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乞正耿南仲父子典刑劄子 宋 · 邓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四、《栟榈集》卷一二、《宋史》卷三七五《邓肃传》、《右编》卷一七
臣窃闻人臣之事君,有毫发之私,必有欺君之罪;
人君之治天下,有毫发之私,必失天下之心。
恭惟陛下聪明睿智,卓绝今古,固非臣愚所能窥测;
然谓之无毫发之私,则非臣愚所能知也。
臣窃见陛下临御以来,首取前日奸臣请和误国者如李邦彦白时中吴敏等投之远方,以御魑魅,天下壮士闻之鼓舞,以为中兴必矣。
然自靖康以来,有专主和者耿南仲与其子延禧是也。
闺门之内,同恶相济,沮渡河万全之战,遏勤王已到之兵,今日割三镇,明日截两河,自谓和议可必无患,凡战守之具,若无事于切切然者。
孝慈渊圣皇帝亦以东宫耆旧之故,信如蓍龟,敷奏之语,盖未尝不从也。
又虏人借和用兵,势不可遏,南仲误国状已败露,渊圣亦不得以私之,遂遣南仲出使,使之自当。
南仲偶脱万死,以其子延禧之故,遂得从陛下左右。
窃闻陛下欲进大兵以援京城,又为南仲父子所谏,以为和议已成,不可辄坏。
是则南仲父子主和误国,岂不过于李邦彦等乎?
此陛下亲见而熟讲之矣,又不待臣愚再三之渎也。
南仲尚为两府,以宫观居闲;
延禧尚为两制,以名邦自奉。
南仲自择,不过如此。
陛下何正邦彦等罪如彼其审,何容南仲等恶如此其恕?
岂非以南仲父子于艰难之际从陛下日久耶?
且天子,父也;
群臣,子也。
举天下之臣皆陛下之子,岂复更有亲疏之间乎?
渊圣不忍辄弃南仲,故有今日之悔;
陛下之与南仲,又何有焉?
若复容之,臣恐天下得以私心议陛下也。
南仲腐儒,延禧孤陋,进退出处,本不足论,臣今切切不已,正为陛下惜耳。
伏望明正典刑,与李邦彦白时中吴敏等,以示天下之公。
取进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