万丈高。
吐辞信雄笔,江河势滔滔。
闻者但缩喙,白首惭俊髦。
受知潜溪翁,恩义犹同袍。
顾托有深意,扬言岂虚褒。
声价凌海岳,山泽焉久遨。
神珠隐自现,宝玉终难韬。
中使隆优礼,特起推贤豪。
天衢丽云日,盛际宜有遭。
纪载小,明良慕
徽猷谅巳著,荣名非所徼。
同乡托交谊,春恋岂一朝。
因依附劲翮,愧我腹背毛
会难思少留,去马疾若飙。
情至不能别,病怀空郁陶。
方正学内翰 明 · 程仕简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三十年前下董帏,姓名早见注黄扉
古今文字非无托,天地精华信有归。
金匮入编严斧钺,紫泥承诏落珠玑。
斯文盛代惟公辈,林下何曾有布衣。
侯城里有感 明 · 魏泽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明诗纪事 乙签·卷二
笋舆冲雨过侯城,抚景依然感慨兴。
黄鸟向人空百啭,青猿堕泪只三声
山中自可全高节,天下难居是盛名。
却忆令威千载后,重归华表不胜情。
《逊国臣记》:文皇方孝孺十族,魏泽是时谪宁海典史,当捕方氏,悉力保护周旋,以故方氏有遗育。谢文肃公诗所谓「孙支一叶」者,泽之力也。后过孝孺故居,为诗悲悼之。
懿文皇太子挽诗十章 其四 明 · 方孝孺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明诗纪事 乙签·卷一
相宅图方献,还宫疾遽侵。
鼎龟悬宝命,笙鹤动哀音。
谁绍三皇治,徒倾四海心。
关中诸父老,犹望翠华临。
《今言》:国朝定鼎金陵,木兴立之地,然江南形势,终不能控制西北,故高皇时已有都汴都关中之意。观洪武元年诏曰:「江左开基,立四海永清之本;中原图治,广一视同仁之心。其以金陵大梁为南北京。」方希古懿文汰子挽》诗曰:「相宅图方献,还宫疾遽侵。关中诸父老,犹望翠华临。」盖有都关中之议,以东宫薨而止也。《国史唯疑》:高皇《祭光禄寺神文》「朕经营天下,事事按古有绪,惟宫城前昂中洼,形势不称,本欲迁都,年老精力倦。又天下初定,不欲劳民,废兴有数,只得听天,惟愿鉴朕此心,福其子孙」云。可见开基都金陵非满志事。初欲都临濠,以刘基言止,再欲都,以懿文太子薨止,而高皇亦已老矣。文皇北迁,盖神灵若阴启之。
黄鹤楼卷后① 明 · 方孝孺
 出处:黄鹤楼集卷中、黄鹤楼志·艺文·文赋·明代
奇伟绝特之观,固无与于人事,然于其废兴,可以知时之治乱焉②。
黄鹤楼以壮丽称江、湘间③。
当天下盛时,舟车旌盖之来游,考钟鼓,肆管弦,燕会于其上者,踵相接也④。
元末诸侯之相持,武昌莽为盗区,屠伤杀戮至于鸡犬,求尺木寸垣于颓城败垒间而不可得,天下之乱极矣⑤!
及乎真人既一海内,建亲王镇楚,以其地为国都,旄头属车往来乎其上者,四时不绝⑥。
盛世之美,殆将稍稍复睹。
余恨不获见之。
而是貌其状甚悉,云涛烟树,咫尺千里,夏口汉阳,苍苍如目睫⑦。
展卷而卧阅之,恍然如乘扁舟出入洞庭彭蠡之上,而与李白崔颢辈同游也。
今四方日就治平,而江、湘尤予所愿游者。
他日苟或一登,为之赋咏,以追踪于古之作者,或者其始诸此乎!
按:【校注】 (1)《黄鹤楼集》题作“黄鹤楼诗卷序”,据《逊志斋集》改。 (2)绝特:卓异,超乎寻常。原作“纪特”,形近而误,据《逊志斋集》改。无与句:谓与人事无关。 (3)《黄鹤楼集》于“鹤楼”前夺一“黄”字,据《逊志斋集》补。 (4)考:击。《诗·唐风·山有枢》:“弗鼓弗考。”毛传:“考,击也。” 肆:列。踵相接:接连不断,一个紧跟一个。踵,脚后跟。 (5)诸侯:原作“诸雄”,据《逊志斋集》改。莽:乱貌。 (6)真人:谓帝王。《史记·秦始皇本纪》:“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此指明太祖。此句《黄鹤楼集》作“大统既一海内”,据《逊志斋集》改。亲王:皇族中封王者称亲王洪武三年(1370)明太祖朱元璋皇子朱桢楚王十四年(1381)朱桢就国武昌。旄头:即旄头骑,指为仪仗前导的骑士。《后汉书·光武帝纪》:“赐东海王强虎贲旄头钟虡之乐。” 李贤注:“《汉官仪》曰:‘旧选羽林为旄头,被发先驱。’魏文帝《列异传》曰:‘秦文公时,梓树化为牛,以骑击之。骑不胜,或堕地髻解被发,牛畏之,入水。故秦因是置旄头骑,使先驱。’”属车:指楚王侍从之车。 (7)而是:于是。貌:描摹,图绘。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此句《黄鹤楼集》作“兹焉睹其状”,据《逊志斋集》改。咫尺句:形容在短小的画幅内,能画出寥廓深远的景物。彦悰《后画录》:“(宋展子虔)尤善楼阁人马,亦长远近山川,咫尺千里。” 本篇题书黄鹤楼画卷,劈头却由“于其废兴,可以知时之治乱”发慨,述以时之治乱与名楼兴废的关系,表达作者历元末乱后喜庆明初世治的快慰心情。与北宋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比读,二文虽主旨不一,彼忧患世乱,此庆幸世治,然于名胜之兴废以见世之治乱的机杼则同。末尾始结出览画而欲一登的愿望。
