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相臣论 北宋 · 侯溥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三七、《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三一
千钧之金,以舟承之,虽洪河巨海,皆得以利涉而无虞。
锱铢之金,投之于盆盎之水,则随焉而沉。
非千钧之轻而锱铢之重也,得其承则千钧为轻,不得其承则锱铢为重,理势然也。
民譬则水也,宰相者,所以承天子而行于生民之上也。
舟不可以不得壮大之才,相不可以不得远大之人,择之任之,岂不难哉?
窃观而下至于五季,任相得人者尝寡,而不得人者尝多,何欤?
天下未尝亡贤也,顾人主取之有三失焉。
何谓三失?
取之不求其合道,而求其合己也;
取之不以天下之好恶,而以一人之独见也;
取之不以才实远业,而以耳目之浮誉也。
人主诚能鉴三失之非,而以道为表,以天下好恶为表,以才实远业为表,合乎吾表者吾取之,不合乎吾表者吾去之,用此取相,欲其得人,奚艰哉?
古之人君,其取相未必皆失人也,盖有得之而不能用,用之而不能久者矣。
唐穆宗是也。
穆宗裴度之贤而不能用,既用而不能久,乃与元稹同黜升。
虽由朋比盛于当时,然穆宗之不明不断亦以甚矣。
呜呼!
取相则有三失也,而任相亦有三失。
宰相欲得敢断而人主疑其擅国,宰相欲得正君而人主病其制己,宰相欲得兴利而人主恶其招权。
此三者,非神明浚哲之君不能以免是也,在乎察其微而已矣。
夫忠臣之利国,非所以自私也,糜精耗神,而又掇嫌于小人。
小人之欲离间也众矣,人主诚审而用之,功成治立,则名何以不若,俗何以不若唐虞?
千古之下,独知其君之为盛尔,文皇之贞观也,明皇之开元也,皆足以称盛矣。
迹而言之,则、姚、宋戴翊之功也。
由是观之,善任相者美归于君,不归于臣。
臣之所得者,忠名而已矣。
不善任相者美归于臣,不归于君。
君之所得者,忠名而已矣。
昔者公输子因鲁君之材而为之搆宫,宫既成,人皆曰此鲁君之宫也,公输子不与焉。
宰相因人主之天下而为之兴治,治既成,人必曰,此吾君之太平也,何与于宰相哉。
贞观开元之所以称盛也。
古之三公,则天子之相也。
其赋政流化,止于圻内千里之地尔,其外则皆诸侯之国而命卿为之治也。
三公之所以及于圻外者,威怀之而已尔。
周公之圣,召公之贤,其职如此。
自秦汉以来,三公之才不及周、召,而地广权重则独过之,此夫奸佞之人所以易乘其隙而为之离间也。
夫贤佞之所为,盖有以相似,而辨之实难。
佞人尝立奇以示信,假正直之言以暴忠。
贤人则顺事而行者也,忠不必暴,信不必示,惟道之所存如何尔。
用此以观,贤、佞虽有深衷厚貌,将不得而廋也。
夫富贵者,天下之所同欲也。
服则盩绶,禄则万钟,职则枢密,位则极挚,虽庸常之人,犹将欲之,况于小人乎。
宰相之职,视之如甚易也,居之如何乐也。
官用不足,吾以是责大农
刑狱不中,吾以是责大理
战阵无勇,吾以是责上将
庠序不修,吾以是责司成
铨选不清,吾以是责吏部
礼仪不正,吾以是责太常
郡县不入,吾以是责守令。
吾固无所职也,然而任之非人,则谁之咎欤?
古之议宰相者,皆曰和阴阳尔,抚四夷尔,遂万物之宜尔。
其所以和之、抚之、遂之之道,将何以哉?
小人第知富贵之可欲,而不知代天理物之为难也,是以巧设离间贤人之去而不惮,一日得位则奸回自固,而不以为愧。
人主知贤人而用之,知小人而惩之,用者勿疑,惩者必行,则天下之治斯拱而俟之矣。
臣尝见近世政府发一言、立一事必谨守程式,天下之事至乎其前者无穷,而中书之事所以或柅而不行也。
萧何为画一之法而曹参守之,盖守其可守者尔。
如使当变而不可为曹参者,亦将泥于清静而不复变乎?
夫惟中书之守例,而天下之人有所陈请,亦惟扳中书之例而贵其必得也。
宰相执教化之钧,夫例之守乎?
苟便于民,虽曰无例,行之可也。
茍蠹于民,虽曰有例,废之可也。
臣窃以为贤人君子非不能顺事而行也,其必将以茍免人主之疑与小人之谤也。
且人主既以精而求之,求而用之矣,又疑哉?
疑之,是求之不精矣。
茍求之精而又疑之,则贤人君子将畏避形迹而不敢于立事也。
惟明主为能以不疑而尽宰相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