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馀
居
如
疏
鱼
初
虚
庐
车
除
舒
渠
裾
墟
闾
锄
予我也
余
舆
渔
蔬
徐
诸
欤
躇
驴
储
胥
梳
蕖
嘘
歔
誉動詞
琚
蜍
于歎辭
摅
於
畬
玙
蘧
鉏
猪
茹
樗
旟
纾
狙
与語辭
袪
祛
菹
淤
趄
篨
蛆
且
潴
胪
苴
沮
雎
据拮据
疽
榈
挐
滁
洳
妤
袽
鶋
蒢
㠊
魖
磲
砠
箊
阹
驉
舁
虑思慮
糈
呿
鴽
蝫
㞐
腒
綀
龉
胠
畲
璩
屠休屠
铻
岨
槠
籧
藘
鸒
咀
䃴
谞
帤
橥
䱉
䱷
醵
湑
涂
唹
曥
衙衙衙,行貌。
藷
鵌
蝑
疋
摴
鐻
㭬
㻬
䕡
雓
伃
筡
耝
䠧
蒘
艅
䱬
䏣
䈝
懙
䟊
䋈
瘀
蚷
爈
[更多99]
苴
- 《集韻》千余切,音蛆。 (魚韻)
- 《玉篇》麻也。《詩·豳風》九月叔苴。《傳》苴,麻子也。《莊子·讓王篇》顏闔守陋閭,苴布之衣,而自飯牛。《註》苴,有子麻也。
- 又《禮·喪服小記》苴,杖竹也。《註》苴者,黯也,心如斬斫,貌若蒼苴,所以縗裳、絰杖,俱備苴色。《儀禮·喪服傳》斬衰裳,苴絰、杖、絞帶。《疏》以一苴目此三事,謂苴麻爲首絰、要絰,又以苴竹爲杖,苴麻爲絞帶。
- 又《廣韻》子余切,音沮。 (魚韻)
- 履中草。
- 又《禮·曲禮》凡以弓劍、苞苴、簞笥問人者。《註》苴,藉也。《管子·霸言篇》上夾而下苴。《註》苴,包裹也。
- 又木名。《山海經》服山,其木多苴。
- 又《司馬相如·子虛賦》諸柘巴苴。《註》巴苴,草名。
- 又地名。《史記·索隱註》狄苴,在渤海。
- 又姓。《前漢·貨殖傳》有平陵苴氏。
- 又鋤加切,音槎。 (麻韻)
- 水中浮草也。《詩·大雅》如彼棲苴。《疏》苴是草木之枯槁者,故在樹未落及已落爲水漂皆稱苴也。《楚辭·悲回風》草苴比而不芳。《註》枯曰苴。
- 又《正韻》宗蘇切,音租。 (虞韻)
- 茅藉祭也。《前漢·郊祀志》掃地而祠,席用苴稭。《註》讀如租。
- 又《類篇》徐嗟切,音斜。 (麻韻)
- 苴咩城,在雲南。
- 又《集韻》側下切,音鮓。 (馬韻)
- 《莊子·讓王篇》其土苴以治天下。《註》土苴,和糞草。《韓愈文》補苴罅漏。
- 又《正韻》將豫切,音怚。 (御韻)
- 《前漢·終軍傳》苴白茅于江、淮。《註》苴,于豫切。
- 又讀作巴。 (麻韻)
- 《史記·張儀傳》苴蜀相攻擊。《索隱註》苴,音巴。
- 又讀苞。
- 《後漢·徐廣傳註》譙周曰:益州天苴,讀爲苞黎之苞。
- 又《五音集韻》子與切,音咀。 (語韻)
- 《羣經音辨》亦音咀。
- 又《正韻》才野切,音灺。 (馬韻)
- 幔也。又伺也。
- 考證:〔又《禮·曲禮》凡以弓劍苞苴簟笥問人者。〕
- 謹照原文簟笥改簞笥。〔《前漢·終軍傳》苴白毛于江淮。〕
- 謹照原文白毛改白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