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王允之表郡与祖名同乞改授议 东晋 · 谯王无忌
出处:全晋文卷十五
春秋之义,不以家事辞王事,是上之行乎下也。夫君命之重,固不得崇其私,又国之典宪,亦无以祖名辞命之制也(《通典》一百四。咸康八年,诏以王允之为卫将军会稽内史。允之表郡与祖会名同,乞改授。诏曰:「祖讳孰若君命之重邪,下八座详之。」给事黄门侍郎谯王无忌议以为。)。
诏谯王无忌(四年) 东晋 · 晋成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
王敦作乱,闵王遇祸,寻事原情,今王何责。然公私宪制,亦已有断,王当以体国为大,岂可寻绎由来,以乱朝宪。主者其申明法令,自今以往,有犯必诛(《晋书·宗室谯王承传》。无忌父承为湘州刺史,王敦攻承,城陷,王廙敦旨害之。咸和中,无忌饯褚裒于板桥,廙子耆之在坐。无忌志欲复雠,将手刃之,救捍获免。御史中丞车灌奏无忌欲专杀人,付廷尉科罪。诏云云。于是听以赎论。)。
唐故广州都督甄公碑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十七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
君讳亶字道一。中山无极人也。昔胡公绍舜。奄有大邦。楚子县陈。逃威乐土。当烈王之王也。有陈通奔周。王以为忠。将美其族。言舜居陶甄之职。命为甄氏。锡姓因生。如坚之读。形声转注。以真为音。处则称刘。明归晋者以异。变而为郭。盖承虢者有冯。通之裔邯。仕汉为太保大司马承阳侯。邯十六代而生鸾。仕齐为太山太守司隶校尉无极县伯。撰笑道论行于代。鸾生隋汾州刺史族。族生隋沁州刺史绍。绍生隋新市令协。协生单于大都护府录事参军赠宋州刺史封。惟祖惟曾。在商在夏。世济其美。永观厥成。君即宋州府君之第四子也。博综经史。脱略流俗。情之所遗。对咫尺于千里。气之所重。轻百金于一诺。曰兴曰比。阶应刘之阃奥。或草或真。藏钟张之筋骨。誉满乡曲。声闻阙庭。天后临朝。再加辟命。皆辞以亲老不赴。逮疾革易箦。骨立庐墓。复有制徵焉。刺史独孤庄率府僚敦喻。起于坟左。乃授左金吾中。生尽其养。岂违亲许人。没尽其哀。方委身徇国。或用或舍。有以见大君之仁。时止时行。有以观大孝之节。君臣之际。其远矣哉。寻除左千牛长史检校武始军长史。摄右台侍御史兼灵武道行军长史。摄右屯卫郎将副临洮军使。转右骁卫右郎将。为临洮大使。拜兰州刺史兼榆林临洮等军大使。除夏州都督兼盐州防御使。徵授幽州都督。衣之以紫。摄御史中丞。为河北军州节度大使。君政成周月。惠则在人。患是缓风。表以去职。未几。复除夏州都督。属山戎矫虔。俶扰王略。兵落天上。思回行以出奇。虏堕计中。守便宜而未进。时以为逗遛。贬抚州刺史。朝廷明此举也。未到官。迁广州都督兼岭南按察五府经略讨击使。春秋五十有七。开元五年七月二十八日。终于官舍。以某年月日。归葬于恒阳之王公山南原。不忘本也。君三承辟命。再摄宪曹。八典戎旅。五司藩翰。事之去就。所归必执其中。职之高卑。为政各当其选。观夫果于事。喻于义。下学而上达。强立而知类。畏克厥爱。道无常师。有商也之文。有求也之艺。习礼必本。饰之以菁华。积行必崇。茂之以枝叶。以此探赜。则投刃皆虚矣。以此效官。则操刀必割矣。是故偫士之所鞅掌。而君之所绰约。常情之所戚戚。而君之所荡荡。由是言之。抢榆之与海运。鸣琴之与星入。从可知也。惜其志怀慷慨。雅多大略。援桴作气。有七纵之能。孤剑无前。当万人之敌。竟不得横绝漠。骋雄算。刮狼望之祲。镜乎太清。卷瀚海之波。静而可扫。骎骎之足。受羁骐骥之途。堂堂之貌。不画麒麟之阁。彼哉彼哉。有遗恨矣。其孤某等。望兮不至。求兮不得。永怀扬名。庶慰罔极。铭曰。
有鳏在下。陶复河滨。元女作合。相攸于陈。楚为不道。祚以永沦。周宠忠节。氏以初因。丕惟承阳。致君论道。施及无极。建家载考。彼汾彼沁。伊时之宝。宰兮牧兮。亦孔之好。积庆潜演。俊乂挺生。标格磊落。气志清明。八司戎事。厥谋有成。五刺方伯。厥政有声。山有杞梓。工思其度。国有孙吴。君思其略。弃德珠浦。遗氛沙漠。惜哉不当。今也可作。恒岳临北。滹沱注东。仁不忘本。孝亦令终。寿堂盘薄。牧子充穷。勒美松隧。穆如清风。
