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启事 其十 西晋 · 山涛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四
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郤缺,宜加旌命。
请为秘书郎(《晋书·嵇绍传》)
惠帝 西晋 · 嵇绍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五
臣闻改前辙者则车不倾,革往弊者则政不爽,大一统于元首,百司役于多士。
故周文兴于上,穆于下也。
存不忘亡,《易》之善义;
愿陛下无忘金墉,大司马无忘颍上,大将军无忘黄桥,则祸乱之萌无由而兆矣(《晋书·嵇绍传》)
陈准谥议 西晋 · 嵇绍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五
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文武显于功德,灵厉表于暗蔽。
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宜谥曰缪(《晋书·嵇绍传》)
张华不宜复爵仪 西晋 · 嵇绍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五
臣之事君,当除烦去惑。
历位内外,虽粗有善事,然阖棺之责,著于远近,兆祸始乱,华实为之。
故郑讨幽公之乱,斫子家之棺;
鲁戮隐罪,终篇贬翚。
未忍重戮,事已弘矣,谓不宜复其爵位,理其无罪(《晋书·嵇绍传》)
齐王囧 西晋 · 嵇绍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五
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丰屋菩家,无益危亡。
窃承毁败太乐以广第舍,兴造功力为三王立宅,此岂今日之先急哉?
今大事始定,万姓颙颙,咸待覆润,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
复主之勋不可弃矣,矢石之殆不可忘也(《晋书·嵇绍传》)
赵至 西晋 · 嵇绍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五
赵景真与从兄茂齐书,时人误谓吕仲悌与先君书。
故具列本末。
赵至字景真代郡人,汉末,其祖流宕客缑氏,令新之官,年十二,与母共道旁看,母曰:「汝先世非微贱家也,汝后能如此不」?
曰:「可尔耳」。
归便就师诵书。
蚤闻父耕叱牛声,释书而泣。
师问之,答曰:「自伤不能致荣华,而使老父不免勤苦」。
年十四,入太学观,时先君在学写石经古文,事讫去,遂随车问先君姓名。
先君曰:「年少何以问我」?
曰:「观者风器非常,故问耳」。
先君具告之。
年十五,阳病,数数狂走五里三里,为家追得,又炙身体十数处。
年十六,遂亡命,径洛阳,求索先君不得;
邺,沛国仲和,是魏领军中涣孙也,便依之,遂名翼之字阳和
先君到邺,具道太学中事,便逐先君归山阳经年。
长七尺三寸,洁白黑发,赤唇明目,鬓须不多,闲详安谛,体若不胜衣。
先君尝谓之曰:「卿头小而锐,瞳子白黑分明,视瞻停谛,有白起风」。
至论议清辩,有纵横才,然亦不以自长也。
孟元基辟为辽东从事,在郡断九狱,见称清当,常自痛弃亲远游,母亡不见,吐血发病,服未竟而亡。
从兄太子舍人蕃字茂齐,与同至同年相亲。
始诣辽东时,作此书与茂齐(《世说·言语篇》注,又《文选》赵景真《与嵇茂齐书》注引《嵇绍集》)
与兄平原书 其三十三 西晋 · 陆云
 出处:全晋文
云再拜:嵇绍、周弼,并处事不值免,诏甚切甚,念之悚息。
胡光禄亡,宿士可痛,含邠还云,滔中书散骑并缺,是其才不知,何以乃古之?
谨启。
赠恤嵇绍 西晋 · 王接
 出处:全晋文
夫谋人之军,军败则死之;
谋人之国,国危则亡之,古之道也。
荡阴之役,百官奔北,惟嵇绍守职,以遇不道,可谓臣矣,又可称痛矣。
山东方欲大举,宜明高节,以号令天下,依《春秋》褒三累之义,加致命之赏,则遐迩向风,莫敢不肃矣(《晋书·王接传》)
别驾陈总 东晋 · 华谭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九
刺史嵇绍谭秀才,将行,别驾陈总饯之,因问曰:「思贤之主以求才为务,进取之士以功名为先,何仲舒不仕武帝之朝,贾谊失分汉文之时?
此吴晋之滞论,可辩此理而后别」。
曰:「夫圣人在上,物无不理,百揆之职,非贤不居。
故山林无匿景,衡门栖迟
至承统之王,或是中才,或复凡人,居圣人之器,处兆庶之上,是以其教日颓,风俗渐弊。
又中才之君,所资者偏,物以类感,必于其党,党言虽非,彼以为是。
以所授有之贤,所用有廊庙之器,居官者日冀元凯之功,在上者日庶之义,彼岂知其政渐毁哉!
