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刘沔与回鹘宰相颉于伽思书842年8月20日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会昌三年八月二十日
大唐河东节度使检校右仆射刘沔致书于九姓回鹘颉于相公阁下。
曩者回鹘因延陀之乱。
归心中国。
太宗亲幸灵武
纳彼降人。
瀚海都督
列于内地。
爰初封植。
自我深恩。
回鹘立国立家。
莫非唐德。
皇帝自闻回鹘乖乱。
继以灾荒。
为纥扢斯所攻。
国已残灭。
可汗率伤痍之众。
席捲而来。
朝廷遣告谕之使。
毂击于外。
诚宜恭听诏命。
渐归漠南。
国家得以施拯救之恩。
成招携之礼。
呼韩单于亦以离乱。
归附汉廷。
定计之初。
则遣子入侍。
款塞之后。
又来朝京师
既得为臣之义。
实展外藩之敬。
然后汉家拥护出塞。
救恤加恩。
况回鹘累代称藩。
久修臣礼。
只合先请朝谒。
自陈艰危。
太和公主是帝室爱女。
太皇太后夙所钟念。
可汗亦宜遂其情礼。
便遣入朝。
虽皇帝不许。
当勤固请。
为可怜之意。
陈自托之诚。
岂不感明主之心。
塞华夷之望。
则我之救恤。
无所愧怀。
而乃睥睨边城。
桀骜自若。
邀求过望。
如在本蕃。
遐迩之人。
无不惊叹。
今又深入边境。
残虐生人。
以退浑为名。
侵暴未已。
黎庶伏窜。
莫敢定居
秋稼盈畴。
不遑收刈。
夫欲求大国之援。
继姻好之情。
当务交欢。
岂宜如是。
来书又云。
蕃人易动难安。
加忿怒后。
不可制得。
只如回鹘为纥扢斯所困。
岂可一日暂忘。
举国将相遗骸。
弃于草莽。
累代可汗坟墓。
隔在天涯。
固宜泣血枕戈。
尝胆思报。
大雪冤耻。
告谢幽魂。
回鹘忿怒之心。
合施于彼。
而欲灭弃仁义。
逞志中华。
天地神祇。
岂容此事。
诗云。
刚亦不吐。
柔亦不茹。
回鹘以纥扢斯之强。
不敢报复。
可谓吐刚矣。
轻退浑之弱。
惟务伤杀。
可谓茹柔矣。
又诗云。
君子如怒。
乱庶遄沮。
君子怒以止乱。
不闻生乱。
相公深思此义。
勿更轻言。
今弊邑恃回鹘之信。
不惮回鹘之怒。
若外与中国结怨。
内为纥扢斯所排。
迁集鸟徙。
流离蓬转。
以沔揣度。
终难取济。
前代郅支单于
不事大汉。
寄命坚昆
寻又远托康居
自成夷灭。
往事之戒。
得不在怀。
呼韩之败也。
其臣伊秩訾劝呼韩称臣事汉。
从汉求节。
呼韩纳用其策。
保安全。
又戎子驹将预晋盟。
执政以有二心数于朝。
自称不侵不叛
何恶能为。
执政嘉之。
遽命即事。
相公以伟才宏略。
匡弼可汗。
既无秩訾之明。
谨于事大。
又无驹之辨。
自达其诚。
而欲绝累代之欢。
兴二国之祸。
称虽释憾。
何以戴天。
又古人云。
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
倘自改悔。
实未为晚。
恐未尝思此。
聊布所怀。
信之与否。
幸垂见示。
不具。
沔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