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国学官事书 唐 · 周墀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九
学官郭彪之。
太原人
幼即攻儒家书。
后得大通周公孔子旨奥。
又能明百家流落之言。
乐苦躬自养。
不爱苟受禄。
宰相闻。
以东国学风醨久。
学者不得官。
其中皆以豪人。
使授业者迷经。
颛业者堕心。
元和七年
诏彪之为国学助教
彪之承诏而来。
祭酒司业已。
即诣学。
乃家于学焉。
役马一疋。
左右劳一二人。
大笈一。
给用生具。
以实其间。
彪之身修而貌古。
性不合俗尚。
首冠兽皮。
服用麻衣。
褒制襕袖。
阔带高羁。
履大屣。
至如礼公卿大夫亦是。
好饮流水。
茹野蔬与之英。
不苟味膳。
又乐饮酒。
人有见者。
必置酒于前。
始饮。
即周告四座曰。
酒以和神熙性。
节之则经。
纵之则挠。
固不可为俗主酌挹授之礼。
命饮者自厌欲。
彪之盈饮三爵而罢。
每凌爽诣论堂。
坐高床。
召七学诸生
居不施广裀长席。
俾邻臂而坐。
澄震声音。
分析典训。
至于一词间。
咸以俗理相谕。
了入于诸生心胸中。
使蒙者纵历千万日亦不失其来。
由是得诸生
每岁累及荐擢于有司。
彪之禄给矜孤。
馀即谋买居于山泉间。
蔽掩其光明。
嗟乎。
时畏夺禄分邻者众矣。
不然。
何不闻斯人于天子左右。
必翼飏君德。
仿治古道。
使今之时奋为虞夏殷周之风。
贤者昌。
不肖者藏。
公侯康而百姓康。
噫。
公侯卿大夫默于明者。
又无由得通九重。
闻彻天子聪明。
彪之内乐遗闻于上。
以得安性。
元和十年
德彪之道于国学。
仰其风。
嘉国学得其官。
又愤遗斯人于尽谏位。
因书其事。
作国学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