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与赵省仓 南宋 · 黄干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四六、《勉斋先生黄文肃公文集》卷一三
人来,承惠书,虽未及詹拜,固已深服足下资禀之粹、趋向之高,而非流俗之所敢望也。
顾仆衰老,困于吏役,离群索居,有负初心,何以谢来教之辱耶,世方急于利禄,而独安于奉亲,世方趋于卑陋,而独志于闻道,尚贤而取友,孰有过于足下者!
此仆之所以不敢默默而无言也。
窃观来教,以孔门欲为有用之学,而又欲其大有所成就,叹其老之将至,而欲为有用之归。
然理义之精微、心术之隐奥,所差甚微,而天理人欲之分,君子小人之判,自此而决不可不察也。
圣贤之学固求为可用,而求之常在己;
欲施于有用,而得之系乎天。
求之在己,则内外一致,而所造者正;
得之在天,则穷通一视,而所处者安。
故其教人,虽欲其有用,而未尝切切于用也。
曰「明明德」,而新民在其中矣。
至其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而亦曷尝适莫于其间哉?
志于学而先以用为心,则固已驰骛于外矣。
至其用也,则事求可,功求成,安于义命者固若是耶?
立心一差,则将无所不至矣。
圣贤立教,盖以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具有仁义礼智之性,必先格物致知而力行之,所谓用者,亦即此而推之耳,曷尝先以有用为念哉?
孔门之徒,惟曾、颜未尝见于用也,而三千之徒卒莫能及。
由此观之,则为学之要可知矣。
孟子曰:「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
为学而先以有用为念,则是未知所性之贵,而有外慕之心焉。
故敢以切己务实为足下献。
干老矣,方力上丐祠之请,而求为无用之人,宜其于足下之言有所不合也。
交浅言深,惟足下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