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讲筵卷子(二十七日)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七七、《西山文集》卷一八
大学》「絜矩」章/臣某按,此章言平天下,乃曰君子有絜矩之道,何也?
盖天下之不平,自人心不恕始。
且如为人之子而事不慈之亲,虽不敢怨,必非所欲,及其为父,乃不慈其子。
为人之弟而事不友之兄,虽不敢怒,亦非所乐,及其为兄,乃不友其弟。
此皆所谓不恕也。
士大夫未仕为民,而见虐于官吏,必不堪之。
及其仕宦,乃不恤其民。
僮仆使令不忠于主,必深恶之。
及其立人之朝,乃忍欺其君。
凡此皆不恕也。
恕者,以己度人之谓。
我之所欲亦人所欲,我之所恶亦人所恶,故以所欲者施之而不敢以所恶施焉,此所谓絜矩也。
凡为人者,皆所当然,而为人上者,尤不可不然。
杜牧阿房宫,谓「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己欲纷奢而剥民之肌肤,脧民之膏血,此之谓不能絜矩也。
故为人君者,处宫室之安则忧民之不足于室庐,服绮绣之华则忧民之不给于缯絮,亨八珍之味则忧民之饥馁,备六宫之奉则忧民之旷鳏。
以此心推之,使上下尊卑贫富贵贱各得其所欲,有均齐而无偏陂,有方正而无颇邪,此即谓絜矩之道。
臣窃见比年以来,元元愁苦者众,兵兴之后,三垂戍守方严,当此大冬隆烈之时,穷阎委巷有饥冻切肤之惨,穷边绝徼有风沙眯目之悲。
愿陛下以恻怛之心,施惠恤之政,虽其仁未能遍及,然能选良吏以字之,择良将以拊之,使民无剥肤之苦,士有挟纩之温,是亦仁术也。
臣于《衍义·察民情》之篇引《采薇》、《七月》等诗,敷陈颇悉,惟燕閒赐览,仍推而行之,则天下之平有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