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奏记段颎 东汉 · 张奂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四
小人不明,得过州将,千里委命,以情相归。
足下仁笃,照其辛苦,使人未反,复获邮书。
恩诏分明,前以写白,而州期切促,郡县惶惧,屏营延企,侧待归命。
父母朽骨,孤魂相托,若蒙《矛令》怜,壹惠咳唾,则泽流黄泉,施及冥寞,非生死所能报塞。
夫无毛发之劳,而欲求人丘山之用,此淳于髡所以拍髀仰天而笑者也。
诚知言必见讥,然犹未能无望。
何者?
朽骨无益于人,而文王葬之;
死马无所复用。
燕昭宝之。
党同文、昭之德,岂不大哉!
凡人之情,冤则呼天,穷则叩心。
呼天不闻,叩心无益,诚自伤痛。
俱生圣世。
独为匪人
孤微之人,无所告诉。
如不哀怜,便为鱼肉。
企心东望,无所复言(《后汉·张奂传》)
郭有道碑文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十六、文选卷五十八
先生讳泰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
其先出自有周王季之穆,有虢叔者,寔有懿德,文王咨焉。
建国命氏,或谓之郭,即其后也。
先生诞应天衷,聪睿明哲,孝友温恭,仁笃慈惠。
夫其器量弘深,姿度广大,浩浩焉,汪汪焉,奥乎不可测已。
若乃砥节厉行,直道正辞,贞固足以干事,隐括足以矫时
考览六经,探综图纬。
周流华夏,随集帝学
收文武之将坠,拯微言之未绝。
于时缨緌之徒,绅佩之士,望形表而影附,聆嘉声而响和者,犹百川之归巨海,鳞介之宗龟龙也。
尔乃潜隐衡门,收朋勤诲,童蒙赖焉,用祛其蔽。
州郡闻德,虚己备礼,莫之能致。
群公休之,遂辟司徒掾,又举有道,皆以疾辞。
将蹈鸿涯之遐迹,绍之绝轨,翔区外以舒翼,超天衢以高峙
禀命不融,享年四十有二,以建宁二年正月乙亥卒。
凡我四方同好之人,永怀哀悼,靡所寘念
乃相与惟先生之德,以谋不朽之事。
佥以为先民既没,而德音犹存者,亦赖之于见述也。
今其如何而阙斯礼!
于是树碑表墓昭铭景行,俾芳烈奋于百世,令问显于无穷。
其辞曰:于休先生,明德通玄。
纯懿淑灵,受之自天。
崇壮幽浚,如山如渊。
礼乐是悦,诗书是敦。
匪惟摭华,乃寻厥根。
宫墙重仞,允得其门。
懿乎其纯,确乎其操。
洋洋搢绅,言观其高。
栖迟泌丘,善诱能教。
赫赫三事,几行其招。
委辞召贡,保此清妙
降年不永,民斯悲悼。
爰勒兹铭,摛其光耀。
嗟尔来世,是则是效。
被收时上书自陈 其二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十二
议郎粪土臣邕顿首再拜上书皇帝陛下。
今月十三日,臣被尚书召,问臣从大鸿胪刘合前为济阴太守,臣属吏张宛长休百日,司隶,又托河内郡李奇为州书佐,及营获故河南尹羊陟侍御史胡母班不为用,致怨之状。
臣征营怖悸,肝胆涂地,不知死命所在。
臣邕死罪。
台所问臣三事,其远者六年,近者三岁。
窥自寻案,实属宛、奇,不及、班。
凡休暇小吏,非结恨之本。
姻家,臣叔父质及邕岂敢属,申助私党?
如臣父子诚有怨恨,故中伤,合势所当因台问,具陈臣恨状所缘,不能受臣为覆蔽。
内无寸事,而谤书外发,宜以臣对,与参验。
臣得以学问特蒙褒异,执事秘馆,文学所著,列于御前,姓名貌状,简乎圣心。
今年七月,召诣金商门,问以灾异,诏书褒谕,责臣喻旨,诱臣使言。
臣实愚戆,唯识忠尽,出命忘躯,不顾后患,遂讥切公卿,内及宠近。
臣实区区,欲以上对圣问,救消灾异,规为陛下延康宁之计而已。
预知所言者当必怨臣。
陛下不念忠言密对,多所指刺,宜加掩蔽,诽谤卒至,便用疑怪,岂不负尽忠之吏哉?
每有灾异,诏书辄令百官各上封事,欲以改政息谴,除凶致吉,而言者不蒙延纳之福,反被陷破之祸。
今群臣皆杜口结舌,以臣为戒,谁敢复为陛下尽忠者乎?
