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高帝 其二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五六、《臞轩集》卷三
子房高帝之蓍龟也。
帝以聪明精敏,照临臣下,、娄、郦不足以望清光,然犹时出一谋一画以为助,帝皆开奖容纳之。
至于临大事、决大疑、处大缓急,未尝不以质之子房。
甚矣,子房之大有造于汉也。
自今观之,南阳之捷,帝意欲西,乃力陈危道之谏,遂得以败秦拔宛。
设无良言,则秦攻其前,宛制其后,能无失机之悔耶?
武关方入,帝欲击秦,乃设为益帜之计,于是大破秦师。
设无良言,则以我之寡犯敌之众,能无覆师之惧耶?
既败兵,西入咸阳,即欲止宫休舍。
樊哙之谏不从,遂以问则曰:「愿听言」。
是以灞上之师遽还,否则蛊于声色,沮挠军气,祸孰甚耶?
众口盈庭,请都雒邑,帝乃唯唯从之,娄敬之言未入,遂以问则曰:「敬言是也」。
是以关中之都遂定,否则形胜一失,进退无据,危孰甚耶?
兵方张,力非其敌,关东之地孰与守之,使帝不以问,则遣三大将之计无所闻,将恐咽喉之地,先为敌据,天下安知为我有耶?
刻印苴茅,封六国后,事已垂成,谁敢言者,使帝不以问,则八不可之说无所闻,恐贤士解体,勍敌并兴,安保其不长乱耶?
韩信跋扈难制,守地于齐,假王之请,骄色可掬,帝之怒极矣,使不悟于蹑足之顷,则不轨之谋立谈而泄,况肯终身为帝用耶?
封赏方行,人怀怨望,沙上聚首,可寒心,帝之虑深矣。
使不出先封雍齿之言,则此曹机械日深,或有倒戈震主之事,何以制之耶?
凡此数端,皆切于成败存亡之大计者,子房能为帝言群臣之所难言,知群臣之所不知,故曰子房者,高帝之蓍龟也。
天下已定之后,帝溺于爱,欲立如意。
刘氏之业昔以艰难辛苦而得之者,几尝试于一掷。
叔孙通儒者,哓哓于口舌间,而周昌且欲以死守之。
子房是时若无预于此,吕后使人以高枕而卧之言责之,彼岂苟卧者哉?
端居深念,慨然有得,四皓朝来而储贰暮定矣。
盖子房从帝于患难中,窥见帝之肺腑为甚精熟,是以察其机而投之。
商山之老,帝所愿致而不可得,一旦以太子故盥沐来前,帝知人心有属矣,羽翼之成,盖有所警而动也。
是则四皓者,高帝之良药,惟子房知其受病之处,投之一剂,而帝之宿恙即解,其功顾不伟欤?
伊川尝曰:「高祖几曾用张良高祖耳」。
吁,有旨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