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移檄告郡国 东汉 · 隗嚣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一
汉复元年七月己酉朔己巳上将军隗嚣、白虎将军隗崔左将军隗义、右将军杨广明威将军王遵、云旗将军周宗等,告州牧、部监、郡卒正、连率、大尹尹、尉大夫、属正、属令:故新都侯王莽,慢侮天地,悖道逆理。
鸩杀孝平皇帝篡夺其位。
矫托天命伪作符书,欺惑众庶,震怒上帝。
反戾饰文,以为祥瑞。
戏弄神祇,歌颂祸殃。
楚、越之,不足以书其恶。
天下昭然,所共闻见。
今略举大端,以喻吏民。
盖天为父,地为母,祸福之应,各以事降。
明知之,而冥昧触冒,不顾大忌,诡乱天术,援引史传。
秦始皇毁坏谥法,以一二数,欲至万世,而下三万六千岁之历,言身当尽此度。
循亡秦之轨,推无穷之数。
是其逆天之大罪也。
分裂郡国,断截地络。
田为王田,卖买不得。
规锢山泽,夺民本业。
造起九庙,穷极圭作。
发冢河东,攻劫丘垄。
此其逆地之大罪也。
尊任残贼,信用奸佞,诛戮忠正,覆案口语,赤车奔驰,法冠晨夜,冤系无辜,妄族众庶。
行炮烙之刑,除顺时之法,灌以醇醯,裂以五毒。
令日变,官名月异,货币岁改,吏民昏乱,不知所从,商旅穷窘,号泣市道
设为六管,增重赋敛,刻剥百姓,厚自奉养,苞苴流行,财入公辅。
上下贪贿,莫敢检考。
民众挟铜炭,没入钟官,徒隶殷积,数十万人,工匠饥死,长安皆臭。
既乱诸夏,狂心益悖,北攻强胡,南扰劲越,西侵羌戎,东摘濊貊
使四境之外,并入为害,缘边之郡,江海之濒,涤地无类。
故攻战之所败,苛法之所陷,饥馑之所夭,疾疫之所及,以万万计。
其死者则露尸不掩,生者则奔亡流散,幼孤妇女,流离系虏
此其逆人之大罪也。
是故上帝哀矜,降罚于,妻子颠殒,还自诛刈
大臣反据,亡形已成。
大司马董忠国师刘歆卫将军王涉,皆结谋内溃。
司命孔仁纳言严尤秩宗陈茂,举众外降。
山东之兵二百余万,已平齐、楚,下蜀、汉,定宛、洛,据敖仓,守函谷,威命四布,宣风中岳
兴灭继绝,封定万国,遵高祖之旧制,修孝文之遗德。
有不从命,武军平之。
驰使四夷,复其爵号。
然后还师振旅,櫜弓卧鼓
申命百姓,各安其所,庶无负子之责(《后汉·隗嚣传》)
谏曹公南征 其二 东汉 · 傅干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一
昔在唐虞之禅,列于帝典。
殷、周之代,叙于《诗》、《书》。
天之历数,昭焉著明。
周笃后稷公刘,积行仁,至乎文、武,遂成王业。
虽五德殊运,或禅或征,其变化应天,与时消息,其道一也。
故虽有威力,非天命不授,虽有运命,非功烈不章。
高祖袭唐之统,受命龙兴,讨秦灭项,光有万国。
世祖攘乱,奄复帝宇,人鬼协谋,徵祥焕然。
皆顺乎天而应乎人也。
然而帝王之起,必有天命瑞应自然之符,明统显祚丰懿之业,加以茂德成功贤智之助,而后君临兆民,为神民所保祐,永世所尊崇。
未见运叙无纪次,勋泽不加于民,而可力争顗觎神器者也。
豪杰见二祖无尺地之阶,为专智力,乘衅而起,不知在祚圣哲,帝王自有真也。
哀哉非徒,暗于将来,又不考之于既往矣。
自开辟以来,奸雄妄动,不识天命,勇如蚩尤,强如共工,威如夷羿,皆从分横裂,为天下戒,又况浅智小才,勇不足畏,强不足惮,未有成资,而敢失顺,视不轨之事也哉!