臣季父质,连见拔擢,位在上列。
臣被蒙恩渥,数见防问。
言事者因此欲陷臣父子,破臣门户,非复发纠奸伏,补益国家者也。
臣年四十有六,孤特一身,前无立男,得以尽节王室,托名忠臣,死有馀荣,然恐陛下于此,不复闻至言矣,臣以愚亢,招致祸患,自臣职耳。
臣对问时,质为下邳相,不闻臣谋。
今者横见逮及,使质恨以衰老白首,随臣摧没,并内坑陷。
以快言事,厌副其言,诚冤诚痛。
陛下仁笃之心,必不忍此,思之未至耳。
臣一入牢槛,当为箠楚所迫,趣以饮章,辞情何缘复达?
臣死期垂至,冒昧自陈。
乞身当辜戮,免质不并坐,则臣死之日,更生之年也。
唯陛下加餐,为万生自爱。
臣邕死罪(本集,《后汉·蔡邕传》。)
因众瑞上言 蜀汉 · 许靖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
太傅许靖安汉将军糜竺、军师将军诸葛亮太常赖恭、光禄勋黄权少府王谋等上言:曹丕篡弑,湮灭汉室,窃据神器,劫迫忠良,酷烈无道,人鬼忿毒,咸思刘氏。
今上无天子,海内惶惶,靡所式仰。
群下前后上书者八百馀人,咸称述符瑞,图、谶明徵。
间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乃去。
《孝经·援神契》曰:『德至渊泉则黄龙见」。
龙者,君之像也。
《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大王当龙升,登帝位也。
又前关羽围樊、襄阳襄阳男子张嘉、王休献玉玺,玺潜汉水,伏于渊泉,晖景烛耀,灵光彻天。
夫汉者,高祖本所起定天下之国号也,大王袭先帝轨迹,亦兴于汉中也。
今天子玉玺神光先见,玺出襄阳汉水之末,明大王承其下流,授与大王以天子之位,瑞命符应,非人力所致。
昔周有乌鱼之瑞,咸曰休哉。
二祖受命,图、书先著,以为徵验。
今上天告祥,群儒英俊,并进河、洛,孔子谶、记,咸悉具至。
伏为大王出自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冑,本枝百世,乾祇降祚,圣姿硕茂,神武在躬,仁覆积德,爱人好士,是以四方归心焉。
考省灵图,启发谶、纬,神明之表,名讳昭著。
宜即帝位,以纂二祖,绍嗣昭穆,天下幸甚。
臣等谨与博士许慈议郎孟光,建立礼仪,择令辰,上尊号,即皇帝位于成都武担之南(《蜀志·先主传》)
上疏救韦曜 孙吴 · 华覈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十四
运值千载,特蒙哀识,以其儒学,得与史官,貂蝉内侍,承合天问,圣朝仁笃,慎终追远,迎神之际,垂涕敕
愚惑不达,不能敷宣陛下大舜之美,而拘系史官,使圣趣不叙,至行不彰,实愚蔽当死之罪。
然臣慺慺,见自少勤学,虽老不倦,探综坟典,温故知新,及意所经识古今行事,外吏之中少过者。
李陵为汉将,军败不还而降匈奴司马迁不加疾恶,为游说,汉武帝良史之才,欲使毕成所撰,忍不加诛,书卒成立,垂之无穷。
在吴,亦汉之史迁也。
伏见前后符瑞彰著,神指天应,继出累见,一统之期,庶不复久。
事平之后,当观时设制,三王不相因礼,五帝不相沿乐,质文殊余,损益异体,宜得辈依准古义,有所改立。
汉氏承秦,则有叔孙通定一代之仪,之才学亦汉通之次也。
又《吴书》虽已有头角,叙赞未述。
班固作《汉书》,文辞典雅,后刘珍刘毅等作《汉记》,远不及,叙传尤劣。
今《吴书》当垂千载,编次诸史,后之才士论次善恶,非得良才如者,实不可使阙不朽之书。
如臣顽蔽,诚非其人。
年已七十,馀数无几,乞赦其一等之罪,为终身徒,使成书业,永足传示,垂之百世。
谨通进表,叩头百下(《吴志·韦曜传》)
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使君之碑(案:碑额如此) 南朝宋 · 爨道庆
 出处:全宋文卷五十四
