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哲宗皇帝谥议元符三年四月 北宋 · 蔡京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五九、《宋会要辑稿》礼二九之七一(第二册第一○九九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闻道有常道,名有常名。
道无乎不在,而名未始有极,此道与名之常也。
古之圣人得道之常,以入于有,即其应物之迹,而名随焉。
虽所称异号,而道之所谓常名者固存乎其中矣。
恭惟大行皇帝以天纵之圣,承百年积累之业,越在冲幼,履帝之位,若固有之。
体道以为德,故寂然不动,有以见天下之赜。
明而用晦,盖不言者九年,及南面而听天下,疏观万物,泛应曲当。
其辟也开而天,而阖也渊而神,虽左右之人莫能察其喜怒之色。
临下以简,制动以静,可谓盛德之至,无得而名言者矣。
然臣考之前载,质诸先王,柔外直内谓之钦,经天纬地谓之文,思以作圣谓之睿,戡定暴乱谓之武,无小不见谓之昭,继志述事谓之孝。
于是窃迹盛德大业,著于事为而可以形容者,条列而拟象之。
盖外温恭而内允塞,钦天之威,遇灾而惧,顺帝之则,小心翼翼,动容周旋,必中于礼。
望之如天之不可度,就之如日之温而可爱,可谓钦矣。
沉潜刚克,高明柔克,刚柔错综,以济其用。
尊钦儒学,以缉熙于光明,罢黜章句之小道,发明六艺之科指,可谓文矣。
致虚以为明,致一以为思。
思而后言,言简而切;
迫而后动,动而不跲。
扩而充之,至于大而能化之圣,可谓睿矣。
不令而威,不严而肃。
偏师裨将,授以成算。
乘边出塞,不顿一戟。
开疆辟地,列阵置守。
羌人扶杖而请罪,陇右稽颡而乞降,可谓武矣。
吉之先见,独观乎昭旷之原,衡听万事而不惑。
于是非取舍之际,富善人,敦有德,或自一言而知;
难任人,堲谗说,或由一见而察。
光被四表,不遗微小,可谓昭矣。
遹骏其声,丕承其烈。
悼法度之扫荡,则当宁太息;
愤奸罔之诬訾,则敛容出涕。
政无小大,追而复之,不夺于浮言,不移于异意。
熙宁元丰之政,得复行于今日,可谓孝矣。
十有六年,海内乂安,百姓蒙福,天地协应,奸宄不作。
神宝自至,祥光属天,时和岁丰,物无疵疠。
遐荒幽远。
毡裘毳服左衽之俗,莫不面内而来臣。
方慨然欲有为,以追迹三代之隆,志未就而上宾,此万国所以摧心,三灵为之变色也。
虽殚天下之美,固不足以名。
而百辟卿士,齐心涤虑,合天下之公,即南郊之阳,以请命于上帝。
乃按谥法曰:威仪悉备曰钦,道德博闻曰文,象方盖平曰睿,阐境斥土曰武,圣钦日跻曰昭,继志成事曰孝。
合是众德,以为之名;
垂是后世,于是为称。
然古之王天下者,考祖有功而宗有德,德之可宗者莫大乎哲。
昔之称尧曰「知人则哲,惟帝其难之」,称舜曰「浚哲文明」,称成汤至于帝乙曰「经德秉哲」,称太王武王曰「世有哲王」。
窃考大行皇帝运量酬酢,万世所得而宗者哲也。
盖帝之所难,而王之所繇兴,非天下之至明,其孰能与于此!
大行皇帝宜天锡之曰钦文睿武昭孝皇帝庙号哲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