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
拼音:shì 韵部:纸
〈名〉
拼音:shì 韵部:纸
〈名〉
-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 同本义
- 士,事也。——《说文》
- 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白虎通·爵》
- 学以居位曰士。——《汉书·食货志》
- 以才智用者谓之士。——《后汉书·仲长统传》
- 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周书》
- 是以为大夫卿士。——《书·牧誓》
- 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礼记·曲礼》
- 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马伶传》
- 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唐·韩愈《原毁》
又如:士子(男子的美称,多指年轻人;士大夫官僚阶层);士夫(青年男子);勇士;壮士;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男儿相别三天,就应另眼相看,极言进步之速)
- 将领
- 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士臣(将士)
- 兵士;武士 又如:士兵;士众(众士兵);上士;中士;下士
- 古代指掌管刑狱的官员
- 其附于刑者,归于士。——《周礼·大司徒》
- 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孟子·告子下》
-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又如:士夫(士大夫);士田(古代卿、大夫、士及其子弟所领有的田地);士民(古代四民之一。泛指士大夫阶层和普通读书人);士行(士大夫的操行);士论(士大夫的舆论、评论)
- 中国古代社会阶层的名称
- 先秦时期贵族的最低等级,位次于大夫 又如:士庶(贵族和平民)
- 古代四民之一。指农工商以外学道艺、习武勇的人。或称“士民”以区别于“庶民”
-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战国策·魏策》
- 知识分子的通称
-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资治通鉴》
-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士子(对读书人的通称);士林(学术界;知识界);士品(读书人的品行);士风日漓(读书的风气一天天淡薄了);士流、名士;士农工商
- 古代诸侯士大夫对天子的自称
- 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礼记》
- 对品德好、有学识、有技艺的人的美称 又如:志士、勇士、谋士、医士
- 卫兵,尤指将帅身旁的卫兵,特指中国象棋中的一个只能在将帅近旁活动的棋子 。如:将、士、相
- 作官。通“仕”
- 以宅田士田贾田任近郊之地。——《周礼·地官·载师》
- 古者匹夫五十而士。——《荀子·大略》
- 夫不以其道进者,必不以其道士。——《风俗通义·穷通》
- 重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韩非子·五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