君讳龙颜,字仕德建宁同乐□□□□□□□□颛顼之玄□才子祝融之《耳少》胤也,清源流而不滞,深根固而不倾,夏后之盛,敷陈五教,勋隆九土,□□□古,功播于万祀。
故乃耀辉西岳,□□楚,子文詺德于春秋,班朗绍纵于季叶。
阳九运否,蝉蜕河东,逍遥中原,班彪删定《汉记》,班固述)脩道训。
爰暨汉末,菜邑于爨,因氏族焉。
姻娅媾于公族,振缨蕃乎王室。
乃祖肃魏,尚书仆射河南尹,位均九列,舒翮中朝,迁运庸蜀,流播南□,树安九世,千柯繁茂,万叶云兴,卿望)摽于四姓,邈冠显于上京,瑛豪继体,于兹而美。
宁、建宁郡太守龙骧将军宁州刺史,考龙骧辅国将军八郡监军宁、建宁二州太守,追谥宁州刺史邛都县侯,金紫累迹,朱黻充庭。
君承尚书之玄孙,监军之令子也。
容貌玮于时伦,贞操超于门友,温良冲挹,在家必闻,本州礼命主簿,不就。
三辟别驾从事史,正式当朝,靖拱端右,仁笃显于朝野,清名扇于遐迩。
义熙十年秀才,除郎中相口西镇辶蛮府行参军,除试守建宁太守,剖符本邦,衣锦昼游,民歌其德,士咏其风。
于是贯伍卿朝本州司马长史,而君素怀慷慨,志存远御,方里口阙,除散骑侍郎,进无炰容,退无愠色,忠诚简于帝心,芳风宣于天邑。
除龙骧将军,试守建宁太守轺车越斧,金章紫绶,棨戟憧㦈,袭封邛都县侯
岁在壬申百六遘衅,州土扰乱,东西二竟,凶竖狼暴,缅成寇场,君收合精锐,五千之众,身伉矢石,彳业碎千计,肃清边颙。
君南中磐石,人情归望,迁本邑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
君姿英雄之高略,敦纯懿之弘度,独步南境,卓尔不群。
子产之在郑,蔑以加焉。
是以声既畅,福隆后嗣者矣。
自非恺悌君子,孰能若斯也哉,旻天不吊,寝疾弥笃,享年六十一,岁在丙戌十二月上旬薨。
黎庶痛悼,蛮长伤怀,天朝远感,追赠中牢之馈也。
故吏建宁(欠)巴郡杜子长等,□哀□德,永慕玄泽,刊石树碑,表尚炰烈,其颂曰:
巍巍灵山,峻高迢遰。
或跃或渊,龙飞紫阙。
邈邈君侯,天姿英哲,缙绅□门,扬名四外,束帛戋)戋,礼聘交会。
优游南境,□□□□,恩沾□裳,抚同方岳。
胜残去杀,悠哉明后。
德重道融,骞骞匪躬。
凤翔京邑,曾□比纵。
如何不吊,遇此繁霜。
良木摧枯,元晖潜藏。
在三感慕,孝友哀伤。
铭迩玄石,千载垂功。
祖已薨背,考忠存铭记,良愿不遂,奄然早终。
嗣孙硕子等,友乎哀感,仰寻□训,永慕高纵,控勒在三,仲秋七月,登山采石,树立元碑,表殊勋于当世,流芳风于千代,故记之。
宁州长子驎宏早终,次弟驎绍,次弟驎暄,次弟驎崇等建树此碑,大明二年岁在戊)戍九月上旬壬子朔,嗣孙硕□□□硕万硕思硕□硕罗硕俗等立,匠碑府主簿益州杜苌子,文建侯爨宁道庆作(碑拓本。案碑在云南陆凉州,有碑阴三列,皆人名,不录。)
唐故都督徐州五州诸军事徐州刺史临淄定公房公碑 隋末唐初 · 李百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三
易称易之为书也。有天道焉。
有人道焉。故君子居则观其象。
动则观其变。智以藏往。
感而遂通。是以进退之数有方。
存亡之几可□昔贾生董相。怀王佐之才。
□□□□□命世之□□屯邅于世故摈□□当年轶风电以长鸣。绝云霓而锻翮。
乐天知命。顺时守道。
体忠信而夷险阻。凭清静以安悔吝。
虽□川寂其浸远。而盛德久而愈新。
昔之玉质金相。求益友于千载。
□桂馥。想同气于九原
则有□□□怀庶几之道。详观出处之迹。
可以追踪胜业。继踵清尘者。
其惟都督临淄定公焉。公讳彦谦。
字孝冲清河人也。
七世祖谌。燕太尉掾
慕容氏□度寓于齐土。宋元嘉中
分□郡之西部置东冀州东清□□绎幕县仍为此郡县人。至于蕳侯。
又于东广川郡别立武强县。令子孙居之。
丹陵诞圣。祥发庆灵。
虞舜受□光启侯服。导原注壑。
若泻河汉之流。竦构干云。
如仰嵩华之峻。□□□植公之十三世祖也。
积德固其宗祊。纯嘏贻其长世。
