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书


  • 唐韻》籀文西字,卽𠧧字省文。


  • 唐韻》《正韻》郞古切《集韻》《韻會》籠五切,𠀤音魯。 (麌韻)
  • 說文》西方鹹地也。東方謂之㡿,西方謂之鹵。《廣韻》鹽澤也。天生曰鹵,人造曰鹽。《書·洪範疏》水性本甘,久浸其地,變而爲鹵。《易·說卦》兌爲剛鹵。
  • 又淳鹵。《左傳·襄二十五年》楚子木使表淳鹵。《註》淳鹵,埆薄之地,表異輕其賦稅。
  • 又地名。《春秋·昭元年》晉荀吳帥師敗狄于大鹵。《註》大鹵,太原晉陽縣。又《前漢·地理志》安定郡鹵縣。又代郡鹵成縣。
  • 又鹵簿。《漢官儀》天子車駕次第,謂之鹵簿。兵衞以甲盾居外爲前導,皆著之簿,故曰鹵簿。
  • 又鹵莽,輕脫苟且也。《莊子·則陽篇》昔予爲禾耕而鹵莽之,則其實亦鹵莽而報。
  • 又香草名。《爾雅·釋草》杜,土鹵。《註》杜衡也。似葵而香。《疏》杜一名土鹵。
  • 又《廣雅》鹵,薰也。
  • 又通櫓,大盾也。《前漢·項籍傳》流血漂鹵。《註》鹵,盾也。《左思·吳都賦》干鹵殳鋌。
  • 又通擄。𢯱獲也。《揚子·方言》鹵,奪也。《前漢·高帝紀》毋得掠鹵。又《衞靑傳》車輺畜產畢收爲鹵。
  • 又姓。《史記·游俠傳》太原鹵公孺。
  • 又《字彙》龍都切,音爐。 (虞韻)
  • 同鑪。《道樞》玄和子曰:鼎鹵天地之象也。《註》鹵,爐也。《釋名》地不生物曰鹵。鹵,爐也。如爐火處也。
  • 考證:〔《說文》西方鹹地也。東方謂之𠩋。〕
  • 謹照原文𠩋字改㡿字。〔又通攄。𢯱獲也。〕
  • 謹照原文攄字改擄字。
西古文:𠧧㢴

  • 唐韻》先稽切《集韻》《韻會》《正韻》先齊切,𠀤音粞。 (齊韻)
  • 類篇》金方也。《說文》鳥在巢上也。日在西方而鳥栖,故因以爲東西之西篆。文作㢴,象形也。《前漢·律歷志》少隂者西方,西遷也。隂氣遷落物,於時爲秋。《尚書·大傳》西方者何,鮮方也。或曰鮮方,訊訊之方也。訊者,訊人之貌。
  • 又地名。《晉書·地理志》西郡。《韻會》唐置西州。
  • 又姓。《通志·氏族略》西氏。《姓苑》西門豹之後,改爲西。
  • 又《集韻》相咨切,音私。 (支韻)
  • 義同。
  • 又《篇海》蘇前切,音先。 (先韻)
  • 前漢·郊祀歌》象載瑜,白集西,食甘露,飮榮泉。《後漢·趙壹傳·窮鳥賦》幸賴大賢,我矜我憐。昔濟我南,今振我西。
  • 又《韻補》斯人切,叶音辛。 (眞韻)
  •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𤣥醴騰湧於隂溝,甘露被宇而下臻。朱桂黝鯈於南北,芝蘭阿那於東西。
  • 又《類篇》乙却切,音約。 (藥韻)
  • 平量也。
  • 又《廣韻》籀文作𠧧。
  • 按:玉篇》等書西字另一部。今从《字彙》《正字通》附入襾部。
  • 考證:〔《前漢·郊祀志》象載瑜,白集西,食甘露,飮榮泉。〕
  • 謹按郊祀志無此文,謹照原書改郊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