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楞严经序1037年2月1日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文庄集》卷二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
夫善言佛者,惟性而已矣。
混成不测,况之道乎!
无方善应,况之神乎!
湛寂精常,圆满平等。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生生而不生,化化而不化。
包裹万有,含吐十方。
资始众缘,具足万行。
光明密照而非色,灵通潜运而非空。
世界变迁而不移,山岳旋偃而常静。
现前而惑者不辨,日用而迷者不知。
《易》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老氏曰:「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其性之谓欤!
无始劫来,一切众生,攀缘外境,忘失本心。
分为四缠,叠为五浊。
驰而为妄想,结而为昏翳。
聚而为烦恼,流而为生死。
累我真源,枉入诸趣。
如来哀之,此《楞严》之所以作也。
以众生苦于奔逸,故为之行三观;
滞于色相,故为之指八还;
误认尘根,故为之辩六入;
妄计因缘,故为之谈七大。
至于屈伸金臂,绾叠华巾,极善巧之喻,拂微细之惑。
令瞻宝光者,知见精之不摇;
听钟音者,悟闻性之常在。
若乃本明旋复,静慧发生。
御最上之宝乘,游无边之性海。
顾色身若微尘,视太虚如云点。
彼无始轮转之根,亿劫颠倒之见。
我人妄执寿命,浮想若炽炭之燎鸿毛,烈日之晞朝露
不待思惟,已自消释。
大哉,菩提妙圆,本始清净。
既无妄幻翳于真精,岂有身心受彼生死?
水澄滓去,漏尽法除。
万行不脩而自圆,六通不求而自澄。
预于此者非至神乎?
然而是经撮八藏之精要,穷万化之根源。
译之者务简,润之者尚辞,或使潭研泥于句读。
故有僧可度为之笺分,详略有叙,华梵兼该。
迨岁再周,能事方毕。
后之观者应当返梦想之缘气,遗心目之习因。
了识精之元,还独妙之本。
云驶月运,既息于诸旋;
木尽灰飞,亦忘于幻法。
秋毫不立,真理自冥。
彼求诸佛无漏胜解者,幸精进于斯焉。
时景祐四年二月朔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