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说道1085年 北宋 · 张耒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六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昔者圣人之神智,固以独立于万物之上而无与为侣,然其应物之迹与夫辅世之术,何其夷易而可遵,著明而易见也。
今夫所谓仁者,道之一而非其全也,然自孔子不敢当,而夫子历谈其门人,如子贡子路之高弟,皆不得与,独颜渊庶几不违而已。
仁之为名有实,其动有迹,圣人难之如此,而况所谓道者乎!
是何也?
道之为名无实,其动无迹,周万物之用而无定名,循万物之变而无定形,圣人之所独得之于心,而人不与知焉。
其为物也,君子之所难至,而小人可以为资。
夫惟君子之所难至,故以颜子之德而犹有所试。
夫惟小人可以为资也,是故君子慎之,而不敢少肆于形器之外。
以至仁伐至不仁,天子之所谓顺也,而伯夷非之。
伯夷有见于君臣,而无见于仁不仁之变也。
立贤而舍不肖,则能安其国家,而季子辞之。
夫季子有见于嫡庶之分,而无见于国家安危之权也。
伯夷、季子,天下之豪杰也。
其智非不足以有知于君臣嫡庶之外也,而守之至死而不敢踰,何也?
夫君臣嫡庶,天下之大分也,违天下之大分者谓之乱。
敢任天下之乱而卒不违其正,惟有道者能之。
二子之智,不能了然于此而无疑也,则宁守其一以无失天下之常。
道者,君子之所难。
夫以臣伐君之为不可也,而时伐之;
以庶易嫡之为不可也,而时易之。
是道也,圣人之所以破天下之常安,而汤、武、王季之所以为圣,而世之奸凶所资之以为僭乱者也。
天下之小人,其心常乐于放肆而无法,圣人忧之,故一饮食,一衣服,嘬歠步趋,裾领佩带,恐乎不敢自便,使天下守之,如畏父母。
彼惟视天下如揉强服猛,一夕解杀,则起而为乱。
故恐惧而不敢肆。
如此乃欲一决堤坏防,辟户彻阈,而示之以无所不可,曰此为道也,则天下几何而其君臣父子之不相保也。
故曰:小人可以为资。
孔子曰:「守道不如守官」。
世之中人使之守官,则天下常治,而豪杰之士使之由道,则或失之。
《中庸》之言曰:「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夫时中者,道之权也,而小人之无忌惮,乃欲自冒于君子之权,则小人者,可以一日而启其自便之意哉?
且君子之所谓仁义者,非谓其知仁义而已也,必曰能行焉,故仁义责之于躬行。
至于道,则曰志于道而已,彼惟其未可以躬行也,亦窃有志焉可也。
自周衰以来,老聃庄周始以其说暴于天下,彼惟不见圣人之用心,故以其所知取高于世。
自是以来,天下学者弃常而守变,忽事而贵理也久矣,而不知夫将尽天下之变者,必通天下之常,将顺天下之理者,必通天下之事。
夫圣人所以难夫道而不以示人者,其心非外之也,非绝其途,使天下之人不得而至也。
吾明至显之迹,使天下由之,君子为之无难,而小人无所恃以为乱者,又非特如是而止也。
夫变之所存不在夫变,而常者变之宅也;
异之所起不在夫异,而同者异之符也。
习常守同,而后天下之异至也,异起焉。
恣其所取而不为贪者,其必知天下之至廉;
任其所杀而不为暴者,其必知天下之至仁。
故道可循而入,不可以直而取。
吾见天下之好高者,足以召天下之乱而已,未见其能道也(《柯山拾遗》卷一○。又见《苏门六君子文粹》卷一四。)
守:原脱,据《文粹》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