夫行潦之流,不致江海之深,丘垤之资,不成太山之高,鱼鳖之类,不希而龙之轨,一官之守,不经天人之变。
王莽之末,英雄四起,而邓禹耿弇,识世祖之福祚,赢粮间行,进其策谋,遂胥附之任,享佐命之宠。
张玄苏秦蒯通之业,周旋嚣、述,西说窦融,言未及终,而梁统已诛之矣。
见命祚之兆,其福如彼。
张玄蔽逆顺之理,其祸如此。
审斯二事,趣舍之分明矣。
且世祖之兴有四:一曰帝皇之正统,二曰形相多异表,三曰体文而知武,四曰履信而好士。
加之以聪明独断,达于事机,发策如神应,视远如见近。
偏旅首进,摧军百万之众,单师独征,平河北万里之功,识邓隆之将败,知刘兴之必死,然犹乾乾日昃,博采训咨。
吴汉于小尹,擢马武于行伍,宠功臣以兼国之爵,显卓茂以非次之位。
言语政事、文学之士,咸尽其材,致之宰相,权勇毕力于征伐,搢绅悉心于左右,此其所以成大业也。
高祖方娠,有云龙之表,其始入秦,五星同轨,以旅于东井,在天之符也。
世祖之徵符,其详可闻也。
其初育则灵光鉴于室隩嘉禾滋于邑壤,其望旧庐有火光之异,其渡呼沱有河合之应,西门君惠光识其讳,强华献符,于里同验,刘歆改名而陨其身,王长错卦而见吉兆,故王遵谓之天授,非人力也。
览废兴之运会,观徵瑞之攸祚,审天应之萌兆,察人物之所附,念功成而道退,无非次而妄据。
后之人诚能昭然远览,旷然深悟,收、述之暗惑,忠邓、驻虑,好谋而要成,临事而知惧,距张玄之邪说,思在三之明数,则福禄衍于无穷,奕世不失其通路矣(《艺文类聚》十)
孟达延康元年 其一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
近日有命,不足达旨,何者?
伊挚背商而归周,百里去虞而入秦,乐毅鸱夷以蝉蜕,王遵识顺逆以去就。
皆审废兴之符效,知成败之必然。
丹青画其形容,良史载其功勋。
闻卿姿度纯茂,器量优绝,当骋能明时,收名传记。
今者翻然濯鳞清流,甚相嘉乐。
虚心西望,依依若旧;
下笔属辞,欢心从之。
虞卿入赵,再见取相;
陈平就汉,一觐参乘。
孤今于,情过于往,故致所御马物,以昭忠爱(《魏志·明帝纪》注引《魏略》)
上疏论谥法 东晋 · 王导
 出处:全晋文卷十九
臣闻大行受大名,小行受小名,则实称不诬而已。
近代以来,惟爵得谥,武官牙门,有爵必谥,卿校常伯,无爵悉不赐谥,甚失制谥之本。
今中兴肇建,勋德兼备,宜深体前训,使行以谥彰,岂可限以有爵(《书钞》九十四:「王导上疏」。《艺文类聚》四十引《中兴书》作「王遵」《御览》五百六十二引《晋中兴书》作「王遵上疏」。案:「王导谥文献」,《御览》下条引《宋书》:「王俭卒,礼官欲依王遵谥为文献。」证知是「王导」之误,东晋初无王遵也。)
刘镇南碑 魏晋 · 阙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六
君讳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也。
君膺期诞生,瑰伟大度,黄中通理,博物多识(《世说·轻诋篇》注作「博识多闻」。)
为郡功曹,千里称平。