朝虽有求贤之名,而无知才之实。
言虽当,彼以为诬;
策虽奇,彼以为妄。
诬则毁己之言入,妄则不忠之责
岂故为哉?
浅明不见深理,近才不睹远体也。
是以言不用,计不施,恐死亡之不暇,论功名之立哉!
故上官昵而屈原放,宰嚭宠而伍员戮,岂不哀哉!
仲舒抑于孝武贾谊失于汉文,盖复是其轻者耳。
白起有云:『非得贤之难,用之难。
非用之难,信之难』。
得贤而不能用,用而不能信,功业岂可得而成哉(《晋书·华谭传》)
上疏请周顗赠谥 东晋 · 周谟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六
臣亡兄,昔蒙先帝顾眄之施,特垂表启,以参戎佐,显居上列,遂管朝政,并与群后共隆中兴,仍典选曹,重蒙宠授,忝位师傅,得与陛下揖让抗礼,恩结特隆。
加以鄙族结婚帝室,义深任重,庶竭股肱,以报所受。
凶逆所忌,恶直丑正。
身陷极祸,忠不忘君,守死善道,有陨无二。
之云亡,谁不痛心,况臣同生,能不哀结!
王敦无君,由来实久,元恶之甚,古今无二。
幸赖陛下圣听神武,故能摧破凶强,拨乱反正,以宁区宇。
前军事之际,圣恩不遗,取息闵,得充近侍。
臣时面启,欲令闵还袭臣亡父侯爵。
卞壶庾亮侍御坐,云:「事了,当论显赠」。
时未淹久,言犹在耳。
至于谯王承甘卓,已蒙清复,王澄久远,犹在论议。
忠以卫主,身死王事,虽嵇绍之不违难,何以过之!
至今不闻复封加赠褒显之言,不知有馀责,独负殊恩,为朝廷急于时务,不暇论及?
此臣所以痛心疾首,重用哀叹者也。
不胜辛酸,冒陈愚款(《晋书·周谟传》)
重议卞壶赠谥 东晋 · 弘讷
 出处:全晋文
夫事亲莫大于孝,事君莫尚于忠。
唯孝也,故能尽敬竭诚;
唯忠也,故能见危授命。
此在三之大节,臣子之极行也。
委质三朝,尽规翼亮,遭世险难,存亡以之。
受顾托之重,居端右之任,拥卫至尊,则有保傅之恩;
正色在朝,则有匪躬之节。
贼峻造逆,戮力致讨,身当矢旝,再对贼锋,父子并命,可谓破家为国,守死勤事。
昔许男疾终,犹蒙二等之赠,况伏节国难者乎!
夫赏疑从重,况在不疑!
谓上准许穆,下同嵇绍,则允合典谟,克厌众望(《晋书·卞壶传》)
侍中嵇侯碑 晋 · 裴希声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三
夫君亲之重,非名教之谓也。
爱敬出于自然,而忠孝之道毕矣。
朴散真离,背生徇利,礼法之兴,于斯为薄。
悲夫!