公侯之门必复。繁衍之祚攸归。
高祖法寿宋大明中主簿武贲中郎魏郡太守
立功归魏。封庄武侯使持节龙骧将军东冀州刺史
薨赠□□□青州刺史谥蕳侯
魏书有列传。重价香名。
驰声南北。宏材秘略。
兼姿文武。曾祖伯祖州主簿
袭爵庄武侯齐郡内史幽州长史行州事衣□训俗露冕怀戎。累仁义而成基。
处脂膏而不润。祖翼。
年十六。郡辟功曹
州辟主簿。袭爵庄武宋安太守
居继母忧。庐于墓次。
世承冢嫡之重。门贻旌表之贶。
乡闾之敬。有过知耻。
宗族所尊。不□而肃。
□伯熊年拱辟开府行参军。仍行□州清河广川郡太守□□神英迈。
器量沈远。寝门之内。
捧檄以慰晨昏。山泽之间。
单车以清寇乱。公禀元精之和气。
体惇粹之淑灵。心运天机。
性与道合。温良恭俭。
应言行之□神采风尚。出仪形之表。
博极图书。□综遗逸。
正经义□时所留怀。绝简研几。
下帷覃思。尽探隅隩。
毕诣精微。或致元白之讥。
非止春秋之僻。吉凶礼制。
今古异同。莫不穷覈根原。
详悉指要。内□亲表达之学徒负笈拥帚。
质疑去惑。公凝神□□函丈无倦。
声□□□山谷对盈自迁定齐土。家已重世。
班懿十纪。旌旗之盛未多。
陈完八叶。鸣凤之祥斯在。
况复里称冠盖。庭茂芝兰
行则结□连骑。居则撞钟列鼎。
范蠡货财本□卿相阴家仆□旧比封君□之□□公闭心闲馆。以风素自居。
清虚味道。沈冥寡欲。
恭敬以撙节。退让以明礼。
潜隐之操。始擅于州闾。
高亮之风。日闻于海内。
于是群公仰德。邦君致礼。
物□斯辩旌□盈涂郡三辟功曹。州□辟主簿
其后□□□而从命。公明天人之际。
之道。其处也。
将委质众妙之门。栖神不死之地。
其出也。将宏奖名教。
博利生民。舟楫可期。
英灵有属。州郡□职□其志焉。
然公以周隋禅代之交。纪纲弛紊。
亦既从政。便以治乱为怀。
眷言州壤。在情弥切。
乃整齐风俗。申明狱讼。
进善黜恶。导德齐礼。
虽在乡国。若处王朝。
政教严明。吏□悦伏。
见危拯难。临财洁已。
利物之□不自为德。不贪之宝。
必畏人知。开皇初
频诏搜扬人物。□王出□京洛致书辟召。
州县并苦相敦逼。公辞以痼疾。
且得遂情偃仰。其后隋文帝忌惮英俊。
不许晦迹丘园。公且□维絷方应荐举。
七年始入京省。授吏部承奉郎
是时齐朝资荫。不复称叙。
鼎贵高门。俱从九品释褐。
朝廷以公望实之重。才艺之优。
故别有此授。以明则哲之举。
俄迁监察御史。每杖节巡省。
纠逖奸慝。心存□□□□□□转授秦州总管录事参军事
汉阳重镇。京辅户门。
管辖一方。允斯盛选。
寻以朝集入京。与左仆射齐公总论考课之法。
黜陟之方。齐公对岳牧以下。
大相叹服。其后具以公言敷奏。
仍有十擢之□□非知□□主竟不能见用□迁许州长葛县令。公镇之以清静。
文之以礼乐。讼以道息。
灾因德弭。百姓感悦。
不忍欺。爱之如慈亲焉。
敬之如神明焉。襁负知归。
颂声载路。解代之后。
吏民追思惠政。树碑颂德。
长葛秩未满。以考绩□异。
鄀州司马。此州荆邓之郊。
华夷舛杂。□俗残犷□情憸诐。
公化之以仁爱。敦之以淳厚。
期月之间。咸知迁革。
寻以州废。解任言归。
夜观星象。昼察人事。
天地之将闭。望箕颍以载怀。
乃于□山之阴。结搆岩穴。
非唯在乎避世。固亦潜以相时。
大业之初。始班新令。
妙选贤良为司隶刺史。公首膺斯举。
有诏追赴京洛。公以朝纲浸以颓坏。
此职亦是宏济之一方。便起而就徵。
揽辔登车。即有澄清天下之志。
于是激浊扬清。风驰草偃。
行能之类。望景以听升迁
苛暴之徒。承风而解印绶。
进擢者縻爵不致谢言。绳糺者受刑而无怨色。
自非道在至公。信以被物。
其孰能与于此焉。既而□政陵夷。
小人道长。忠言靡用。
正士无施。大业十一年出为泾阳县
未几而遘疾。粤以其年岁次乙亥五月壬辰朔十五日景午
终于官舍。春秋六十有九。
降生一子。光辅帝唐。
叶赞璇玑。参调玉烛。
皇上情深遗烈。□□想于夷门
眷言才子。便有怀于袁焕。
贞观三年十有二月。乃下诏曰。
纪功褒德。列代通典。
崇礼饰终。著在方策。