上计吏大将军府,迁北军中侯,在位十旬,以贤能特选拜荆州刺史
初平元年十一月到官,清风先驱,莫不震肃,奸轨改节,不仁引颈
君乃布恺悌,流惠和,慕唐叔之野棠,思王遵之驱卬,赋政造次,德化宣行
俄而汉室大乱,祸起萧墙,赋臣专政,豪雄虎争,县邑闾里,奸仇烟发,州县残破,天下土崩,四海大坏。
当是时也,虽有孔、翟之圣贤,育贵之勇势,无所措其智力。
君遇险而建略,遭难而发权,招命英俊,援得骁雄,谋臣武将,合策明计。
出次北境,迁屯汉阴,因沧浪以为隍,即春叶以为庸。
南抚衡阳,东绥淄沂,西靖巫山,保乂四疆。
选才任良,式序贤能,简将命卒,棋布星陈,备要塞之处,戍八方之边;
劝穑务农,以田以渔,红腐,年谷丰夥。
江湖之中,无劫掠之寇,沅湘之间,无攘窃之民。
郡守令长,冠带章服,府寺亭乡,崇栋高门,皆如其旧;
当世知名,辐辏而到,四方襁负,自远若归;
穷山幽谷,于是为邦。
百工集趣,机巧万端,器械通变,利民无穷。
邻邦怀慕,交扬益州,尽遣驿使,冠盖相望。
下民有「康哉之歌」,群后有归功之绪;
莫匪嘉绩,克厌帝心,即迁州,又迁安南将军,领州如故。
于时诸州或失土流播,或水潦没害,人民死丧,百遗二三,而君保完万里,至于沧海。
圣朝钦亮,析圭授土,俾扬武威,遣御史中丞钟繇即拜镇南将军,锡鼓吹大车,策命褒崇,谓之伯父;
长史司马从事中郎开府辟召,仪如三公
上复遣左中郎将祝耽授节,以增威重,并督交、扬、益三州,委以东南,惟君所裁。
周召授分陜之任,不过远也。
交州殊远,王途未夷,夷民归附,大小受命,其郡县长吏有缺,皆来请之,君权为选置,以安荒裔,辄别上闻,齐桓迁邢、封卫之义也。
武功既亢,广开雍泮,设俎豆,陈垒彝,亲行乡射,跻彼公堂,笃志好学,吏子弟受禄之徒,盖以千计。
洪生巨儒,朝夕讲诲,訚訚如也。
虽洙泗之间,学者所集,方之蔑如也。
深悯末学远本离质,乃令诸儒改定五经章句,删划浮辞,芟除烦重,赞之者用力少,而探微知机者多。
又求遗书,写还新者,留其故本,于是古典坟集,充满州闾。
及延见武将文吏,教令温雅,礼接优隆,言不及军旅之事,辞不迁官曹之文。
上论三坟八索之典,下陈辅世忠义之方。
内刚如秋霜,外柔如春阳,不伐其善,不有其庸,如彼川流,每往兹通,可谓道理丕才,命世希有者已。
仁者寿,宜享胡考。
昊天不吊,年六十有七,建安十三年八月遘疾殒薨。
耕夫罢耜,织女投杼,老幼哀号,若丧父母。
时道路难险,留坟州土,转移葬归立墓。
父勉其子,妻勉其夫,欲共扶送,至于乡里。
南乡太守乐阳亭侯旻思等言及志在州里者,自各发卒,具送灵柩之,授征拜五官中郎将,乃共上归本县葬,见听许。
太和二年,葬于先茔。
于是故臣惧沦休伐,以为申伯甫侯之翼周室,受辂车、乘马、玄衮、赤舄之赐,诗人咏功,列于《大雅》,至令不朽,况乎将军牧二川二纪,功载王府,赐命优备。
赖而生者,毓子孕孙,能不歌叹?
乃作颂曰:
猗欤将军,膺期挺生。
桓桓其武,温温其人。
初干千里,允显使臣
幕府礼命,集于北军。
督齐禁旅,如罴如熊。
眷然南顾,绥我荆衡。
将军之来,民安物丰。
江湖交壤,刑清国兴。
蔽芾甘棠召伯听讼。
周人勿划,我赖其祯。
欲报之德,胡不亿年。
如何殂逝,孤弃万民!