晋弋阳子嵇绍字延祖,资乾刚之纯粹,体中和之淑虚。
少有清劭之风,长怀弘仁之度。
加以通朗淹济,靡才不经;
学为儒宗,庶绩光被。
弱冠登朝,则敷文秘阁
晚节强仕,则纳言枢极。
太安之初,权臣擅命。
皇舆亲征,次于荡阴
六军奔攻,兵交御辇。
俨然端冕正色,以捍锋刃,遂殒命于御侧。
忠诚感人神,义声振四海。
铭曰:
二仪肇建,君臣攸序。
峨峨侍中,应期作辅。
外播仁风,内举心膂。
执慈弗勇,靡仁不武。
见危授命,背生殉主。
确乎其操,邈乎其崇。
矫矫王臣,宪兹遗风。
在亲成孝,于敬成忠(《艺文类聚》四十八)
竹林七贤 其二 东晋 · 戴逵
 出处:全晋文
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野鹤之在鸡群(《艺文类聚》九十)
访嵇绍宗族袭爵诏太元中 东晋 · 孝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一
褒德显仁,哲王令典。
太尉、忠穆公执德高邈,在否弥宣,贞洁之风,义著千载。
每念其事,怆然伤怀。
忠贞之胤,蒸尝宜远,所以大明至节,崇奖名教。
可访其宗族,袭爵主祀(《晋书·嵇绍传》)
傅亮 南朝宋 · 蔡廓
 出处:全宋文卷二十七
扬州位居卿君之下,常亦惟疑。
然朝廷以位相次,不以本封,复无明文云皇子加殊礼。
齐献王为骠骑,孙秀来降,武帝欲优异之,以为骠骑,转齐王为镇军,在骠骑上。
若如足下言,皇子便在公右,则齐王本次自尊,何改镇军,令在骠骑上,明知故依见位为次也。
齐王司空贾充太尉,俱录尚书署事,常在后。
潘正叔奏《公羊》事,于时三录,梁王肜卫将军,署在太尉陇西王泰司徒王玄冲下。
太元初,贺新宫成,司马大傅为中军,而以齐王柔之为贺首。
安帝太子,上礼,徐邈为郎,位次亦以太傅诸王下。
又谒李太后宗正尚书高密王为首,时王东亭仆射
王徐皆是近世识古今者。
足下引式乾公王,吾谓未可为据。
其云上出式乾,召侍中彭城王植、荀组潘岳嵇绍、杜斌,然后道足下所疏四王,在三司之上,反在黄门郎下,有何义?
且四王之下则云大将军梁王肜,车骑赵王伦,然后云司徒王戎耳。
梁、赵二王亦是皇子,属尊位齐,在豫章王常侍之下,又复不通。
盖书家指疏时事,不必存其班次;
式乾亦是私宴,异于朝堂
如今含章西堂,足下在仆射下,侍中尚书下耳。
来示又云云曾祖与简文对录,位在简文下。
吾家故事则不然,今写如别。
王姬身无爵位,故可得不从夫,而以王女为尊。
皇子出仕则有位,有位则依朝,复示之班序。
唯引泰和赦文,差可为言。
然赦文前后,亦参差不同。
太宰上公,自应在大司马前耳。
简文虽抚军,时已授丞相殊礼,又中外都督,故以本任为班,不以督中外便在公右也。
护军方伯,而位次故在持节都督下,足下复思之(《宋书·蔡廓传》,时疑扬州刺史庐陵王义真朝堂班次,书,答。)
秘书丞谢表 南齐 · 王融
 出处:全齐文卷十二
臣闻升离戒晨,阴墙不照其景;
肤云停夕,幽草或漏其津。
至如明兼就日,泽深行雨,不有圣德,谁或其然?
所以钦至道而出青皋,舍布衣而望朱阙,怀禄仕在代耕,期荣不谋入用,岂悟特擢之例?
事均延祖,置佐之恩,任光元辅,逾溢情涯,普烛身表。
翘车而必让,诫濡翼之愿辞,既圣主谓其可施,故愚臣默思自勉(《初学记》十二)
诗品下 其五 南梁 · 钟嵘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五
仓曹阮瑀晋顿丘太守欧阳建晋文学应璩晋中书令嵇含晋河南太守阮侃晋侍中嵇绍黄门枣据元瑜坚石右七君诗,并平典,不失古体。
大检似,而二嵇微优矣。
王季卿与王仁寿书 隋末至初唐 · 陈子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四
大唐相国录事参军正议大夫寿光县开国公王季卿顿首顿首致书隋季将军王仁寿足下。
夫机者动之微。
吉凶之先见也。
君子见几而作。
不俟终日。
故能转祸为福。
改败成功。
斯乃非常之人。
能立非常之事。
信乎此说。
实有由焉。
比以隋政失驭。
主上昏狂。
或东讨勾丽。
填尸满海。
或西征且末
