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胡逸驾”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南岳遇师本末跋嘉定十七年 南宋 · 夏元鼎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三八
予性昏思拙,触事多滞,忽悟真诠,凡意有所思,觉有神助,千门万户,上彻下彻。
信知数十年间,身寄幻宅,放鸡不求。
今主人既归,事事如意,所谓本来面目,不少不剩。
好德秉彝,初非外铄,三教同途,何有异致?
学者思之,当有顶门上着眼者能领界也。
淮东抚干赵善洖、节□胡逸驾、都仓王枞仙尉日严、云水唐介然访道于予,不敢隐嘿,遂笔其本末示之。
嘉定甲申云峰散人夏元鼎识。
按:《南岳遇师本末》卷末,宝颜堂秘笈本。
奉化县舒先生祠堂 南宋 · 袁甫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四○、《蒙斋集》卷一四、《舒文靖公类稿》卷下、光绪《奉化县志》卷一二
先生墓在奉川松溪里,其墓碣,慈湖先生所作也。
先生典教新安,其祠堂,先君正献公所记也。
今奉川邑大夫胡君逸驾,景行前哲,聿新祠宇,率邑人尊事之,又俾某为之记。
顾藐焉晚学,何足窥先生之仞墙。
虽然,自儿时见先生,每过家塾,拱立侍傍,已有所兴起;
又观先生所说三百五篇,与我心契,似若有得。
弱冠,因仲兄就先生学于新安,归言饮食起居之详,与先正献公所称,若合符节。
后与先生诸子交,益知家法之懿。
阖族聚居,交相敬爱,皆先生有以表倡之。
某虽未尝数侍先生之謦欬,然其独得于心者,有不可以言语形容尽,而非假言语,又无以写我心,请因胡君之请而有述焉。
先生真有道之君子也。
道非形器,非离形器。
先生内美充实,可谓有孚盈缶矣,而即之若虚,叩之若无,第见坦坦荡荡,洞无城府,温温谦谦,不异常人。
终日穷年,应事接物,小心畏忌,周旋规矩,而超然常与造物游。
陶陶乎,浩浩乎,生乎天壤之间,独能餐此天和,享此真乐,而未易与世人言也。
先生之胸襟,光风霁月也;
先生之节操,山高水长也;
先生之咏诗,天籁自鸣也;
先生之作文,鸢鱼飞跃也。
洙泗风雩之气象,先生有焉。
处逆境不知其逆也,居顺境不知其顺也,千变万状,自为纷纷,而不知其为千为万也,亦不知其为一也。
先生之言曰:「敝床疏席,总是佳趣;
栉风沐雨,反为美境」。
先生之学,所以深造自得,而某之所谓真有道之君子也。
其他称述已多矣,奚以赘为?
胡君与余俱甲戌进士,邑政不扰而人安之。
其为先生立祠也,岂非斯道有默会于心者耶?
虽然,先生之道,揭日月而行,某之假守新安,尝为先生请易名于朝矣,而卒未果遂。
故君倘持是而申前请焉,必有慨然主盟吾道者
先生讳璘字元质,后宰温之平阳,终于宜之别驾云。
云盖龙寿禅寺复田记绍定六年七月 南宋 · 裘由庚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一○、《金石萃编》卷一五二
教有废兴,时有衰盛,物有得丧,而理无古今。
存亡之閒,士君子平心揆事,权衡于予夺之际者,以其理也。
山林枯槁之士,视外物之去来得丧何有?
而有失则斯有复者,以其教也。
繇物之往复以占其时,即时之隆替以观其教,此吾《西山龙寿禅寺复田记》之所为作也。
寺兴于唐天复中钟传豫章日奏置,以处光化禅师,官给田三千顷。
至我朝祥符閒,白石道者智新居之,徒众益盛,易律而禅。
当其盛也,唱道鸣教,宗主其徒,代有其人。
时往事迁,人亡教泯,钟鱼如故,而瓶笠之游鲜至矣。
虽在籍之田弃而不有,亦漫不复省。
绍定壬辰连帅李公寿朋因法席适虚,闻僧祖开道价,即具威仪迎致。
开早参清简庵,得临济法,随后读《华严》,入大自在法。
□至之日,□□蔼闻禅□□集开知□□可复也。
□岁大歉,食□□给,慨然□叹。
有言寺故有田滨樵□曰里湖,为居民侵冒者八百六十馀亩。
开命阅籍,果不诬,谒诸邑大夫胡侯棿。
侯仁勇士,委官按视,谂不妄,尽理而归诸寺,开欲志侯之德不忘,踵门而谒至再。
予辞不获,则告之曰:子之教以坏色为衣,以行丐为食,田于何有?
后之人始华屋广居,丰衣美食,田连阡陌无艺矣。
然其归欲其徒一意精进,无衣食以累其心,则一也。
有国者病其无艺之蠹吾民也,为之经制,不得货鬻,如世业比,则田之有者不可使无,失者不可不复,亦□其理然耳。
君子之为政,一揆诸理,起而正之,于民无怨,于僧奚德?
子将安所志乎?
为子之徒,奉子之教,撞钟伐鼓,敷座展钵于一餐一供,思所自来,以山谷道人食时五观自律,以无尽居士掬溪煮自警,不徒使大儒旁观,有三代礼乐尽在是之叹,则废可兴,衰可盛,侯之功不唐捐矣。
吾既以为开勉,然见姑蔑之旗者必取,呼馀皇之舟者必复。
宰邑以最闻,将去为郢州别驾,北望中原,志清河洛,得时与位,挈舆地而归本朝,使乃祖忠简公义不臣虏之志,一伸于六七十载之后,则功烈伟矣。
吾重以为侯勉。
绍定六年七月日记。
按:从事饶州德兴县主簿裘由庚撰。前奉议郎、知安丰军六安县胡逸驾书。朝奉郎、改差充江南西路安抚司干办公事刘克逊篆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