隋故司隶刺史房彦谦。世袭簪缨。
圭璋特秀。温恭好古。
明闲治术。爰在隋季。
时属卷怀。未遂通涂。
奄从运往。以忠训子。
义□过庭。佐命朝端。
业隆功茂。宜锡以连率。
光被九原。可赠使持节都督徐泗仁谯沂五州诸军事徐州刺史
四年十一月。又发诏追封临淄公
食邑一千户谥曰定公
礼也。五年岁次辛卯三月庚申朔越二日辛酉
安措于本乡齐州亭山县赵山之阳。惟公风格凝整。
神理沈邃。内怀温润。
外照光景。追思仪范。
暧似文戌之图。邈想风□懔若相如之气。
时逢战争。术益从横。
或耻问仁。用安嘉遁。
收文武之将坠。殊山林而忘反。
是故销声贵里。隐异迷邦。
戢曜高门。处非绝俗。
优柔六艺。纷纶百氏。
采绝代之阙文。总前修之博物。
虽昔□明实□□□识疏属之神辩□鼠于汉朝。彰委蛇于霸业。
无以尚也。彫虫小技。
曾未□怀。时有制述。
将符作者。致极宏远。
词穷典丽。足以克谐声律。
感召风云。岂唯白雪阳春
郢中寡和而巳。永唯书契之□□□□□□迹草隶之妙。
冠绝当时。□□幼年孝友惇至。
未离襁褓。便遭极罚。
裁有所识。□访家人发言号绝。
不自胜处。年十有五。
出后傍宗。深惟鞠养之慈。
将阙晨昏之礼。辞违之辰。
感切行路。及就养□□不异所生。
两门丧纪。并逾制度。
哀毁之至。声被朝野。
□以期功之戚。甘旨未尝。
朋友之丧。远近毕赴。
人伦之纪。礼法之隆。
近古以来。未之有也。
且复留连宴赏。提携臭味
登山临水。必动咏言。
清风朗月。□□□□□□满席且得□□之孙门□□通时许慈□之御指囷无倦。
解□未已仁义□厚资产屡空。以斯器望。
穷兹至道。谓宜俯拾青紫。
增曜台阶。而止类太邱。
宏道下邑。遽同子产
空闻遗爱。报施之理。
何其爽欤。若夫死生者形骸之劳息。
夭寿者大化之自然。固知命之不忧。
岂居常而为累也。然行周于物。
寒暑不能易其心。智周于身。
变通不能穷其数。而灵祇多忍。
幽明永隔。散精气于风烟。
委容质于泉壤。可不哀哉。
于是四方同志之士。百里怀音之客。
式遵盛烈。共勒丰碑。
百药爰以畴昔。妄游兰芷。
宁谓正始之音。一朝长谢。
师资之德。百舍无从。
义绝宾阶。哀缠宿草。
思效薄技。觊申万一。
仰惟治身之术。立德之基。
固系辞可以尽言。岂言之而无愧也。
乃为铭粤。遐观方册。
历选人伦。名固难假。
德必有邻。遗迹。
曾史芳尘。同声比义。
允属通人。于铄通人。
□□膺庆司空规矩。民胥攸训。
地灵贻福。天齐分命。
世祚有徵。重光无竞。
显允君子。丕承宠光。
灵河擢秀。日观含章。
元门味道。幽谷迷方。
陆沈通德。朝隐康庄。
仪凤潜灵。彫龙振藻。
宏之在人。一变至道。
昭章□训寂寥元草。文质彬彬
波澜浩浩。齐物无待。
随时吐曜。导俗澄原。
训民居要。州将贻喜。
邦君长啸。乃眷韬钤。
还归渔钓。三径虽阻。
八纮方密。僶俛末班。
逶迤下秩。司宪邑宰
循名责实。御众以宽。
在刑惟恤。履斯异行。
乘□丕基。才高位下。
有志无时。和光偶俗。
诞命膺期。□扬投贾唯兹在兹。
树德不已。蹈仁无斁。
遗构有凭。高门以辟。
眷言上寿。方期永锡。
载伫太阶。翻归厚夕。
义高表墓。道贵扬名。
式昭文物。用纪哀荣。
抽簪故吏。制服诸生
一刊圜石。□□飞声。
献臣学士与余通书因成感咏 北宋 · 宋庠
 押词韵第四部
夫君俦,抱椠群玉府。
久读未见书,躬抽系年谱。
坠绪获先秦,亡篇出东鲁。
上溯三皇坟,旁探百家语。
怪牒汲郡来,幽经茂陵聚。
英哲资缮藏,缇油尽刊补。
蒸青劲残,削误规刀苦。
种别踰九流,星罗轶千部。
顾我寡见闻,蒙薰异伦伍。
秘帙乐共披,讹文许交举。
家㨭互纷纶,邮溪戏旁午。
初无班嗣嗤,更免许慈拒。
矧余羁官久,寂寞繄茅宇。
礼乏赠酒瓻,疑增照觞怒。
尚赖启新编,时时发聋瞽。
代知兖州谢表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八、《宋景文集》卷四○
臣某言:骤违天咫,祗率星言。
趣四牡以载驰,戾万夫而树政。
大东之奥,剖简为荣。