翩翩紫凤雏赠方希直汉中教授 明 · 郑桓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新安文献志卷五十一下
翩翩紫凤雏,羽翮备五彩。
徘徊千仞翔,馀音散江海。
于焉览德辉,济济锵环佩。
天门何嵯峨,群仙久相待。
晨沐晞朝阳,夜息饮沆瀣。
如何复西飞,去去秦关外。
岐山谅匪遥,啄食良自爱。
终当巢阿阁,庶以鸣昭代。
方希古 明 · 程通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杜若满芳洲,怀人独倚楼。
江天烟树迥,汉水暮云浮。
气节惟吾友,才华孰汝俦。
金陵分手后,远念日悠悠。
方希古 明 · 程通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海内交游更许谁,百年心事藉君知。
江陵他日芭蕉雨,应忆城西送我时。
胡志高汉中兼柬方希直 其一 明 · 蜀献王
 押词韵第一部
趣装何处去,驱车赴汉中
欣然游大郡,况复依方公
问学日盗博,道德日益隆。
丈夫志远大,那肯局樊笼。
他年居馆阁,步武接
胡志高汉中兼柬方希直 其二 明 · 蜀献王
 押侵韵
胡子中士,受公知更深。
不惮三巴路,欲成仁者心。
伊昔韩门士,籍湜蒙赏音。
勖哉今胡子,愿无愧郑林郑公智林良显)
希直先生汉中 明 · 蜀献王
四言诗
嵋山峨峨,江水泱泱。
我疆我理,俾民以康。
靡言匪衣,靡善匪得。
阅士孔多,我敬希直
谦以自牧,卑以自持。
雍容儒雅,鸾凤之仪。
有学有识,乃作乃述。
追之琢之,金玉之质。
侍我经筵,不倦以勤。
非德不言,非道不陈。
职思其归,义不可夺。
采采者,伺教如渴。
爰秣其马,爰振其衣。
拜手稽首,载辞而归。
昔之来也,春日迟迟。
今之归也,凉风凄凄。
悠悠我心,念子良苦。
爰命辞臣,饮饯江浒。
王道如砥,既歌且咏。
八月初吉,抵于南郑
沔彼江汉,亦合而流。
瞻彼岷峨,郁其相缪。
心之知矣,临别缱绻。
子如我思,道岂云远。
岁行在子,文闱秋开。
较艺至公,迟子西来。
古诗赠方希直 明初 · 叶见泰
吾友方济宁,其人世希生。
有如炎燉之雪,曙天之星。
平生特立不徇俗,穷年矻矻,惟究心乎羲文之遗经。
一旦起作郡,卓然为群黎之怙恃,列牧之仪刑。
九原长往不可作,使人思之泫然双涕零。
我言济宁今不死,济宁有子字希直,外焉才华已绝世,内焉持敬恒惺惺。
往年我谒宋太史,见之座右爱其风。
神秀发目光,如月双眉青。
太史文章擅中土,东播逾若木,西流入麋泠。
每称希直禀间气,旁驰余子犹以清渭临浊泾。
太史犹巨钟,而我犹寸莛
我诵芜陋辞,一一为我侧耳听。
只今远行不可觌,送入樊笼相过使我洒泪如醉醒。
握手尘市中,顾影两蛉。
雄文细字塞巨帙,咄哉著述能尔馨。
振袂快读不可了,雅辞宏论开心扃。
其显遏云汉,其幽通窈冥。
赡如戈甲积晋库,奇如盘鼎镌商铭。
丽如勾芒青春布花卉,壮如隆丰白日驱雷霆。
千流万派怒奔放,终然帖帖趋东溟。
顾我敛退余,守口动如蝇。
今日得子文,耽诵不暂停。
有如赤日途,解渴得楚萍。
又如藜藿肠,忽咀五侯鲭
琐琐彼何人,乃工月露形。
划然周廷睹巨燎,光影不复窥微萤。
嗟哉希直执经太史门,闻礼济宁庭。
以文比行行益峻,持以用世不啻如养生之谷粟,济疾之参苓。
胡乃避处东海裔,坐阅晦朔雕
我欲其为不朽计,铓锷淬砺重发硎。
至音讵能秘,锡鸾答和铃。
直须上追虞书媲周雅,岂肯下比秦誓方鲁駉。
于以作《春秋》之羽翼,为《礼》、《乐》之藩屏。
嗟哉载道器,孰谓在世犹刍灵。
上帝阅世悯斯文,宁复下取敕六丁。
水为江汉星作斗,镌之金石垂千龄。
双忠双节堂 百户范震文正公之后,祖亨、父英俱死于战,祖母陈氏、母陶氏皆守节 明 · 卢祥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忠节名堂是阿谁,相传宋相旧家规。
提戈报国捐生日,断发号天誓死时。
两叶并追麟阁武,一门重继柏舟诗。
无因执笔书青简,纪述惭非太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