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策问 其五 南宋 · 薛季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九一、《浪语集》卷二八
问:「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孔子语也;
「悦周公仲尼之道」,孟轲说也;
「适文王为正道」,扬雄学也。
虙羲而降,神圣之君以十数,曾不之尚,顾独尊于文王非其贤于先圣,将以无位故邪?
扬雄论道而归文王,然则周公仲尼岂不足法也?
三千之徒,皆学于孔子者,而七十子尤章章焉。
《史记》所传,七十有七家,语所录七十有二,其人与数既已不同,而其强半言行不闻,果何以异于三千徒也?
叔孙武叔、公伯僚仲尼、愬子路者,不闻回心乡道,言行之美,而犹见录,何欤?
《大戴礼经》其言子贡论弟子之行,以答卫将军文子之问,其人裁十有二(颜、冉、由、求、赤、参、师、、灭、明、偃、南宫、绦、柴。)
孔子自言从我陈、蔡,及门者十,无非门人之杰,而其去取参错,不可考知。
姑为订以圣人之言,则子我短丧之问,似非能言之流;
季路不正卫君,冉求附益季氏,其于政事何有?
孔子如有若,唯忠恕如曾参,门人之所共尊,乃不数于德行;
又如曾点之言志,子贱之不欺,传《易》若馯臂商瞿,曾不许以言语、政事、文学,四科所列,犹或未之尽邪?
圣人之门,柴愚鲁,师辟、由谚,而皆进于夫子之道;
耕稼之学,至斥之以小人。
其谨向背之途,所成就之速如此。
堂堂张也,其传乃有尧行而舜趋;
商之洒埽应对进退,流为嗛然终日;
游之贵本抑末,至于偷懦惮事;
又言语之子贡,推于从横之
、商之大贤,比于施舍、北宫黝之勇,圣人之学,何其愈远而愈不似邪?
得其所传,子弓子夏子舆三人而已。
子弓之学,至于荀卿李斯而废;
子夏之传,至田子方庄周而极;
子舆之道,子思孟轲皆不失其所传。
将毋师法不同,本有次第,抑其流传之远,自有幸不幸欤?
荀卿非十二子,而子思孟轲皆未免为有罪;
庄周论天下道术,身与老聃关尹犹自列于一家。
子思孟轲自谓子游之说,周称田子方语,又曰学于溪工。
古人尊道严师,安有闻见之异,疑信相乱,其故何哉?
诸生学于圣人之门,所尽心焉尔者,道学之统,源流之辨,与夫门人高弟所闻所得,厚薄浅深之间,宜固知之,详著于篇,庶见所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