暴骨成山。
法令滋章。
赋役殷重。
金玉穷于玩服。
民力尽于池台。
饥馑于是荐臻。
盗贼为之蜂起。
四海鼎沸。
天下嗷然。
生民涂炭
万无一在。
此固将军之所知也。
岂待繁述哉。
固知长恶不悛。
祸盈必灭。
否终则泰。
理数皎然。
当今相王启圣。
应天顺民。
龙飞受图。
神武作宰。
拨乱反正。
大拯黎元。
四海于是来苏。
九服所以款附。
如圭如璋之士。
踵武云屯。
如熊如罴之臣。
排肩雾合。
之俦也。
之徒欤。
莫不咸骋艺能。
同申智勇。
共为表里。
造我国家。
元首明哉。
股肱良哉。
济济巍巍。
无能名也。
将军外氏宋国公
昔在隋朝
功深佐命。
声侔卫霍。
道亚
本以无辜。
枉被诛戮。
悲戚行路。
痛结于天。
而况渭阳之情。
切于恒品。
王志存追远。
悯彼冤魂。
乃赠光禄大夫扬州总管宋国公
可谓封比干之墓。
商容之闾。
以古谓今。
足为连类。
其子怀廓。
今任光禄大夫相府礼曹参军
次子渠师。
相府宾曹参军
为王爪牙。
早树勋绩。
巳雪冤耻。
弥畅昊天。
将军甥也。
闻之岂不欣感。
季卿之与将军
忝是宗友。
义同昆弟。
结发投分。
弹冠比肩。
俱侍龙楼。
预陪鹤籥。
属时君道丧。
天下崩沦。
众叛亲离。
莫有固志。
欲效嵇绍之忠。
殒身无益。
空轸袁安之叹。
流涕何言。
时事巳阑。
智愚同见。
今承将军拥兵云梦。
建旆荆门
水淹既多。
疫疠愈甚。
人无半菽。
师老则离。
何不以顺天时。
早图富贵。
爰率所部。
归我霸朝。
享荣禄于子孙。
书功名于竹帛。
趋履南宫之上。
徐轮北阙之下。
鸣钟列鼎。
佩玉摐金。
岂不懋欤。
岂不盛欤。
时者难值而易失。
机者在速而不迟。
成败须臾。
实由反掌。
季卿仰与畴昔。
交情不疏。
辄托云禽。
远披尺素。
心瞻目击。
请不迟疑。
愿保垂堂。
自求多福。
季夏炎盛。
体力何如。
愿恒胜纳。
远总戎旅。
不乃劳神。
季卿疾弊。
承乏使蜀。
寻望入朝。
冀即来仪。
咨觏在近。
无任倾仰。
谨奉尺书。
投笔潸然。
此不多具。
王季卿呈。
朝臣被推劾期以上亲不宜停侍卫入内议 隋末唐初 · 魏徵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一
窃以刑辟之设。
世轻世重。
防奸虑祸。
异代同归。
传曰。
舜之诛也殛鲧。
其举也兴禹。
书云。
父子兄弟。
罪不相及。
此乃哲王盛德。
称之自远。
爰逮近古。
渐为深防。
刑人不在君侧。
虽著礼经。
子孙缘于父祖。
犹无定式。
张汤伏辜。
安世为汉朝名相。
嵇康就戮。
延祖为晋室忠臣。
是知君有刑臣之道。
下无雠天之义。
至于子孙。
方之昆弟。
爱敬不同。
非无等级。
考之刑宪。
参详古今。
科条既殊。
节文又异。
量轻重以原情。
因亲疏以定制。
疏而不漏。
而易从。
示无私之心。
坦至公之路。
论德则可大。
为法则可久。
不失理。
不害义。
因循弗革。
切为未允。
至若被推劾者。
期以上亲不许入内。
此由罪状初发。
君怒未怠。
父子兄弟。
义不自安。
上展睿圣之心。
下申恐惧之意。
且不听入。
未为失理。
依旧不改。
亦非乖谬。
谨议。
祭率府孙录事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六
维年月日朔。某等谨以云云。
古人叹息者。恨有志不遂。
如吾子良图。方兴青云自致
何天道之微昧。而仁德之攸孤。
忽中年而颠沛。从夭运而长徂。
惟君仁孝自天。忠义由己。
诚不谢于昔人。实有高于烈士。
然而人知信而必果。有不识于中庸。
君不惭于贞纯。乃洗心于名理。
元常既没。墨妙不传。
君之逸翰。旷代同仙。
岂图此妙未极。中道而息。
怀众宝而未摅。永幽泉而掩魄。
呜呼哀哉。平生知己。
畴昔周旋。我之数子。
君之百年。相视而笑。
宛然昨日。交臂而悲。
今焉巳失。人代如此。
天道固然。所恨君者。
枉夭当年。嗣子孤藐。
贫窭联翩。无父何恃。
有母茕焉。呜呼孙子。
山涛尚在。嵇绍不孤
君其知我。无恨泉途。
呜呼哀哉。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