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议兵策(中) 北宋 · 李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一四、《圣宋文选全集》卷二二、《崇古文诀》卷二八、《文翰类选大成》卷一四五
用兵收将之术,臣槩举而奏之前篇矣,请为陛下言其详。
兵在内则内重,兵在外则外重。
内重则彊,外重则弱。
兵在勋臣则勋臣重,兵在近戚则近戚重,兵在宦臣则宦臣重。
上重则安,下重则乱。
唐太宗定天下,增隋之旧,开折冲果毅府以统兵籍,设十六卫以宿将臣。
或蛮夷侵边,彊臣不朝,则取兵于府,以事剪伐,取将于卫,以典师律。
事平功成,则将归于朝,以奉宿卫,兵散于野,以力耕锄。
兵虽有籍而府实空,将虽有名而权实去,兵将在内而京师实重。
夫兵虽有籍而府实空,是故无饲养之费,无姑息之劳,无一旦之变;
将虽有名而权实去,是故无震主之忌,无难制之势,无擅威之奸;
兵将在内而京师实重,是故无尾大之忧,无外侮之虞,无割据之渐。
自古制兵之术,莫善于唐太宗者。
兵农混一,仅如宗周,故王业最治。
至唐中年,府兵废而太宗之遗业胜事大坏。
兵重于外而不归,故藩镇彊大而叛,兵重于内而不制,故宦臣得柄而逆。
传十馀君,焦思劳精,卒不能复,以亡唐室。
流炽五代,肉烂鱼喂,在外者分裂方土,虓阚内视;
在内者收把威柄,暴悖上陵
五十四年,传六姓十四君,而天下生灵百不存一矣。
太祖皇帝神武圣谋,洗削祸乱;
收天下之柄归之于己,笼络悍夫,易以文吏,藩镇诸帅,名号尚存,禄赐尚丰,而兵众土地悉属于上矣。
逆肠叛胆,消缩顺向,莫敢不臣。
举天下之卒,凡可以胜甲戟者名之曰「禁兵」,则皆天子之卫,非人臣所得而有也。
聚之于京师,以固内重之势而威天下。
非蛮蜒戎狄守备控扼之地,川涂关岭险害走集之所,未尝不遣戍而宿。
重地屯戍之师,三岁而代,妻子庐墓,皆在京师
补一小校,汰一羸老,必奏籍于中而俟上命,以消杀四方之异志。
故天下兵柄外不在藩镇,内不在彊臣,不委宦臣,不倚近戚,利权重器,在天子拱把之中。
虽有侍卫三帅,非有可专之威,徒主符籍而呼趋指导于陛前耳。
天子或御广殿,或猎近郊,节以钲鼓,习以骑射,角拳勇之材,激忠顺之气;
或幸壁垒,视其纪律而省其私。
队长以上,日预朝请而抃拜,时预宴礼而犒饫,岁预衣裘缯絮之赐。
而华暖庆赏,威刑抚驭,拣练縻制控约,无不自天子为之者。
故百万之众,目无旁视,情无他归,詟惮亲爱,皆在一人,不在臣下。
如足戴身,如指随臂,如子弟翼父兄,如鱼鸟从龙凤。
至哉!
虽未能混一兵农,实威服四海,圣神久大之略也。
老氏曰:「利器不可以示人」。
梅生曰:「秦倒持太阿,授楚其柄。
诚能勿失其柄,天下虽有不顺,莫敢触其锋」。
夫太阿之鐏,不可以倒持,而利器之守,不可以不固也。
陛下席三圣之烈,抚万世之图,富与地侔,尊与天并,恃隆平之极,当无为之时,游神运化于冲漠之场,栖迟含光于高古之上,不足称为仁寿,周武不足称为逸乐。
夫乱生于治也,危生于安也,患生于不足虑也。
祖宗之事,著于史牍,传于世臣故老之口,粲若日月,遗策具在。
按节而举之,朝祭之馀,礼乐教化之暇,一御广殿,一帐近郊,一幸军壁,旄头前驱,黄屋徐动,从以横吹,烈响穿云,奋扬国灵,耸动士众,斩牲祃野,补卒蒐器而阅练训誓之,诛一庸慢,甄一忠武,以起士卒久安沈堕之气,以改易天下之视听。
夫六马在驭,不提振其辔策,收其羁勒,而大酣小寝于其上,猝有骇异,不蹶则奔。
祖宗既已聚天下之兵于京师,以为内重之势而威天下,付之于后圣矣,非可以无为为之者也。
惟陛下留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