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初开讲筵劄子 南宋 · 程珌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七六、《洺水集》卷一、《新安文献志》卷五、道光《休宁县志》卷一二
臣闻人主之学与儒生异,与储君亦异。
儒生之学在于释训诂,储君之学在于通大义,至于人主之学则不然,贵乎力行而已。
傅说之告高宗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又曰:「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
夫知而必贵于行,闻而必见于事,是岂徒知徒闻哉!
三代而来,英君谊辟知以讲学为务者,必以功业见于天下。
至若叔季之世,岂无聪明之君,惟其不务君人之大德而好文章之小技,至与臣下较工拙于一章一咏之间,而纪纲陵迟,政刑败坏,生民涂炭,则未尝一过而问焉。
夫如是,则又何取于学哉!
龙兴,圣圣相继。
之用刑,而深惩近代之密网,我艺祖岂徒学乎?
周公之《无逸》,而重戒人主之自豫,我仁皇岂徒学乎?
大禹俭勤,而力非人主之贪心,我孝宗岂徒学乎?
先皇嗣统,仰法明谟,推其所学而见之躬行,则敬天而爱民,进贤而斥佞,堲谗说,容直言,恤兵而省刑,轻徭而减赋,严将帅之选,谨符节之择。
用能三十一年之间,方内乂安,旧疆浸复,卓然有中兴复古之渐。
是皆学形于治而治本于学也。
恭惟皇帝陛下仰膺历数,丕绍基图,飞龙在天,万物咸睹。
既能以讲学为先,必能以躬行为急。
凡经训之垂,史册之载,事之涉于事亲者,必反覆讲明,而躬行于宁神养志之间;
事之涉于进贤斥佞者,必反覆讲明,而见于观人察事之际;
事之涉于严监司牧守将帅之选者,必反覆讲明,而见于博采公言之时。
凡事之关于治体,言之涉于教条,必辨明审是而力行之。
若夫多闻以为博,多记以为富,无益也,徒以惑圣志而烦圣听耳。
夫如是,则志虑坚定,聪明益开,措之政事,功业日隆,上有以称先皇付托之意,下有以报慈帏拥佑之恩,上天眷休,与宋无极。
宗社幸甚,生灵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