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论察言奏 宋 · 吕颐浩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七、《吕忠穆公奏议》卷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五
臣尝考自古安危治乱,虽系人主设施之当否,而其大要尤在于察言。
盖大伪之言似乎大真,大奸之言似乎大忠,苟人主不能察,则是非善恶莫知适从,奸言有时而用矣。
郦食其请立六国后,高祖张良八难之说,辍食而骂之。
封伦陈刑名之说,太宗不从而从魏徵仁义之言。
此二帝所以终能摧勍敌而建至治也。
然则开言路者,帝王之盛德;
至于察言者,明主之英断也。
臣尝观靖康之初,渊圣皇帝鉴宣和间壅蔽之患,故大开言路。
是时台官得言事,谏官得言事,六察官亦得言事,侍从官得言事,下至士庶皆得实封言事
又或士民率众伏阙言事,议论纷纷,何暇察其言之是非哉?
不知避狄,误二圣北迁者,群言鼓惑之罪也。
去年冬末,金人分三路追袭车驾,是时廷臣皆以航海为非,惟陛下英明独断,必为海道之行,至于今日,怗然无虞。
万一今岁虏人不渡江,则是天地神明相祐陛下,使我休息岁馀,得为备御之计也。
夫难得而易失者天之时,难成而易败者人之功。
臣愿陛下爱惜分阴,汲汲图之,总揽群言而察其言之是非。
凡人之言,其利害成败有益于兴衰拨乱者,必从之,不然不从也。
凡人之才,智略谋虑有益于兴衰拨乱者,必用之,不然不用也。
庙堂近臣所献计策,参照已行之事,验其言之是非,则人不难知矣。
夫一夫献谋,百夫聚而非之,则其谋必不得伸也。
一夫欲行,百夫起而沮之,则其事必不得行也。
陈蕃有言曰:「成败之机在察言」。
臣屡以此说献陛下,伏愿留神省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