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经筵进讲故事 其五 南宋 · 袁甫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三七、《蒙斋集》卷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九五
唐太宗时魏徵每犯颜苦谏。
或逢上怒甚,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来,匿怀中。
奏事,故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又尝与王圭语,有美人侍侧,上指示曰:「此庐江王瑗之姬也,杀其夫而纳之」。
避席曰:「陛下以庐江纳之为是耶非耶」?
上曰:「杀人而取其妻,卿何问是非」?
对曰:「昔齐桓公知郭公之所以亡,由善善而不能用,然弃其所言之人,管仲以为无异于郭公。
今此美人尚在左右,臣以为圣心是之也」。
上悦,即出之,还其亲族。
臣闻唐太宗非不谈仁义,亲君子,然而缘饰之意多,真实之诚寡。
观其鹞死怀中也,若有畏惮之心;
及其论庐江王妃也,初无忸怩之色。
一闻王圭之谏,乃能翻然而改。
太宗所以兴唐者,赖有此耳,然而未足以语谨独之学也。
陛下天禀精粹,上媲,所谓过言过行,固已一毫无有,而臣区区愚虑,窃以为诚之一字,犹有所未尽。
夫无矫饰之谓诚,无间断之谓诚。
临朝则庄,退朝则肆,肆出于真而庄由乎强,此矫饰也,可谓诚乎?
亲贤人、儒士则难,亲宦官、女子则易。
难者亲之时少,而易者亲之时多,此间断也,可谓诚乎?
臣在经筵,尝对陛下启问:「退朝入宫之后,果何所为」?
陛下语臣曰:「或观书,或作字,或览四方章奏」。
臣不胜欣喜,以为陛下果无暇日也,而闻之道路,则谓陛下犹未免溺于酒色之娱。
夫刚制于酒,未见好德如好色。
圣经明训,皎然不诬,陛下何不坚忍力行,勿以无益害有益。
乃若左右𣊓近之人,假公徇私者,尤不可不戒。
履霜坚冰,至为可畏;
防微杜渐,所当致谨。
陛下语臣,皆正大之论,而退考其所行,乃有未尽然,其与唐太宗虽有畏惮之心,而初无忸怩之色者,何以大相过哉!
愿陛下以为法,兢业戒惧,无时怠荒,则德日进而业日隆矣。
有唐之事,又何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