窃念臣智本颛蒙,数惟奇只。
早辱县官之使,遂代上农之耕。
曾乏所长,仰裨乃事。
支离有素,居延受粟之讥;
朴樕而生,久玷能官之咏。
连更郡寄,再觐宸严。
清明会朝,预陪于有著;
好丑必上,令尽其所言。
复加五品之章,以示百城之宠。
洪惟幸会,夐绝拟伦。
此盖陛下仁笃好生,惠深藏疾。
扶卢直镈,各尽于有能;
益海附山,或取其微益。
俾兹憃野,尚玷宠私。
汶上之名藩,鲁初之奥壤。
承平在旦,富庶敦风。
臣敢不律乃蕞躯,抚兹善俗,中庸厥履,日夜以思。
束矢钧金,体钦哉于庶狱;
杏华菖叶,诫勤止于斯民。
少宽当扆之劳。
上答包荒之赐。
按:此文《宋景文拾遗》卷一○重收,题为《代杨郓州谢太后表》,今删。
代崇国夫人等贺明堂礼毕表 北宋 · 陈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古灵先生文集》卷一三
躬祠世室,祗奉鬯尊。
昭配上神,既以尽孝亲之志;
灵承景福,又以示息民之休。
方礼乐之嘉成,浃华夷而均庆。
恭惟皇帝陛下,繇大德而膺命,以中孚而御邦,精明上贯于神明,广爱下形于黎庶。
非深仁笃孝之明甚,曷钜典祲容而逮兹。
妾等叨侍内庭,获观隆礼,与民称颂,望日欣荣。
皇第二女封宝庆公主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三九、《华阳集》卷三五、《宋大诏令集》卷三七
门下:仁笃于亲,时则底风化之美;
事师于古,众不以名分为私。
适监近司之陈,且族皇女之号,靡颛予爱,用迪厥彝。
皇第二女庆发温潢,秀生紫掖。
如舒素之秋耀,如秾李之春华。
未举公宫之仪,已昭贤女之范。
将辅成于淑质,宜嘉锡于美名。
加之以褕狄之衣,副之以辟邪之玉。
虽曰命上公之主,不敢儗半楚之封,然而秩视真王,礼参正后。
兹为人子者贵之尽,亦有天下者亲之隆。
匪飏大谟,曷穆群听?
于戏!
皇室多祉,嗣膺百世之昌;
天孙下游,更洽三宫之慰。
勉躬柔度,进服殊休。
可。
中书舍人制诏三道 其三 监司考核州县治迹诏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三一、《元丰类稿》卷二○、《曾文定公集》卷三
朕惟天之所以视听者在民,故朕之所以承天者,以吾民事为尤重。
夫能使吾民足于衣食,安于作息,无愁怨叹苦之声,有廉耻自重之谊者,在夫州县之吏而已。
朕既择人,付以兹任,而尚忧夫方域之广,生齿之众,吏或不明不良,不能究宣恩德使达于下,开导群情使通于上。
是以置使分部,属之刺督。
而考核幽明,甄别淑慝,罕能务称其职。
朕方宪于先王,以正百官之任,使处其名者必效其实。
夫比群吏之治,而谨其劝创,固朕之所孜孜而不敢怠也。
廉按之臣,其体朕意,于夫治人之官,审加察焉。
使纯明修洁、慈祥仁笃之吏,无壅于上闻;
而昏庸污慢、苛薄媮伪之人,不能自匿。
庶夫事举刑清,和乐交于内外;
风移俗易,忠厚格于神明。
方虚朕心,以观汝效。
赏罚有典,谊无敢私。
其尚钦承,朕言不食。
徐禧御史中丞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三一、《元丰类稿》卷二○、《曾文定公集》卷二
敕:朕正名以定群臣之位,辨位以责庶务之实。
风宪之官,纪纲所属,曷可以不明其任哉?
具官某,强敏仁笃,学通古今。
擢典训辞,遂持邦法。
宜专分职,以应新书。
是用掇自右垣,仍其阶品。
俾尔纳忠宣力,得壹意于中司,以董齐百工,而肃正内外。
庶余之作则更制,罔或不虔。
在尔懋哉,知其所守。
可。
左仆射门下侍郎王圭追封三代并妻制 其一 曾祖永赠开府仪同三司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三二
敕:礼取其称,故位益尊,则事其先者世益远。
今予良弼,褒命其亲,得上至于三世。
求之于礼,岂非取其称哉?