镌勒墓石,以纪洪勋。
昭示来世,垂芳后昆(宋人所编《蔡中郎集》。又略见《世说·轻诋篇》注。案:邕死于初平三年,而此碑有太和二年之语,距邕死已三十六年。今移归魏阙名类)
慧印三昧及济方等学二经序赞 南梁 · 王僧孺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一
夫六书相因,悬日月而无改,二字一吐,更天地而靡渝,虽书不尽言,言非书不阐,言不尽意,意非言不称,是以缔听善思,承兹利喜,俯首屈足,恭此受持,若读若诵,已说今说,一音一偈,莫匪舟梁,一赞一称,动成轮轨。
况夫五力方圆,四摄无怠,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流方等之妙说,得菩提之至因,沐此宝池,照兹法炬,香云靡靡,慧露傍流,出伽邪之妙城,发娑罗之宝树。
建安殿下,含章基性,育德成体,惠声溢于秋水,美义光于冬日,事高祖丘免圃,名出前意后苍,损己利人,忘我济物,傍通兼善,无碍无私,若空谷之必应,如洪钟之虚受,匡法弘道,以善为乐,重以植显因于永劫,袭妙果于兹生,托意绍隆,用心依止,妙达空有,深辩权实,而玉体不安,有亏凉暑,行仁莫显,楚君日见其瘳,施德靡言,汉相方飨其乐,桂叶龟脑,固风寒之易销,荔葩鸾骨,更腾飞之可孱;
况复慧身方渐,善根宿树,无劳湔肠浣胃,不待望色察声。
广州南海郡民何规,以岁次协洽,月旅黄钟,天监之十四年十月二十三日,采药于豫章翼山,幸非放子逐臣,乃类寻仙招隐,登峰十所里,屑若有来,将循曲陌,先限清涧,或如止水,乍有洁流,方从揭厉,且就褰揽,未济之间,忽不自觉,见涧之西隅,有一长者,语规勿渡。
规于时即留。
其人面色正青,徒跣舍屦,年可八九十,面巳皱敛,须长五六寸,髭半于须,耳过于眉,眉皆下被,眉之长毛,长二三寸,随风相靡,唇色甚赤,语响而清,毛爪正黄,指毛亦长二三寸,著赭布帔,下有赭布泥洹僧,手捉书一卷,遥投与规。
规则奉持,望礼三拜。
语规可以此经与建安王,兼言王之姓字,此经若至,宜作三七日宿斋,若不晓斋法,可问下林寺副公
副法师者,戒苦精苦,恬憺无为,遗嗜欲,等豪贱,蔬藿自充,禅寂无怠。
此长者言毕便去,行十馀步间,闻忽不睹。
规开卷敬视,名为慧行三昧经,经旨以至极法身无相为体,理出百非,义逾名相,寂同法相,妙等真如,言其慧冥此理,有若恒印,心照凝寂,故以三昧为名,后又有济诸方等学经,此下又题云,天竺萨和鞞日僧迦与海虎王,经旨以流通至教。
轨法有体,所以诫示大士化物方法,言若济诸苍氓,宜弘方等之教,方等者,大乘之通名,究竟之弘旨。
其轴题云,敦煌菩萨沙门法护所出,竺法首笔受,共为一卷,写以流通。
轴用淳漆,书甚紧洁,点制可观。
究寻义趣,或微或显,称在罗阅山著陀邻尼行,无来无去,非住非止,斯盖鹫岳鹤林之别记,宝殿孤园之后述,不殊玉检,靡异宝函,理出希微,辞深钩致,是唯正说,曾匪异端,虽王遵之得四十二章,安清之出百六十品,无以惑。
大王沐浴持奉,擎跪钻习,多写广述,阐扬玄旨,孰匪医王,即斯药树,不待眼瞬,无劳苦口,舍兹六术,屏此十巫,昔或授编书于圯上,受揣术于谷里,乍有寓言,且或假梦,未有因应炳发,若此其至焉。
受命下才,式旌上道,敢因滓贱,率此颛蒙,其辞曰:
雷音震响,录简青编。
匪言曷教,非迹靡传。
是资妙象,实寄幽筌。
照之慧烛,济以宝船。
恳哉至矣,在应斯圆。
覆其叆叇此熙涟。
救焚援溺,去盖销缠。
灼灼应韩,英英河楚。
孤桂郁,鸾栖鹏举
照野光朝,润山枯渚。
滥源兹永,覆篑已多。
郁为藩干,擢此天柯。
寄诚梵表,托好禅河。
接足能仁,心直妙觉。
用遗滞梁,是祛尘浊。
靡向非真,何背非俗。
一忘受想,将捐味触。
无德不酬,有感必召。
吐彼神诀,示我玄要。
既蠲既已,留华及少。
等此北恒,均之东耀(《释藏》迹七。)
《四十二章经》序 南北朝 · 阙名
 出处:先唐文
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殿前,意中欣然,甚悦之。
明日问群臣,此为何神也?
