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孝宗皇帝谥议(奉敕撰)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六四、《攻愧集》卷四九
臣闻帝王之出治,丰功茂烈,生则著见于天下,而其流传于后世者,则待节惠之名,要皆取其盛者而传之。
文王一怒而安天下,非无武也。
武王武成而作《洪范》,非无文也,取其盛者而传之,则备道全美,可以一言定也。
甚哉,孝之大也!
虞舜之大,武王之达,自汉历唐,无不谥帝为孝
本朝累圣相承,皆用旧典。
若夫集孝道之大成,则未有如大行之盛者也。
恭惟大行至尊寿皇圣帝绳艺祖之武,重光尧之华,以天纵之能,日新之德,临御天下,二十有八载
巍巍煌煌,不可备述。
若形容天地,绘画日月,则不容无辞。
方在初潜,龙德而隐,学聚问辨,师教不烦。
日就月将,君德昭著。
虔巩劳谦,共为子职。
日趋朝谒,威仪雍肃。
虽莫窥其涯涘,而中外属心,天人协应。
光尧内禅,高视唐虞。
嗣位以来,励精庶政,召收故老,尊礼元臣,临朝若神,待物如春。
崇节俭,以革奢汰之风;
振纪纲,以起偷惰之习。
事无小而不察,人无微而不记。
机务虽繁,酬酢无壅。
立法定制,动为后则。
以科举为未尽,则立待补之法以蒐遗才;
武举为未盛,则优入仕之级以收智勇。
年劳并用,以裁滥赏而不致于累迁;
铨闱加严,以抑任子而又为之限节。
改秩必使之作邑,谓举以亲民而使之治民。
御史必取之贤宰,谓受人之察而后可察人。
以周行速化,必使试郡而后为郎。
以延阁清华,必俟有功而后除职。
监司守将,必延见而临遣,癃老昏缪之人,不得而隐藏;
奸赃之吏,必穷治而斥逐;
清介洁廉之士,则从而拔用。
朝士阙官乃除,遂无待次之淹;
要郡留阙选才,遂无轻授之冗。
黜赃吏之世赏,进军功于流内。
长虑却顾,守之至坚。
故虽日不暇给,而四方靡然向化矣。
于时疆埸未宁,戎车方驾,激厉将士,严备边陲,张皇六师,明见万里。
中原起来苏之望,殊邻多归附之民。
抚而有之,还以为用。
天威既振,戎虏畏詟。
虽犁庭扫闾,未快初志,而信使复通,减币杀礼,至今无烟火之警。
茍非雄断远略,何以臻此?
临政既久,治道愈明。
物来能名,事至辄断。
精神之运,上际卞蟠于天地之间;
智虑所关,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
行公道以销党偏之蔽,推平心而绝喜怒之私。
间有水旱之变,应天以实而礼文尤备,州县之奏,恐其不速,蠲复之数,恐其不多,倾囷倒廪,以济其急。
赏勤罚惰,以励其馀。
民不知其有凶,岁亦随以登熟。
太学,幸秘省,廷策贡士,布文教以振士风;
御鞍马,亲弓矢,申严军法,立武事以张国威。
内外大小之臣,无不列之屏,以待黜陟。
山川险要之地,无不指诸掌,以立防闲。
治具毕张,风化已成。
方且玩意希夷而无奉道之过,游心寂寞而无佞佛之迹,作敬天之图,兢惧愈深;
辟延和之殿,诹访愈切。
躬讲读之勤,设遗补之官。
其于保治,有始有卒。
至于脱屣万乘,燕居重华,授受之际,尤为雍容。
呜呼!
身退而道弥高,尊极而用弥俭,是宜万有千岁,永处慈扆。
而厌代登遐,归于帝乡,此群臣万姓所以攀号擗踊,泣尽而继之以血也。
远日有期,恭定尊谥,请之南郊,以诏万世。
谨按《谥法》曰:「能官贤才曰哲」。
「帝德广运曰文」。
「应变无方曰神」。
「保大定功曰武」。
「持盈守满曰成」。
「兹惠爱亲曰孝」。
迹夫知人而善任,使文武各得其用,非所谓能官贤才乎?
修德以来远人,矢文以洽四国,非所谓帝德广运乎?
酬酢以周万几,图回以尽众智,非应变无方乎?
妙韬略而不用,极聪明而不杀,非保大定功乎?
守基图之广大,延国祚于绵远,非持盈守满乎?
若孝道之盛,非惟臣子所不能称赞,虽考之《谥法》,求之六家,语其甚盛者曰「慈惠爱亲」而已。
是则未足以彰大行之孝也。
报本反始而奉郊禋,尊祖敬宗而事庙飨,惟高宗为天下而得人。
太皇尽母道以爱子,而大行天赋至性不可解于心,备四海九州之养,谨五日一朝之仪,委曲周尽,犹恐不及,两宫九闰,终无间言,固已风动四方,震服夷虏。
高宗属疾,则衣不解带,躬自尝药。
及弃天下,则勺水不入于口,倚庐有过于哀。
鄙汉文之短丧,陋晋武之无断,身服苴麻,礼尽苫块。
行有匹夫之所难,哭则哀动于左右。
邻使来吊,止许朝于丧次。
颜色之戚,哭泣之哀,邻使退而叹曰:「皇帝圣孝乃如此」。
大臣或进谕解之言,则流涕被面曰:「大恩难报」。
群臣感泣,莫敢仰视。
易月之制既终,因山之役既毕,孺慕无已,追远弗胜,遂举大宝以畀圣子,不曰倦勤,不曰求逸,惟曰不得日奉先帝之几筵,躬行圣母之定省,又曰俾予一人获遂事亲之心,永膺天下之养。
于是御素服于乘舆,尊几筵于内殿。
退处垩室,以终三年之丧。
哀疚不忘,斋洁自若。
钦事慈福,温凊无违。
呜呼!
兹岂非集孝道之大成,又岂慈惠爱亲之所能尽也?
大行至尊寿皇圣帝,宜天锡之曰「哲文神武成孝皇帝」,庙号「孝宗」。
谨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