具官某曾祖某,仁笃慈祥,畜德甚盛。
盖其为积也厚,则其流泽也广。
故能开相厥裔,为时宗臣。
百辟是师,王室是辅。
推功原大,肇基自尔。
显扬崇宠,兹惟旧章。
是用进尔之阶,秩在第一。
尚其不昧,服此茂恩。
可。
中书舍人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三四、《元丰类稿》卷二三、《曾文定公集》卷三
朕稽于古以正百官,使循其名以效其实。
舍人中书之属,以典掌命令为任。
而况列于侍从,则又职在论思。
方朕明纪纲,定宪度,以为民极之初,非能见于文章,何以究宣朕志?
非能通于世用,何以弥纶庶务?
进在兹位,不其重欤!
某官某,忠正仁笃,达于古今。
其文足以代王言,其智足以谋治体。
断自朕意,以为选首。
其尚尊尔之学,以善于训词;
奋尔之庸,以裨于政理。
使尔能称厥职,而朕预于知人。
其惟勉哉,以祗厥服。
吏部尚书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三五、《元丰类稿》卷二四、《曾文定公集》卷三、《古文渊鉴》卷五二、《古今图书集成》铨衡典卷一九
尚书政本,而吏部天官,所以考择人材,以成天下之务。
近世既失其职,但受成事而已。
今朕既正官名,且将归其属任。
立法之始,推行在人。
其于程能议功,定勋颁爵,当率厥属,谨循科条,非得周材,曷称兹位。
某忠厚仁笃秉义守正,列于侍从,休有令名。
是用选而授之,其务将明
使朕所以作则垂宪,不独于今可行,方当施之后世。
盖汝有称职之美,则朕有知人之明。
尚其懋哉,无替厥服。
中司太中大夫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三五、《元丰类稿》卷二四、《曾文定公集》卷三
朕正名以定百官之位,辨位以责庶务之实。
风宪之臣,纪纲所属,曷可以不明其任哉?
某强敏开达,行谊仁笃,学通古今,擢典训辞,遂持邦法,宜专分职,以应新书。
是用进尔之阶,品在第四。
俾尔纳忠宣力,得壹意中司,以董齐众工,肃正内外,庶余之作则更制,罔或不虔。
在尔懋哉,知其所守。
知开封府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三六、《元丰类稿》卷二五、《曾文定公集》卷三
开封府,朕建国焉,天下所并凑,众大而俗杂。
尹正之寄,非仁笃公勇,材任烦剧,不能称其职。
今朕修定官仪,正其名号,固将考求其实,使效见于事。
则用人之际,岂轻也哉?
爽迈开达,练习治体。
阅试惟旧,功用显白。
处以兹任,莫如汝谐
夫慈惠足以煦养茕弱,刚严足以帖伏奸强,然导民之方,尚有可识。
使四方有以观则,而朕有以仰成。
在汝勉哉,以称朕命。
许氏世谱1053年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九、《临川先生文集》卷八三、《皇朝文鉴》卷一二六、《文章辨体汇选》卷五五八、《文编》卷六三、《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卷四○九 创作地点: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
伯夷神农之后也,佐有大功,赐姓曰姜
其后见经者四国:曰申,《诗》所谓申伯者是也;
曰吕,《书》所谓吕侯者是也;
曰齐,曰许,《春秋》内书齐、许男是也。
周衰,许男尝从大侯侵伐会盟,竟于春秋。
及后世无复国,而子孙以其封姓。
然世传有许由者,尧以天下让不受,逃之箕山箕山上盖有许由冢焉。
其事不见于经,学者疑之。
或曰:「亡求于世者耳,虽与之天下,盖不受也,故好事者以云」。
伯夷,其生后先,所祖同不同,莫能知也。
汉兴,许氏侯者六人,柏至侯盎宋子侯瘛严侯猜
此三侯者,其始以将封,而史不书其州里。
平恩侯广汉博望侯舜、乐成侯延寿,此三侯者,同产昆弟也,以外戚起于宣、元之世,昌邑人也。
孙昌尝为丞相,延寿及广汉弟子嘉,尝为大司马
王莽败,许氏始皆失其封云
后汉会稽许荆者,循吏也。
许慎者,以经术显。
许峻者,为《易林》传于世。
许杨者,治鸿隙陂,有德于汝南汝南之民报祭焉。
许靖者,避地交州,后入蜀,先主以为太傅,与从弟劭俱善论人物。