有通人傅毅曰:臣闻天竺有得道者,号曰佛,轻举能飞,殆将其神也。
于是上悟,即遣使者张骞羽林中郎将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二人至大月支国,写取佛经四十二章,在十四石函中,登起立塔寺
于是道法流布,处处修立佛寺。
远人伏化,愿为臣妾者,不可称数,国内清宁,含识之类,蒙恩受赖,于今不绝也(《释藏》迹六。)
京兆府员外参军厅壁记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六
东汉中平以来。王室多难。
元臣统戎。括群才而不遗。
徵众虑而从善。故公府置参军事
虽位高八命。权重三军。
苟好谋而成。亦参于幕下
迄于魏氏。沿汉旧章。
洎有晋将殄夫全吴。石苞责礼于孙楚
由是府朝致敬。稍用下寮。
逮南北分于帝郊。华夷寝于王泽
而此官之选。益以众矣。
及隋平江岭。唐有天下。
圣人贵因循而重改作。思豫备而戒不虞。
故因其名而降之秩。则殷周之损益可知也。
至若两京垂戎于四方。府吏同体于郎署
非夫公卿盛德之允。才望当仁之流。
不可膺其任。今王国多士。
贤能岁益。职员之外。
犹以命之。取类乎律吕起于黄钟。
沧浪发于清汉。人皆以为美也。
赵郡李諲。碣石峰峦。
丛台桢干。婴年闻礼。
敬睦传于家庭。绮岁入官。
名节动于寮友。敏以经德。
清而达和。自怀济众之心。
仍有封侯之骨。嘉鱼在藻
良马食苗。知其人。
有其位。千云萌于甲拆。
贯革兆于机张。且曰清阶。
因之故事。则钟繇李允魏舒王遵
事炳于前代。韦仆射李大夫陆少保杜尚书
功宣于盛朝。叔父侍郎发迹于河南
黄门顾公渐羽于京兆。骥子蹑乘黄之皂。
鹓雏入威凤之巢。荣縻九霄。
纵游千里。其可必也。
夫其职谐易简。道在中和。
高步同于列仙。弹冠预于朝会。
若乃簿书堆案。则誉发彀中。
醪醴蒲壶。亦名高方外
动静皆适。刚柔两持。
是以为从事者。所贵师古之事。
车服盘盂。毕闻旌记。
用垂后代。饰布德音。
况朝之命官。阙而不载。
以华闻于旧史。请以直书。
故略其所知。疑殆颇阙云尔。
与黠戛王书843年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皇帝敬问黠戛王。
时及阳和。
想比佳适。
注吾合素等至。
省表并进马事。
具悉。
国王阴山雄劲。
朔野英雄。
包智略以周身。
推诚明而有众。
声高夷落。
威重藩疆。
专遣使臣
远献名马。
向化之诚既展。
输忠之效颇明。
临轩省章。
辍食嘉叹。
眷言忠荩。
宁忘寝兴。
顷于贞观中
彼国常奉朝贡。
亦授官爵。
宠赐而还。
尔后但讶音耗久乖。
不知中为回鹘所隔。
及览来表。
方嘉壮图。
蓄锐多年。
乘机大举。
快雪冤愤。
豁开心怀。
回鹘之营垒既平。
国家之山河不间。
既为邻境。
遂阅贡章。
又知破回鹘之时。
取得太和公主
特遣专使。
送归阙庭。
虽闻行至中途。
却为回鹘所夺。
在国王遵以礼义。
推之和宁
远同族之讥嫌。
厚亲邻之恩信。
贤明如此。
愧慰难名。
回鹘顷以失国为词。
塞相托。
朕以勋亲是念。
拯恤屡加。
曾不知恩。
渐开稔恶。
贱弃公主
侵暴平人。
日寻干戈。
时窃牛马。
朕为全旧好。
不下明诛。
岁月滋深。
边防将倦。
各用长策。
继彰殊勋。
焚帐幕而公主归还。
透网罗而元恶逃遁。
顾其馀类。
何所寄生。
国王远闻。
想同深慰。
然犹恐奔窜。
尚有凶奸。
又虑侵彼封疆。
将复雠怨。
国王亦须严为备拟。
善设机谋。
同务讨除。
尽其根本。
无贻后患。
勉继前修。
亲仁善邻。
惟彼与此。
勿谓遐远。
