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论原一 其一 礼乐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三
礼,王道之始也;
乐,王道之终也。
非礼无以举行,非乐无以著成,故礼乐者,王道所以倚而生成者也。
礼者因人情而制中,王者因礼而为政,政乃因礼乐而明效。
人情莫不厚生,而礼教之养;
人情莫不弃死,而礼正之丧;
人情莫不有男女,而礼宜之匹;
人情莫不有亲疏,而礼适之义;
人情莫不用喜怒,而礼理之当;
人情莫不怀货利,而礼以之节。
夫礼举则情称物也,物得理则王政行也,王政行则其人乐而其气和也。
乐者,所以接人心而达和气也。
宫、商、角、徵、羽,五者乐之音也;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乐之器也。
音与器一主于乐也,音虽合变,非得于乐,则音而已矣。
是故王者待乐而纪其成政也。
圣人待乐以形其盛德也。
然则何代无乐与?
何代无礼与?
礼愈烦而政愈隳,乐愈举而时愈乱。
盖其所制者礼之仪也,非得其实也;
所作者乐之声也,非得其本也。
夫乐之本者在乎人和也,礼之实者在乎物当也。
有虞氏也,修五礼,故其治独至于无为,恩洽动植,而鸠鹊之巢可俯而观,乃《韶》作而凰凤来格。
孔子曰:「《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盖言修礼得礼之实也,作乐得乐之本也。
叔孙通制礼,事礼之仪者也;
杜夔修乐,举乐之文者也。
举文则宜其治之未臻也,事仪则宜乎其政之未淳也。
夫礼所以振王道也,乐所以完王德也。
故王者欲达其道而不极于礼,欲流其德而不至于乐,虽其至圣,无如之何也。
人君者,礼乐之所出者也;
人民者,礼乐之所适也。
所出不以诚,则所适以饰虚;
所出不以躬,则所适不相劝。
是故礼贵乎上行,乐贵乎下效也。
夫宗庙之礼,所以教孝也;
朝觐之礼,所以教忠也;
享燕之礼,所以教敬也;
酢酬之礼,所以教让也;
乡饮之礼,所以教序也;
讲教之礼,所以教养也;
军旅之礼,所以教和也;
婚娉之礼,所以教顺也;
斩衰哭泣之礼,所以教哀也。
夫教者,教于礼也;
礼者,会于政也。
政以发乐,乐以发音,音以发义。
故圣人治成而作乐也,因音以盛德也。
因宫音之沈重广大以示其圣,因商音之刚厉以示其断,因角音之和缓以示其仁,因徵音之劲急以示其智,因羽音之柔润以示其敬。
律吕正也,以示其阴阳和也;
八风四气顺也,以示其万物遂也。
犹恐人之未睹,故舞而象之,欲其见也;
恐人之未悉,故诗以言之,欲其知也。
感而化之,则移风易俗存乎是矣,是先王作乐之方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