劭兄虔,亦知名,世称平舆渊有二龙焉。
、杨、汝南人也。
许褚者,家于谯,以忠力事魏,封侯牟乡。
许慈者,家南阳,入蜀,父子为博士
司马晋时许孜者,东阳人也,德行高,察孝廉不起,老于家,其子曰生,亦有至性焉。
初,许氏爵邑于周,子孙播散四方,有纪者犹不乏焉,至昌邑始大者,间兴于汝南,其后祖高阳者为最盛。
高阳之族,不见其所始。
有据者,仕,历校尉郡守,生允,为镇北将军
允三子,皆仕司马晋。
奇,司隶校尉
猛,幽州刺史
奇子遐,侍中
猛子式,平原太守
自允至式皆知名。
允后五世询,司马晋尝召官之,不起。
孙圭,为旌阳太守于齐。
生勇慧,齐太子家令冗从仆射
勇慧生懋,笃学,以孝闻,卒于梁,为中庶子
懋生亨,为陈卫尉卿,尝领史官,次齐、梁时事。
有子善心,为之卒业。
是时,有许绍者,善心族父也,通守夷陵,治有恩,流户自归数十万,卒有劳于唐,爵安陆郡圉师、钦寂、钦明其后也。
圉师少子,宽博有器干,别自封平恩男,与敬宗龙朔中宰相
钦寂谓绍曾大父也,万岁中,帅师当契丹,为所败,执以如安东,使说守者降。
安东,曰:「贼今且破灭,公勉守,无忘忠也」。
契丹即杀之。
是岁,弟钦明亦遇杀。
钦明为凉州都督,案行,卒与突厥遇,亦执使降,至灵州,顾为廋言告守者所以破贼。
兄弟将兵,一旦同以身徇边鄙,贤者荣之。
敬宗者,善心子也,始以公开郡于高阳,与其孙令伯以文称当世
天宝之乱,敬宗有孙曰远,与张巡睢阳抗贼,自以不及,推为将,而亲为之下。
久之,食已尽,煮茶、纸以食,犹坚守。
贼所以不得南向,以睢阳弊其锋也。
卒与俱死者,皆天下豪杰义士云。
唐亡,远孙儒,不义朱梁,自雍州入于江南,终身不出焉。
儒生稠,沈毅有信,仕江南李氏,参德化王军事。
稠生规,好道家言,不以事自慁。
尝羁宣、歙间,闻旁舍呻呼,就之,曰:「我某郡人也,察君长者,且死,愿以骸骨属君」。
因指橐中黄金十斤,曰:「以是交长者」。
规许诺,敬负其骨千里,并黄金置死者家。
家大惊愧之,因请献金如儿言以为许君寿,规不顾竟去。
于是闻者滋以规为长者。
卒,葬池州
后以子故赠大理评事
生遂、逖、迥三子。
遂善事母,里母劢其子,辄曰:「汝独不惭许伯通乎」?
祥符中,天子有事于泰山,加恩群臣,逖当迁,让其兄,天子以将作监主簿
子俞字尧言,名能文章,大臣屡荐之,有与不合者,官以故不遂。
尝知兴国军大冶县,县人至今称之。
俞两子,均为进士
逖字景山,尝上书江南李氏,李氏叹奇之,以为崇文馆校书郎,岁终,拜监察御史
后复上书太宗论边事,宰相赵普奇其意,以为与己合。
知兴元府,起酂侯废堰以利民。
治澧、荆、扬三州,为盗者逃而去。
其事兄如事父,使妻事其长姒如事母。
故人无后,为嫁其女如己子。
有子五人:恂,黄州录事参军
恢,尚书虞部员外郎
怡,今为太子中舍签书淮南节度判官厅公事;
元,今为江淮荆湖两浙制置发运使
平,泰州海陵主簿
五人者咸孝友如其先人,故士大夫论孝友者归许氏。
元以国子博士发运判官,七年为其使,待制天章阁,自天子大臣莫不以为材。
其劳烈方在史氏记,余故不论而著其家行云。
迥字光远,其事母如伯通之孝,事其兄如景山之为弟也。
慷慨有大意,少尝仕李氏,后不复仕,与其兄俱葬颜村。
有子会,为进士,方壮时,亦慨然好议天下事,今为太庙斋郎
临川王某曰:余谱许氏,自据以下,其绪传始显焉。
然自许男见于周,其后数封,而有纪之子孙多焉。
考是论之,夫伯夷之所以佐其君治民,余读《书》未尝不喟然叹思之也。
《传》曰:「盛德者必百世祀」。
伯夷者,盖庶几焉。
彼其后世忠孝之良,亦使之遭时,沐浴舜、禹之间以尽其材,而与夫、罴虎之徒俱出而驰焉,其孰能概之耶?
徐国长公主特改封柔惠长帝姬制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八五、《宋大诏令集》卷三九
门下:朕监观周道,祗若先猷。
表实定名,饬正循沿之陋;
因心广爱,肇颁新美之称。
眷是贤姬,时□同气。
宜载扬于丕号,用孚告于群工。
徐国长公主温惠柔明,谦恭静壹。
爱钟烈考,蚤承顾育之慈;
釐降勋门,弥著肃雍之誉。
属诞更于往制,庸改锡于徽章。
考德谓宜,申恩惟旧。
于戏!
事师于古,方跨越于三王;
仁笃于亲,庶仪刑于四海。
尚绥福履,无怠训言。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