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经筵故事 其十二 缺题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四二、《承明集》卷四
(上缺)下于太平,谏议大夫王圭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君从谏则圣。
古者圣王必争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
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
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
有所开说,虚己纳之。
臣闻从谏于未然者,圣主也;
纳忠于先事者,良臣也。
故舜造漆器,谏者已多;
宣王晚朝,箴规随至。
譬如人之养生,常谨畏于康健无事之日,医以治病,长堤防于血气未衰之时,则美疢何由而生?
毒药何由而用?
此天下至理,为国者所宜法也。
太宗之明,盖有得乎此。
以谓军国之重,一日万几,都俞之间,固欲尽善。
然而思虑容有未至,裁决容有未周,布之朝廷,行之四方,一或非宜,其害甚广,故许谏官预闻议论,随事规正,小者更立,大者徐改,可谓明致治之源,知听言之要矣。
当是时,朝廷无阙政,臣下无徼讦,致治之美,庶几,其由此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