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梁武帝 初唐 · 朱敬则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一
梁高祖聪明文思。
宽厚通博。
生而神异。
动多奇怪。
此天表也。
永元之初
群贤受命。
竭怀辅正。
尽力康衢。
细隙未开。
纤尘不动。
而雄图英算。
孤识独见。
审长河之将决。
昆山之必焚。
理欲先天。
未遑后举。
叫啸龙虎。
合集风云。
驰两函以取荆州
连五都以震都邑
长流远迈。
独决方寸。
霜风飞扫。
云雨沾沐。
白旄一麾。
顽童授首。
乃吊冤魂而谢牛酒。
昭筐篚而轼善人。
师不疲劳。
人无怨讟。
讴歌是逼。
狱讼攸归。
代易德成
眷命斯在。
然躬览载籍。
备睹兴亡。
留心求瘼。
励精纳善。
虽化未大道。
时亦小康也。
若寻其德音。
讨其风俗。
尚根浅易拔。
源涸难流。
祸乱相仍。
盖其宜矣。
且兵号义旗。
战称伐罪。
胜非已利。
功岂私成。
汤有惭德。
去道近也。
武无愧容。
其私厚也。
魏太祖兵锋无敌。
神机独行。
大战五十六。
九州静七八。
百姓与能。
天下慕德。
犹且翼戴弱主。
尊奖汉室。
降及宋高。
剪平伪孽。
安复王家。
义声薄天。
高诚动日。
然更悬兵四岳。
决胜五湖。
北静燕尘。
西清秦雾。
宏勋不让。
盛德见推。
备物满庭。
犹存非望。
帝今日之事。
本所甘心。
义士犹或非之。
通人尚为薄德。
况梁取天下。
又甚于斯。
南康主盟。
实称齐帝。
奉之以成大顺。
承之而动义兵。
国步既宁。
家怨又雪。
君称主祭。
臣复何猜。
借人之名而不复命者也。
寻其锡文。
考其谦让。
事同对面。
理非饰词。
宁知悠悠江山。
相去千里。
矫情伪迹。
顿至于斯。
示人此心。
岂躬行事。
欲令节义行于比屋。
其可得乎。
夫君人者。
日月齐其明。
阴阳质其信。
江海同其量。
天地偕其容。
未有饰智惊愚。
衒材惑众。
较武力于羊侃
示腰腹于贺琛
商略儒宗。
取异于章句。
变置官品。
无求于典实。
每事皆欲先人。
所唱复须称赞。
父作子注。
君制臣歌。
受佞无厌。
进谄不倦。
浮华道长。
轻薄路开。
以天谴为嘉祥。
用妖怪为休祉。
聚敛俱极。
赏罚无章。
有识为之寒心。
群僚曾不先觉。
若言位是神物。
何须下殿走乎。
若言负重愿休。
何劳受赎归乎。
若言息人是务。
何须纳叛臣乎。
若言吞伐有时。
何须中许和乎。
利器不藏。
奸夫得志。
然则侯景之兵我人也。
仗我器也。
驱我人揭我器而取隽者。
岂异术哉。
由上人之失教也。
君父幽辱。
宗庙倾危。
帝子王孙。
跨州连郡。
未有晋郑齐心。
牟虚合契。
五侯九伯。
列海分山
罕闻申包胥之顿哭秦庭
夷鸿之币谒吴国
户口徒众。
不睹死战之人。
宠遇虽多。
宁有报恩之士。
江淮无波澜之阻。
城阙绝藩篱之固。
长州杜若
一旦凋零。
稽山竹箭。
忽然摧折。
可不甚欤。
或问曰。
梁主不以黄屋为尊。
紫宸为贵。
离欲绝爱。
遣色归空。
有汤武之忧劳。
之臞腊。
享国五十。
登春台
忽为羁旅叛臣。
鸣吠逋丑。
长戟指阙。
强弩临城
兵折意穷。
忿毒而没。
善不可恃。
岐路何归。
君子曰。
梁主之美。
诚如子言。
神无与善。
未敢闻命。
何者。
武帝暮年。
荒诞实甚。
殚守县之力。
不充自纵之资。
尽丁口之租。
才足缁衣之费。
夏桀以九州之富。
秦皇以六合之尊。
造琼室而天下土崩。
作阿房而寰中瓦解。
况地比一郡。
国乃三分。
外有征戍之勤。
内有雕靡之弊。
加以金刹宝柱。
焕烂云霞。
至于银榜珠帘。
的皪星月。
神怒人怨。
祸积患生。
过往必来。
何足疑也。
且夫恶于齐而保于我。
何补也。
得一夫而亡一国。
非智也。
昔赵纳冯亭
有长平之祸。
梁受侯景
成永福之灾。
金瓯忽伤。
悔之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