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听断书治平四年五月二十四日上)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九三、《司马公文集》卷三六、《国朝诸臣奏议》卷二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司马温公年谱》卷四
月日,具位臣某昧死再拜上书皇帝陛下:臣材识驽钝,陛下过听,擢备宪司
夙夜尽心,以思厥职,陨首捐躯,无足为报。
窃见近岁以来,政府言职迭相攻毁,分为两朋,有如雠敌。
所以然者,盖由人臣各务逞其私志,互争胜负,不顾己之是非;
人主不忍违逆人情,两加全护,不肯判其得失。
是以群下纷纷,日斗于前,而朝廷为之多事者也。
臣伏见陛下天性聪明,仁孝恭俭,践阼之初,孜孜求治。
此诚之资,群生之福也。
群臣幸得遭遇此时,不务将顺圣德,纪纲治体,革政事之久弊,救百姓之疾苦,而各为私斗,不知穷极,诚可罪也。
臣闻人君之尊,与天地同体,以刚健为德,以重厚为威,照微当如日月,发言当如雷霆。
汉武帝田鼢曰:「君除吏尽未?
吾亦欲除吏」。
又谓卫青曰:「郭解布衣,权至使将军自言,此其家不贫」。
人主之言若皆切当如此,群臣安得不畏服哉!
夫心知其非而面徇其情,口顺其说,依违两可,此最人君之大患也。
今国家政事,未有不先经两府相与商议,然后施行,关防秘密,外人莫得而知。
及诏令已下,台谏方得闻之。
若事有未便,从而论列,陛下还复下之两府
人之常情,自非大贤,谁肯以己之所谋为非,而以它人之言为是哉!
必须排摈沮抑,以为难从。
此人主之所以独取拒谏之名,而大臣私得专权之便者也。
臣愚伏望陛下自今应有臣僚上言朝廷阙失者,陛下当清心审虑,自以大公至正之道决之。
若大臣所谋果是,不必顾恤言者;
言者所陈果当,不必曲顺大臣之意。
位无高下,言无先后,唯是之从,又何纷纭之足患哉!
必若其人等固有争执者,陛下亦当再审察,更以理道往返与相诘难,以尽其情。
果有可取,勿惮改为。
汉宣帝之于赵充国,则万事无不当矣。
必若理道是非显然在目,而其人执迷文过,强很不已者,虽加罪黜,天下岂以为不可哉!
如此则岂惟事得其正,亦使威福之柄尽归帝室矣。
凡天下之事,是非未明,则不可不慎;
是非既明,则在陛下决而行之。
臣前日所谓「惟道所在,断之不疑,奸不能惑,佞不能移」者,正谓此也。
伏惟圣明俯加裁察。
臣某昧死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