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大宋重修蛾眉山普贤寺碑铭989年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闻贤人阐化,必有胥附之资;
贤士膺期,必垂不朽之迹。
是以颜回默识,冠师门于洙泗之滨;
尹喜受经,应真气于崤函之右。
故得千载之下,好学之徒,入其国而知其教,思其人而爱其树。
圣贤相遇,有如此焉。
在昔像教权舆,能仁命世。
综百灵而贯群动,归向如流;
穷绝国而亘诸天,感通若响。
爰有法王之子,来从普胜之方,凭翼真乘,导扬宗极。
具大悲之愿行,综十智之因缘,从我立名,斯为上首。
及乎慈航既济,慧炬分华,乃暨众真,俱承佛敕。
乘六牙之瑞兽,降右蜀之灵峰,将以协井络之会昌,镇金方之劲气。
犹且潜而勿用,明而未融,闇持摩顶之仁,阴骘含生之命。
故使神婴青缕,肇建国都;
路辟金牛,始通华夏。
沉犀息沴,李太守之玄功;
噀酒救灾,栾尚书之妙用。
郡开学校,文翁广洽于儒风;
乐播《中和》,四子诞扬于帝德。
蔼尔褒斜之域,穆然周、汉之民,非法力之攸凭,岂人谋之独得?
其后金人既应,白马斯来,神开显俗之徵,家识致诚之所。
于是祥符焕烂,灵变纷纶。
或则银色浮空,与朝阳而共丽;
或则灯光并列,将夜魄以俱明。
圣众盘旋,真容隐见,奇踪万状,不可图。
瞻之者耳目咸新,闻之者身心共肃。
一方欣赖,历代修崇。
遂于白水之源,特建普贤之寺。
金土交运,开闭不常,白毫之相长存,法鼓之音靡绝。
夫以导江遗迹,天汉名区,必有道之见归,岂三分之能久?
太祖神德皇帝,文修内禅,武定中区,正卿扬九伐之威,远俗致七旬之格。
蜀王之土贡,受刘禅之骡车,重钮坤维,还铭剑阁
于时王风初被,污俗尚繁,游魂篁竹之间,假息雈蒲之际,匪轻刑之可禁,顾先甲以徒勤。
金地宝坊,浸成薮泽;
田衣毳褐,渐致流离。
妖禽既就于焚巢,绀宇终悲于阒户。
虽复葺其挠栋,缮彼垝垣,而陛序犹卑,基扃未广。
尊号皇帝长君嗣统,二圣重熙,覆万物以如天,廓重昏而比日,聿修成业,钦若灵心。
尺书徵怀德之君,折箠定畏威之地。
炎洲而极玄朔,尉候徒存;
亘日域而浃流沙,车书莫二。
然后胜残去杀,反朴斲雕,包干戈以虎皮,铸剑戟为农器,定《大护》、《云门》之乐,举淹中、稷下之仪。
慈卫仁薰,时和俗阜。
天地应而庆云甘醴,律吕调而玉烛景风。
犹复成而不居,勤则有继。
一游一豫,表王度之惟常;
必躬必亲,示庶民之光圣
虑极冰霜之诫,皇纲毕举,睿思弥精。
以为象外微言,无生妙理,修于心则圆通无滞,被于物则福应来臻,足以助王道之和平,致苍生于仁寿。
乃申明诏,历选精庐。
唯此蛾(一作峨)眉,独标殊胜。
天真人皇谕道之地,楚狂接舆隐景之乡。
封域之间,气象盘薄。
洪源奔注,二江双流,沱潜之川;
峻岊回环,玉垒铜梁,岷嶓之阻。
况禅枝擢秀,来自祗园;
法海馀波,别疏定水。
慈氏所相,畴能废之?
烝哉圣谟,符此玄贶。
五年,申命中使,率将杼人,伐贞石于它山,下瑰材于邃谷。
或子来而肆力,或神运以标奇。
模制度于鹫峰,极庄严于花界。
耽耽正殿,䡾䡾飞甍,玉甃丹楹,金铺琐闼。
洞户顺阴阳之候,中宸变寒暑之威。
揭以端闱,绕之周庑。
铸鸿钟之万石,贯猛簴之千钧,桀孽凌空,铿訇震野。
其后则层楼入汉,飞陛连云。
彩槛离娄,冠馀霞而上出;
璇题玓瓅,缀列宿以旁回。
神明之台不足以语其高,天梁之宫不足以矜其丽。
铄金为字,写大藏之经秘于上,逾五百函;
范铜为像,拟普贤之容设于下,高二十尺。
味其文,则如来之宗旨可得而观;
礼其相,则菩萨之威神于是乎在。
将使三蜀之地,一切有情,皆冲气以含和,尽革凡而成圣。
则知大雄之教,渐于世也深焉;
元后之仁,利于民也至矣。
昔者轩皇访道,历襄野以犹迷;
汉帝祈年,拜竹宫而无得。
恭惟盛美,允属皇猷。
若夫事以颂宣,言以文远,作而不记,后嗣何观?
爰命下臣,式旌不朽。
其铭曰:
允矣象教,洪惟法王,如河不竭,比日同光
有情斯应,无远弗彰。
化自八国,声驰万方。
爰有大贤,是称达者。
异境齐致,同声协雅。
闻道莫逆,瞻颜不舍。
乃演真乘,来仪东夏
蛾眉之阻,群帝之庭,作固作镇,栖真宅灵。
普贤至止,潜耀千龄。
尔未我觌,我畴尔形。
经教既孚,神明乃作。
瑞相显晦,圆光歘霍。
万变凌峰,百灵溢壑。
信士归依,舆人骇愕。
崇崇梵宇,于此宏开。
时迁末运,数偶三灾。
焚如鲁庙,倾若齐台。
淳风必复,圣日斯回。
赫矣皇图,烝哉二圣!
混一区宇,受天明命。
与物皆,得人为盛。
式叙九畴,迭修三正。
皇帝曰咨,咨尔西人,助我神化,其惟正真。
为尔祈福,转兹法轮。
禅林则旧,宝刹惟新。
秘殿耽耽,高门奕奕。
修廊四注,层楼百尺
尊经圣像,金文宝质。
妙善周园,福釐繁锡。
乾光俯烛,慧炬朝焞。
开寿域,共辟重昏。
䝙氓之伍,杜宇之魂,乘是妙果,俱登法门。
明明大君,照临下土。
坠典咸修,靡神不举。
彼都人士,式歌且舞。
揭此丰碑,永传终古(《徐公文集》卷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