除授官职若犯父祖讳请辞避者乞先下有司详定奏 北宋 · 贾黯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二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三、《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三之二○(第二册第二○五八页)、《宋史》卷三○二《贾黯传》
伏见大理寺丞雷宗臣除太子中舍,以父名显忠乞回避,从其请。臣按《曲礼》曰:「不讳嫌名,二名不偏讳」。释者曰:「嫌名,谓音声相近,禹与雨,邱与区也。偏为二名不一一讳也」。据律文,诸府号、官称有犯祖、父名而冒荣居之者,徒一年,释曰:「府有正号,官有名称。府号者,若父名『卫』,不得于诸卫任官;或祖名『安』,不得任长安县职之类。官称者,或父名『军』,不得作将军;或祖名『卿』,不得为卿之类。又诸上书若奏事犯祖庙讳者,杖八十,若嫌名及二名偏犯者,不坐」。今按宗臣父名显忠,而避中字,于礼所谓嫌名。臣谓既许避免,若复有如此而不避者,岂得犯冒荣之律?如前代故事,东晋以王舒为会稽内史,舒父名会,求易他郡,时议以字同音异,于礼无嫌,复改「会」为「郐」,舒遂行。后又以舒子允之为会稽内史,允之亦乞更授,诏曰:「祖讳孰若君命之重」?下八座详之,给事中谯王无忌以《春秋》之义,「不以家事辞王事」,夫王命之重,不得崇其私。又故事,无祖名辞命之制,唐贾曾除中书舍人,父名忠,固辞,议者以「中书」是曹司之名,又与曾父名音同字别,于礼无嫌。至于国朝,虽雍熙中尝下诏:「凡除官内有家讳者,除三省、御史台五品、文班四品以上,许用式奏改,馀不在此制」。然推寻国初迄于近年,或小官许改,或大臣不从,或虽二名、嫌名而有许避者,或止犯单讳而有不许者。如建隆初,慕容延钊除同平章事,以父名章,改为同中书门下二品;吴廷祚以父名璋,改为同中书门下二品;赵延进除起复云麾将军,以延进父名晖,改授起复光禄大夫;天圣中,著作佐郎王传父名著,奉礼郎张子奭父名宗礼,以传为大理寺丞,子奭为太祝,皆请避而许者。如淳化中,毕士安父名义林,除翰林学士;天圣中,韩亿父名保枢,除枢密直学士;景德中,王继英父名忠,赐推忠功臣;天禧中,寇准父名湘,除襄州节度使;天禧中,刘筠父名继隆,除龙图阁学士;近年杨伟父名自牧,为群牧使,皆曾固辞,此又虽请避而不许者。前后许与不许,系之一时,盖由未尝稽详礼律,立为永制。请约雍熙诏书,自几品官以上,每有除授若犯父祖名讳,有奏陈者,先下有司详定。若于礼律当避者,请改授之,馀不在避免之限。
宗室公寿挽词二首 其一 北宋 · 黄庭坚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昔在熙宁日,葭莩接贵游。
题诗奉先寺,横笛宝津楼。
天网恢中夏,宾筵禁列侯。
但闻刘子政,头白更清修。
宗室公寿挽词二首 其二 北宋 · 黄庭坚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昧旦鸣珂路,春朝禁殿班。
方看分宝玉,何意作丘山。
燕入风荣舞,花开日笑颜。
空馀杜陵泪,一为汉中潸。
阳山歌 明 · 金宗直
押阳韵 出处:佔毕斋集卷之三
金歆运。柰勿王八世孙。小游花郎文努之门。永徽六年。太宗武烈王。以歆运为郎幢大监。伐百济。营阳山下。百济人觉之。乘夜疾驱。黎明。缘垒而入。我军惊乱。飞矢雨集。歆运横马待敌。从者握辔劝还。歆运拔剑击之。遂与大监秽破,少监状得。赴贼斗。格杀数人而死。步骑幢主宝用那。闻歆运死。叹曰。彼骨贵势荣。犹守节以死。况宝用那。生无益。死无损乎。遂赴敌而死。时人作阳山歌以伤之。
敌国为封豕,荐食我边彊。
赳赳花郎徒,报国心靡遑。
荷戈诀妻子,嗽泉啖糗粻。
贼人夜劘垒,毅魂飞剑铓。
回首阳山云,矗矗虹蜺光。
哀哉四丈夫,终是北方强。
千秋为鬼雄,相与歆椒浆。
东京怀古 其七 太宗武烈王 清 · 申锡愚
七言绝句 押豪韵 出处:海藏集卷之五
武烈兴衰功德高,英风一代定人豪。
刬平邻敌朝天去,纱帽金花御版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