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论名奏庆历三年 北宋 · 田况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五、《续资治通炮长编》卷一四二、《九朝编年备要》卷一二、《宋史》卷二九二《田况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一
名者由实而生,非徒好而自至也。
、三代之君,非好名者,而鸿烈休德悼若日月,不能纤晦者,有实美而然也。
设若谦弱自守,不为恢闳睿明之事,则名从而晦矣,虽欲好之,岂可得耶?
方今政令宽弛,百职不修,二敌炽结,凌慢中国。
朝廷恫矜下民横罹杀掠,竭沥膏血,以资缮备,而未免侵轶之忧。
故屈就讲和,为翕张予夺之术。
自非君臣朝夕癴愤,大有为以遏后虞,则愈可忧矣。
陛下若恐好名而不为,则非臣之所敢知也。
陛下傥奋乾刚,明听断,则有英睿之名;
行威令,慑癚宄,则有神武之名;
斥奢汰,革风俗,则有崇俭之名;
澄宄滥,轻会敛,则有广爱之名;
悦亮直,恶谀媚,则有纳谏之名;
务咨询,达壅蔽,则有勤政之名;
责功实,抑侥痈,则有求治之名。
今皆非之而不为,则天下何所望乎?
抑又闻圣贤之道曰名教,忠谊之训曰名节,此群臣诸儒所以尊辅朝廷,纪纲人伦之大本也。
陛下从而非之,则教化微,节义废,绷诟无癴之徒争进,而劝沮之方不行矣,岂圣王率下之意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