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建阳重修儒学淳祐三年九月 宋 · 王遂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五二、《永乐大典》卷二一九八三、嘉靖《建宁府志》卷一七、康熙《建宁府志》卷四三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
古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自天子至于庶人,无一不由于学者,询礼习乐,读法饮酒,献囚献䤋,无一不在于学者。
呜呼,学于王政为大,而人心之所由以一也。
故其体有道德性命之本,其用有诗书礼乐之具,纲以三纲,常以五常,六七圣人舍此不足以为教。
自时厥后,异端出焉,百家杂焉。
秦不之禁,而禁士之学而谈六经者,卒使千七百年间人寡知学,家鲜知道,非以愚民,直自愚耳。
幸而汉兴齐鲁之间圣贤之教有不待幡然而兴起,更数大儒不能复旧。
宋德休明,周子道其源,张、程袭其流,而朱子集其成,斯民复见雍熙比屋之盛。
建阳齐鲁也,去圣贤之居若此其近,则传圣贤之道如此其盛,宜其道振而不坠,教兴而无仆。
及遭值权门学禁,并以其人与书而废之,至于毁其祼献讲读之庐,以为钟鱼梵贝之地,而学校之弛由于此矣。
是宜嘉定更化,首议褒表,淳祐继承,特嘉临飨,表章之盛,亦未有加于此者也。
先是,刘文简公爚奏请寺复为学,文公之子在及、游侍郎九功徐侍郎清叟,相与倡议,彭尚书方协力为之规摹一新,而方右史大琮尤极其意。
赵君与迿之为令也,敞高明而筑沮洳,辟隘陋而固藩墙,月割俸以益之,不足,又斥于县之费。
礼殿中严,重廊外设,复濂洛关闽之祠为五于左,以识其道之所由始。
修前贤陈公洙、师锡、游公酢、萧公之敏,以文简公补之为五于右,以彰其化之所由盛。
朱、范二太史室在东序,益以游文清
朱则文公考也,范其先友也,游公九言少所共学,老犹不与时之共好者也。
刘、魏二聘君室在西序,益以蔡聘君
刘君勉之所学也,魏君掞之其游也,蔡君元定晚尽力于斯道,而兴学之议所由起也。
学始于储令用,成于黄令千里,并祠于西北室。
宣化堂后设先天之图,说亭之北揭东阳、洙泗之扁。
崇楼屹立,以严建炎御笔之藏,虚亭静处,以本周氏为善之教。
学职之位四,诸生之位三,仓库书籍之所亦三。
建固多士,建阳之来游者亦众,左山右溪,昔犹今也,深衣大带,今犹昔也,会诸生而课试之。
董其工者主簿谢德垕,其亦庶乎不废其旧矣。
一日,与迿以图授遂,曰:「主上锐情文公之学,予奉命以来,建安书院既立,而建宁之学复启,得因其成而记其始末。
建阳之宫熊君克记之,文公自为记,陈君孔硕真君德秀又记之,丰碑巨刻皆有取于附祀。
藏书之盛而学之废兴,实关道之显晦,愿求一言以诏后之人」。
遂辞弗获,于是作而曰:遂志学时,未及登文公之门,既冠,脱弃场屋,读其书而悦焉,一日之疑多于一日,惕然师亡道散之惧。
以遂之悔,不愿诸君之悔重于遂也。
文公已矣,三王四代之事无所质正,幸而因其地,新其学。
诸君试以《四书》而读之,于心能无疑乎;
以经传观之,于身能无阙乎;
以《通鉴纲目》而参考之,于事能无拂乱乎?
夫理之粗,至精之所由寓也。
一圣人之言,数圣人之所同也。
诸君强敏,必无至于遂之悔,而其所自得,必有甚于遂者。
明诚其两进,抑敬义其偕立。
昔者,文公尝以示白鹿诸生尽心于此,安知后来之继其轨者不在斯学乎?
咸曰:「诺」。
因为之书。
淳祐三年九月朔旦,宝章閤直学士朝请大夫、知建宁军府王遂撰。
按:嘉靖建阳县志》卷六,天一阁明代地方志选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