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小舟志铭淳熙五年 南宋 · 李石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一、《方舟集》卷一七
小舟子名字去非,卒以淳熙三年三月十一日,越除祥之一月,乃克葬。
其子南幼贫,力未任襄事,父为子缞,则葬之虽缓,葬礼也。
其父为方舟子,故小舟自号,以明世学之传。
初授以元祐诸公先天皇极以拒新说,为专门。
其季父云巢子教以先秦古书章句,因之撷菁华,去秕稗,一本圣人之正。
绚六经之词以为之文,尤深《大易》、《春秋》,能合传注变化。
其文严而通,深而明,机杼宛然,成一家法。
多不驳,放不流,如奔海之波,如逸鞅之驷,砥柱不能遏其势,掣电不能其躅。
铺张叙述,皇王帝霸无一不具,傲乎蔑然俗学间,绰绰也。
俾得少施于用,可涯哉!
幼习童子举,于书无不读,人有遗忘,问之,应口某书某卷,行缀字次无一或差。
然亦苦怵心肺,懆懆戚戚,悱愤极矣。
天启其悟而啬其成,亦极矣。
未冠,应乡举,辄居第一。
举子多蹈袭其语,攘臂场屋者往往怙党中伤,以幸其去。
引亲避之,又多惎之,坐累四举不利。
方舟子三召三逐,小舟往返江湖,风波患难同之。
方舟子西漕罢归,小舟又首荐,避亲析入南宫试,又避妻党嫌入别头。
考官奇其文,至誊诵,拟置巍级。
有观望疵其卷者,终作末卷黜。
知举怜之,谋申理留以贤良科官之,会知举者出,不果。
转客诸公间,雅为苏公峤所知。
会苏迁台端,蜀士目语睽睽,小舟惧,还蜀。
寻侍行汉中,感目疾,三日丧明,类有蛊之者。
医者投凉剂,胃损气浮,又误服附子,流汗如注,猝以卒,年四十二。
贫无衣以敛,方舟仅办一缣束其干,哀哉!
天资孝友,不习边幅,退然若不胜衣。
其临事鲠亮,雷厉山压不能夺其气,其所自期止此耶!
小舟姓李,出唐隐太子后。
讳文释迁蜀简池,大墓在焉。
后官资之银山,为资人。
以父梦五色云而生,幼名麟儿,小名正禀更名方,或谓慕柳仲涂之文更名开,非也。
曾祖祐。
祖嗣宗,赠朝请大夫
宜人蹇氏。
朝请郎、前尚书都官员外郎方舟也。
母何氏,安人
娶赵氏,生三子:山孙,四岁而殇;
南孙,九岁生临安,母蓐三日浴血,拥以登舟,乞艘妇乳饮归蜀;
眉孙,未晬不育。
四女,长适彭州苏谦,次适从政郎王舟,次许婚未行,次幼未字。
窃闻之,父昭子穆,世适大小之别,曰祖曰祢,所由以分也。
之祖为适长,昭也。
先君朝请下逮不肖子及孙,皆继昭而立,以别支庶。
不幸死,自今为五世适,别无祢矣。
父母为元子报服,执杖斩衰,以明继祖自出,礼与法惟均。
有继母太宜人杜氏在堂,年八十馀,计年而除,逼禫而葬,礼与法之权也。
方舟子有不能尽文其痛者,小舟所交所训授,俾其弟圆详甲乙姓名,可以传小舟业,不畔吾门者。
所著书若干卷,籍之左方。
或讶其著书太蚤,惟中书舍人赵达品其文,曰「千圣下风」,正字刘望之曰「可以世居德行堂矣」。
李氏读易堂,望之为记,铭曰:
曰朔曰洛曰蜀,折衷,六经谁师?
呜呼小舟,文在兹乎!
一恸永窆,岂惟父子之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