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维摩经诸品颂 北宋 · 宋庠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二
如来之教,有真语,有实相。
语之真者,不以辩妨道;
相之实者,不以物障空。
何则?
道本无言而应有言,故言之者非我;
法本无相而资有相,故相之者自彼。
是以圣人鼓群动,雕万物,终身摇喙,而默理常存;
状六尘、形四大,弥劫利见,而虚宗愈寂。
此权实所以共贯,空有所以兼融。
破物我之长围,航死生之巨浸。
假道于彼岸,托宿于泥洹。
倡狂妄行,而蹈乎大。
方兹解脱,所以不思议也。
维摩诘者,可谓体其真实矣。
若夫毗邪示疾,身同凡品;
香积致问,化超神表。
历诘众圣,则辨均有情;
深入法门,则默过无响。
精而诸佛不得异,粗而他见不得逃。
可以名而名,无所得而得。
其真大乘之高辔,圣域之幽关者焉。
而昧者方虩虩然疑净秽之一区,同异之一辙。
且欲遗凡以取圣,封大而挤小。
责真空之所在,求希夷之所到。
火驰波荡,若畏岑而就攻,可不哀哉!
故斯经之作,所以救斯患也。
议者又谓无缘则无法,有教必有心。
净名现方便,以拯群迷;
文殊因酬对,而破诸蕴。
夫至人者亦有为而然耶?
余曰:不也。
夫震雷出地,昆蚑奋蛰;
长飙薄野,山林效响。
彼宁系怀于震发,而措意于怒号哉?
物自尔尔,是则慈心所演。
大音所唱,群生鼓舞。
三界归往,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亦犹是焉。
余稚齿多艰,中岁衔恤。
茕茕残喘,庐于都外。
每闭户焚香,呻吟梵帙,升济先福,是焉攸托。
而心之所嗜,复在此书。
爰因成诵之隙,窃效重宣之义。
且经之所统,品凡十四,始于《佛国》,终于《嘱累》。
其因缘之本行,證诘之细条,秦园大士注之详矣,虽欲黾勉强加论辨,是徒饰筌蹄之具,何益鱼兔之实哉?
然大悲普熏,软语傍浃,时有悟者,㸌然如高灯之破闇,洒然如仙丸之愈疾,视昭毒已,不能无喟然之叹。
故略因诸品,各为短颂。
每缘短颂,先标总意。
嗟夫法藏渊旷,圣心超邈。
欲以幻相之文字,强标大道之崖略。
知我罪我,将焉避之?
含亳洗心,辞不逮意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