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万石桥1195年 南宋 · 袁枢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二○、《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一○六三、嘉靖《建宁府志》卷二○、康熙《建宁府志》卷四三、民国《建瓯县志》卷五 创作地点:湖南省常德市
建溪有桥,自正宪陈公始也。
公建桥于西溪,人赖以济,道路诵之。
淳熙七年秋,大水,北津多败。
瓯宁令季淙请于诸司,欲视西溪之扼而建桥焉。
太守赵侯彦操部使者议给公钱五十万,使营之。
令乃属僧妙昌董其事,且使求四方之助,昌遂经始。
明年,令忧去,财用告匮。
诸司官渡与绝寺之田给之,俾敛其岁入,以供工役。
累石将崇,败于春潦。
十五年,邦人黄庆曾率耆老告于府,请招讲师了性于温陵,以集其事。
太守赵侯善俊从之,遣昌携疏往谕。
明年,师与昌偕至,乃相溪夷险而定其址。
师曰:「建溪居八闽之上流,北流据一流之要会,非规模雄胜,则不足以壮大拜之势。
崇山束隘,万古据险,湍流震激,势必冲决。
当撤故基而崇新址,然后可永其利」。
众皆然之。
师遂南下求赀于富室,稛载而来,造舟运石,移据于磻水之上,纠其徒使供力役,而自往来以经财计,上下协心,历五年而新址之崇成矣。
于是刊木陶甓,横梁植宇,凡所资以为用者,皆求于四方。
计费钱三万九千五百馀缗,而米之斛万有一千五百四十有奇。
较诸西溪,用度则损矣。
溪广一百四十馀丈,为址十有五,多于西溪之三,而石之厚博有加。
为屋一百七十二楹,其数少益而横广杀焉,馀皆相若也。
庆元元年三月,桥成,太守待制单公会两司以落之,寮属毕至,聚观者万馀人。
耆老语于众曰:「吾邦地狭而岁多俭,人贫而心易危,使年谷不登,田里愁嗟,则桥之成无日矣。
今岁丰人安,事克有济,亦太守镇抚之惠也。
盍请铭于桥,以彰其德」?
公闻之曰:「岁之丰由于天,人之安原于上,桥之成系于时,吾守此邦,适逢其会,顾何德之有?
幸与邦人同庆之」。
遂榜其桥曰「万石」,且属枢为之记焉。
枢,邦人也,不敢辞,乃言曰:昔唐御史中丞崔公之守零陵,作亭于城西之墟,命之曰「万石」,盖托物寓名,以为游观乐也。
柳子厚作记,犹以州邑耋老之辞祝之。
矧公镇抚之惠多于崔中丞,而邦人怀咏之情切于永之耆老。
枢无子厚之才,曷为辞以尽形容之美乎?
窃惟游观非政,镇抚为德,此邦之人所以祈赞于公者与?
永之耋老相间也,请以子厚之颂而为此桥之铭,庶几秉笔无愧辞,而邦人之情可以少慰矣。
颂曰:「汉之三公,秩号万石。
我公之德,宜受兹锡」。
子厚辞也,述而书之,以告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