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洞山寘田记 南宋 · 释宝昙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八七、《橘洲文集》卷五
言田其佛之末世欤!
佛大圣人,顾方食时,即与其徒人持一盂诣舍卫大城,餍饱而归,趺坐宴如也。
佛灭度已,比丘犹有过午不食得道者亦称是数世之后,道人始有厌听钟鼓之患矣。
虽然,法固颠仆,而世亦如之,异时以黄金为泥涂、视大贝明珠为瓦砾者,岂复有也!
谚曰:「河满则井盈,河竭矣,井乌有哉」?
吾之田亦岂得已也。
洞山古刹,昔尝饭千指而不烦一犁,得非以缁为田、以施为雨乎?
岁时变迁,主者勤动,曾莫支一岁之食。
有先住持正升者,筑并湖之田一十亩;
智朋者,刱净土院,亦售田若干。
惠球用力甚勤,一豪之施亦等心受之,不为薄厚欣戚意。
劝人礼拜,什伯为伍,人辍数十钱与之。
遇施之丰,不过木一章、薪一舆,贸易为田之助。
大丞相魏国史公挥金成就,后先所寘几一顷。
于戏,亦可谓盛矣!
住山思觉道俗缘胜,内外无异词,师资同出魏公之门,球固德之,而觉亦赖球也。
譬若一人之身,肘股相卫,奚事而不济哉?
若夫岩栖林壑之幽,土深而泉冽,则有昔人之胜游在,余不得而记之,以俟来者。
年月日,竹院老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