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书


  • 廣韻》之林切《集韻》《正韻》諸深切,𠀤音斟。 (侵韻)
  • 《說文徐註》俗鍼字。所以縫也。《易·乾卦各從其類疏》若磁石引針,琥珀拾芥。《天寶遺事》唐宮中七夕結彩樓,陳瓜果酒炙,祀牛女。妃嬪各執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爲得巧。
  • 又姓。明隆慶舉人針惠。
  • 又《方書》針灸法。互詳後鍼字註。
  • 又蟲名。《古今注》蝌蚪,一名𤣥針。
  • 又書法。有垂露體,懸針體。《庾信·謝趙王啓》垂露懸針,書恩不盡。
  • 又《廣韻》之任切《集韻》《韻會》《正韻》職任切,𠀤枕去聲。 (沁韻)
  • 集韻》縫也。
  • 又刺也。


  • 唐韻》職深切《集韻》《韻會》《正韻》諸深切,𠀤音斟。 (侵韻)
  • 說文》所以縫布帛之錐也。《左傳·成二年》楚侵及陽橋,孟孫請往賂之,以執斲執鍼織紝,皆百人。《註》執鍼,女工。《列子·湯問篇》詹何以獨繭絲爲綸,芒鍼爲鉤。《集韻》或作箴。亦作針。
  • 又刺也。《前漢·廣川王傳》以鐵鍼鍼之。《註》鍼,刺也。
  • 又《方書》鍼石刺病。唐狄仁傑善鍼術。
  • 又人名。《左傳·定四年》鍼尹固與王同舟。《釋文》鍼,之林反。
  • 又《廣韻》《集韻》𠀤巨鹽切。
  • 五音集韻》鐵針𢴪物也。
  • 又《廣韻》巨淹切《集韻》《韻會》其淹切,𠀤音箝。 (鹽韻)
  • 人名。《詩·秦風》子車鍼虎。《左傳·隱八年》陳鍼子送女。《註》鍼子,陳大夫。又《莊三十二年》命僖叔待於鍼巫氏。《註》鍼巫氏,魯大夫。又《僖二十八年》鍼莊子爲坐。《釋文》鍼,𠀤其廉反。
  • 又地名。《左傳·成六年》侵宋師於鍼。《釋文》鍼,其廉反。一音針。
  • 又《五音集韻》古咸切,音緘。 (咸韻)
  • 病無所取丸散不能消除,病在經絡,以鍼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