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徽宗论西北帅不可用武人建中靖国元年 北宋 · 任伯雨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四三、《国朝诸臣奏议》卷六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八、《右编》卷九、《宋代蜀文辑存》卷三○
臣风闻外议皆言朝廷以西北诸帅阙人,议欲益以武臣,纷纷累日。
事虽未详,臣为谏官,敢不先虑。
万一果如此行,今日虽未有害,异日便为祸阶,此唐室方镇之患所由起也。
唐自开元以前,诸边帅多用儒将,缉绥怀附,内外帖然。
李林甫宰相,欲久其位,恶儒臣有劳,入为辅弼,乃建议悉用蕃将武人,遂召禄山之乱。
肃、代以后,大盗略平,武夫悍将,皆已有功,强藩巨镇,以次分授。
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重权在手,唇齿相依,跋扈自恣,遂不可制。
终唐之世,以此乱亡。
本朝太祖太宗时,四方未平,西北未服,乃用武臣分主要地,时势所系,不得不然。
及至太宗以后,迤逦悉用儒将,至于并边小郡,始用武人。
此祖宗深思远虑,鉴唐室藩镇之弊,以为子孙万世之计也。
今若因阙帅臣,遂用武人,自此以后,人人皆有作帅之望。
苟其才不相上下,功不相先后,有得有不得,则内有怨心,外有惭色,悻悻不服,以朝廷轻己,及其临事,岂肯用心?
如其已得,则位尊权重,侈然自大,有贪功名之心,则生事邀功;
有黩货财之心,则侵剥夷汉。
跋扈骄蹇,不循法度。
朝廷若不体问,则养成其恶,为祸愈深。
若便体问,则畏祸惧罪,必不顺命。
或有移徙,非其所欲,则胁众留己,以干朝廷。
从之则损威,违之则生乱。
彼此视效,结党相芘,伸缩进退,莫不掣肘。
玩习既久,人人以为当然,则方镇之患,自此成矣。
况朝廷阙帅,自可于省寺卿少郎官、外路转运使副有才望资序深者,权试其才。
平时守边,若无大事,万一不任,亦止一时外患。
若用武臣,渐成方镇之势,则国家内患非止一朝一夕之故也。
或谓朝廷盛强,虽用武臣,未必为患,前此间有武臣为帅矣。
臣谓不然。
且前此虽有,乃卓然有才,非同辈所敢比者。
是以人不侥倖。
且规事建议,必图万世之固,预防未然之祸。
林甫建议不用儒将,岂知后世有方镇之患耶?
臣愿陛下深思远虑,鉴前代之事,遵祖宗之制,审所处置,以安万世无穷之基,天下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