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论取士法疏宝庆二年正月二十日 南宋 · 幸元龙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三一、《松垣文集》卷一
宝庆二年正月二十日朝奉郎郢州通判幸元龙薰沐昧死百拜,献书于皇帝陛下。
臣昨因陛下诏求直言,冒上封事,专言边务,未暇他及。
续睹省劄行下,奏到希少,限五日遵行已降诏书,而访求廉吏之诏继颁。
臣辄敢为陛下推原天下所以多贪吏之故,冒死以上。
愚者千虑,惟陛下择焉。
臣闻程颐有云:进士之科取士甚好,可以罗孤寒之士。
近世公道大废,粗于科举稍公,孤寒之士尚可以进身。
自科举之外,公道尽泯,荐举之法,最为世弊。
苞苴盛行,请谒肆市,有势者翱翔云霄,而孤寒之士陆沉沙泥,夙夜以思,不可胜叹。
方今贪吏布满天下者,皆基于科举之公道废也。
欲革贪吏,莫若罢荐举,而用试法,庶几如进士科可以得孤寒之士,而贪冒之风少革。
何也?
荐举之弊,贪吏之源也。
举剡非势力不能,势力非苞苴不动。
选人求举剡,非有贵要之书不可也。
求一贵要之书,宛转动费千百缗,甫能入手。
由是士大夫败坏心术,竞趋于贪,而寡廉鲜耻矣。
其未改秩也,刻剥吾民以求书;
其既改秩也,摧削吾民以求偿。
出入之门,致馈终身,礼不敢废;
受恩之多,掣肘百端,法不敢守。
上下诛求,溪壑莫填。
官取其百,吏取其千,官取其千,吏取其万,相持相制,莫敢谁何。
习以成风,政出于贿,独清者为入所嫉,独立者为人所忌。
如是而欲天下之有廉吏,是渔于山而求鱼,猎于水而求兽耳。
故曰,欲天下之有廉吏,当自罢荐举始。
荐举罢而求试法,使苞苴不行,请谒不行,则才能之士拔十可以得七八,非如荐举之拔十不得一二也。
何谓试法?
今荐举之法,每岁除四川外,班引改官者凡六十四人。
臣谓天下选人,凡有六考者宜并与之就试。
其差试官如省试法。
严为之禁,密为之防。
与之试疑狱一场,试书判一场,试时务策一场。
进士奏补者不收试,非年未四十者不收试,曾以贪赃败者不收试,曾以惨酷罢者不收试,曾经五科不中者不收试。
凡试不拘人数,每岁通取六十四人。
如此,则士大夫知所以砥砺廉隅,惟恐犯赃之不得试,而贪冒之风不革自销矣。
贵要无路可以置苞苴,而苞苴之风不革自销矣。
选人无路可以致请谒,而请谒之风不革自销矣。
未改秩者不致摧剥吾民以求书,已改秩者不致摧剥吾民以求偿。
如此,则廉吏奚患其无,贪吏奚患其有哉?
试法一行,非特进士可以罗孤寒之士,如程颐之言;
即试改官之科,又可以罗孤寒之士,亦如程颐之言矣。
有势力者其计无由行,无势力者不患不显达。
无材能者其身无由进,有材能者不患不见知。
如此,非徒可以销泯贪冒,亦可以激昂学问。
心术日正,而气节日隆,风俗日厚,士大夫各安其分,而无躁进之心,各安其业,而无倖侥之望,则贪吏影灭迹绝,而廉吏布满天下。
非特可以去贪吏,亦可以多循吏;
非特可以去谬吏,亦可以多能吏,其为生灵之福、宗庙之福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