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贺大谏李宝学启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
丕扬褒诏,峻陟隆名。
昔抗论谏坦,绰有古诤臣之烈;
今升华奎阁,亟联真学士之班。
帝思孤节之无朋,人羡精忠之有报。
窃以当国论是非之未定,见人才邪正之不同。
君子志在忧时,岂惮尽言之触祸;
小人心乎趋利,第思阿意以徼荣。
孰知天理之好还,殆匪人情之可料。
导谀者未必获福,咎徒塞于两仪;
守正者未必罹殃,名自流于百世。
若昔可考,于今益明。
方孽臣盗据于朝权,欲私室久颛于国柄。
罔知胜算,运筹策于幄中;
轻出躁谋,动干戈于邦内。
顾众口同然而和附,岂本心若是之颠冥。
祗缘富贵之念深,遑恤生灵之祸惨。
惟公远虑,为上极陈。
虽怀魏徵之忠,戒征辽水
竟坐汲生之戆,绌守淮阳
越既漏师,浸成误国。
恢谋马邑,莫逃首事之诛;
鲧殛羽山,旋正朋奸之典。
凡曩出矢言之争,皆令蒙徽数之加。
眷一佞而一忠,果孰得而孰失?
载睹恩纶之布,咸新公道之亨。
恭惟某官秉姿松篁,为世蓍蔡。
立朝二纪,几尝阅于崄夷;
报国一心,曾弗移于燥湿。
方驹促,公独凤鸣。
惟知效献替于当时,何意被宠荣于后日。
迨此忠谋之既验,凛乎节槩之愈光。
恩命狎临,舆情知劝。
某竦瞻殊渥,深激懦衷。
喜圣朝有赏谏之风,不惭于古;
庶天下增敢言之气,其自于今(《四六法海》卷六。)
此文疑伪。
文后原有按语云:「按,《翰苑新书》多刻此公诸启,中有上史弥远者。
二人本不同时,此编辑之误。
此篇语气必韩侂胄败后作,诚斋侂胄而卒,不应有此。
既无他本考正,姑存旧名,而识所疑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