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上婺守范龙图 宋 · 郑刚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九六、《北山文集》卷四
某窃谓先进之士有志于立功名者,凡所荐引未尝不择人;
后进之士有志于立功名者,凡所攀附亦未尝无所择。
某年三十五岁,虽赋命奇蹇,未食清时五斗粟,不足以备王公大人采择之数,然笃志读书,好阅当世贵人有誉望者,参以古人而窥其行事,并敢僭越犯分,窃议短长也。
妄意枯木朽蘖,得见春阳,则功名之会,激昂冲跃,庶几不倚冰山误人。
每见唐史称李揆门地、人物、文学皆当时第一,窃叹之曰:「之在唐末为名世,然执是说于今人中,择其门地、人物、文学,信能显显过人而又加贤焉者也,亦自难得」。
去年间,有太守来殿吾邦,尝微随棨戟而觇望风采。
见阁下珠庭日角,奇庞福艾,昂昂伟岸,焕然如景星在上。
而见者无不以手加额,私自喜曰:「太守人物第一矣。
门地、文学自当相应」。
然某终以昧晦怪奇,聋瞽自弃,既不识渥洼之所在,又不见管中之一斑,唯自负恨。
比如蕲春侍郎松公
公,某从母父也,亲而教诲之,盛称阁下门地之贤,文学之妙,且责以拜荆州之不早。
某谢过而请,公曰:「汝闻相国富公之为人乎」?
某曰:「郑公正色立朝,安危所系。
阴功硕德,迈种人间;
德信威声,流入戎狄。
虽草木亦知其名,盖有宋之也」。
公曰:「汝太守公之外孙也」。
又问:「知有伊川二程之学乎」?
某曰:「伊川先生渊源高妙,自成一家,脱去翰墨畦径。
出其门者,皆温润通达,过人一等,盖一方之指南也」。
公曰:「汝太守伊川之弟子也」。
某既再拜承教,因念桓公称何无忌,尝曰:「无忌刘牢之外甥,绝似其舅,孰谓无成」?
由是知人之贤否,其种裔固有得于母族之亲者。
况郑公之为人,天下仰之如泰山北斗,一经品题,便作佳士。
今板舆所奉,实其幼女,积习名教,门地可知矣。
昌黎《送王埙之序》,谓孔子没,群弟子皆有书,孟轲氏独得其宗者,以其师子思
子思之学,出于曾子
由是知传道受业,源流所来,不可不正。
伊川兄弟,洛中视为标准,闻其风而悦之者,固已面目可喜。
阁下得其议论而亲炙之,步趋、言辩、文学可知矣。
夫以公之孙,伊川之学,而又风裁秀整,炯如寒露玉壶之冰,则三绝之称,自可揖李揆之风流而夺之气。
后进有志之士,正愿得以攀附。
今乃两年之间,不能荐区区姓氏于盈尺之纸,可谓无识不灵者,于是即日求归。
方其归也,松公又提耳而教之,曰:「汝太守,允非州郡可借。
初以鼠盗乍平,有一方疮痍之苦,故卧治之诏,暂此付托。
今吾里巷间沾被德化,闻已帖帖饱暖,朝廷行且召太守去矣。
汝行无缓,吾今授汝以先容之书,到可筮日文座下」。
某陆走水涉,缭绕二千里,及郛而问,咸曰太守在。
某然后知遭遇之私,尚烦造化者留以相待也。
重念某受性愚僻,与众异趋,平时愿见王公大人之贤者,赏以梦寐。
方慕李揆于三百年之前,今自有太守显显如是,而又加贤焉,可谓厚幸矣。
此所以忘其困贱卑陋,而勇于自献也。
阁下标鉴通悟,非特皮里阳秋
其阅人物,如明鉴之对妍丑,自当随手见露。
今日之来,贤否真伪,料已洞然,不识肯进之坐末,容其謦欬而一择之乎?
果蒙回眼一顾,则所愿攀附阁下者,非止今日。
正恐阁下雍容廊庙,为人主斡运天下,荐进人才之时,牛溲马勃,不能无助于药笼,而破甑敝帚尚可增价者,其遭遇自今日始耳。
私情如是,阁下进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