常存寤思。
因注吾合素回。
且先诏示。
其他礼命。
续专遣使宣慰。
想宜知悉。
喻子真表兄小简 南宋 · 员兴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四○、《九华集》卷一六
某顿首启:王子春来,闻问具之,即日坐计,侍候殊休。
某前此偕舍弟诸人已适山寺,四顾幽寂,其于文字可冥搜也。
仙井里儒千百为群,吾表兄不相求之,顾欲见咨,意者欲相从寂寞之道,退之所谓请继今以言也。
闻令表李君亦同访,其人盖宽中隐厚者,宜与偕也。
虞学士春兴八首 其七 元末明初 · 郭钰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八部
柳林笳鼓晓晴饶,王子春蒐出近郊。
云锦宫袍攒万马,铁丝箭镞落双雕。
蒲萄压酒开银瓮,野鹿充庖藉白茅
共说从官文采盛,不闻旧尹赋《祈招》。
王子春夜坐 明 · 邵宝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一部
君来下我榻,大热得清风。
夜色高低树,秋声远近蛩。
诗曾惊鹤老,数已动枫翁。
万卷吾堂在,烦君校异同。
追悼留鹤潘先生王子春来自天台留鹤公之子尧卿附诗致予予念留鹤之卒久矣怅然感之子春归遂遗尧卿俾即公墓焚焉) 明 · 邵宝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台海冥冥鹤不留,漫从诗卷见箕裘。
百年星聚金陵会,六郡风生岱岳游。
濠水游鱼心独契,苏门遗草手曾收。
荒邱岁月休重问,年少王郎已白头。
代风答(台人谣台人谣才十五字而天道炎凉人事贫富之感委曲殆尽且含蓄不露得讽之体焉孰谓诗不出人心哉夜坐闻王生子春诵之辄为代答台人谣云风风何不公胡奏差家过夏我家过冬) 明 · 邵宝
 押词韵第一部
风风无不公。
高堂若无夏,破屋元有冬。
石臞吉士扬州书来以唐永昌元年陀罗尼经幢拓本见寄作诗报之丙申 清 · 翁方纲
 押合韵 出处:复初斋集外诗卷第十
王子还家逼残腊,悉昙文字穷诸衲。
一石摩挲二尺高,访古倚遍江矶塔。
维扬舆地目所失,废寺苔封手亲拓。
永昌元溯仪凤元,一纪唐年刚一匝。
陀罗尼经序义阐,佛陀波利译音合。
曹溶古林曾著录,永𤂸误识从毡蜡(古林《金石表》作永𤂸二年。)
石幢之文此最古,景龙迹叩无人答常熟景龙年陀罗尼幢,已不可读。)
伽祛声义况可推,欧虞笔势不相杂。
王子春来赋近游,禅智山扉定携榼。
傥偕谢守寻旧碑,为借花风埽禅榻。
诗十二首(昔杜甫。有古诗十二首。春州者。我邦之成都也。山险江涛。若相似然。故次韵和之。) 其五 三岳和五盘 清 · 丁若镛
 押鱼韵 出处:与犹堂全书第七卷
崔崔席破岭,是盖三岳馀。
虽无娟妙峰,捍御颇不疏。
王调与崔理,浪作釜中鱼
汉吏空越海,郁郁安能居。
漠漠清流关,草木嫩初舒。
亭邮杳相望,榛莽谁能除。
古城馀断堞,破寺寄空墟。
因知人世间,处处委蘧庐王调,崔理。皆汉光武乐浪土酋。王调太守王遵所杀。崔理为句丽所侵杀。女子出降。○三岳东峰之下。有古城遗址。城下有古寺。乐浪古迹。今不可考。)
王子春天仇 清末民国初 · 申柽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山阴雪月过云衢,几夜申江梦想纡。
大陆雷鸣惊众蛰,青丘日没恨啼乌。
何天神妙前生尔,此世孤鳏不死吾。
握手悠悠无限感,千波万壑是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