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敬效御制百公诗诚字。敢集成一篇 清 · 李玒
 押庚韵 出处:纯斋稿卷之一
天下国家有九经,皆不出于一个诚。
不偏不倚谓之中,择善固执亦云诚。
圣王与天同化育,究其本乎实由诚。
心法惟精一,道心惟微是曰诚。
天子诸侯至士庶,格物致知意乃诚。
帝王之道本乎孝,洞洞属属亦在诚。
飨于宗庙社稷时,神无常享享克诚。
正安朝廷及万民,切要之道在先诚。
镇定四方及万民,亦曰出于人主诚。
涵养薰陶启沃功,虽在讲官在君诚。
遏欲存理正明道,岂非由于一心诚。
鼓钟于宫声闻外,意念少差岂云诚。
莫曰能知经史书,不以实心此非诚。
学问要道在立志,立志功夫不出诚。
内实奢侈外以俭,岂可谓之至意诚。
好谄谀而外纳谏,此亦可谓欠于诚。
受宠奸邪谬敬贤,放肆慢忽云何诚。
心恶贤人外矫探,此是欺也非曰诚。
省约澹素治一道,恭俭爱民在能诚。
孔圣亦云节财用,财用之本在乎诚。
一粒一粟皆辛苦,究其本则农夫诚。
唐尧抵璧崇俭德,虞舜投珠斥奢诚。
恶衣菲食卑宫室,岂非夏禹克俭诚。
桑林自责宫室崇,大雨千里岂非诚。
康功田功卑衣服,周之文王昭俭诚。
罢作露台衣弋绨,可见汉文节俭诚。
景帝能承文帝业,数纪治政去奢诚。
晋武尝务恭与俭,恭俭亦能出其诚。
晋元体汉皂囊帷,帷以青布励俭诚。
唐之玄宗焚锦绣,初政亦有俭素诚。
宋仁退食烧羊枣,亦见为民惜财诚。
惜财不是为吝惜,可见恻隐爱物诚。
尧立衢室诽谤木,天下咸知求贤诚。
三载考绩黜陟明,孰不知其帝舜诚。
夏禹承舜治水命,九载成功大哉诚。
一馈十起三握发,须知为民勤与诚。
文王日三朝王季,视察寒暖亦孝诚。
出田遇贤载车归,大哉文王好士诚。
鳏寡孤独必先恤,罪者不孥为民诚。
偃武藏甲放牛马,可见周武文诚
豁达大度善将将,亦见汉高用人诚。
文帝退却千里马,亦观不贵异物诚。
能知汲黯社稷臣,知人之哲亦可诚。
惟帝知人其难之,然知好恶惟在诚。
忠言逆耳益于政,采纳直谏亦在诚。
易乾首出庶物也,万国咸宁在主诚。
学文之要在乎心,体行之道亦当诚。
自古明君学为本,闻见博而道益诚。
修身齐家治国平,亦在乎其勉意诚。
帝王之学非雕锼,恢弘化理出于诚。
君德成就在经筵,治道兴隆由主诚。
临讲审问贤主事,燕处明辨良君诚。
效其汉皇六学意,法其夏禹惜阴诚。
帝王传授布方策,古今览观亦乎诚。
讲诵不避寒暑节,惟念日日孜孜诚。
不耻博问广询也,舍己从人在后诚。
从谏不咈人主德,念玆在玆圣君诚。
抚育万民贤君事,先恤四穷圣主诚。
推广中和人主德,抚绥疲瘵王者诚。
懋昭大德御众民,康济小民安惠诚。
法体天地生成德,常怀父母慈爱诚。
先春后秋天之道,赏重罚轻君之诚。
天人性命究其原,真实无妄是谓诚。
能尽其性尽人性,其惟天下之至诚。
太极动静互为根,一动一静孰非诚。
五气昭布四时同,万物生生皆是诚。
日月星辰高照耀,东西运行无非诚。
山之高也水之深,或峙或流亦此诚。
花开叶敷皆实理,孰谓树木无是诚。
天飞渊跃皆天机,孰谓鸢鱼无是诚。
观乎物理验人身,视听言动莫非诚。
应物无迹操有要,非礼勿视视之诚。
知止有定闲其邪,非礼勿听听之诚。
兴戎出好召荣辱,非礼勿言言之诚。
顺理则裕从欲危,非礼勿动动之诚。
蔼然四端随感见,仁义礼智浑是诚。
恻隐之心人皆有,如春发生仁之诚。
羞恶之心人皆有,如秋收敛义之诚。
辞让之心人皆有,如夏长养礼之诚。
是非之心人皆有,如冬闭藏智之诚。
惟玆四性即本然,未有行之不以诚。
行则为王假则霸,王霸之分诚不诚。
古人八岁入小学,先生施教教以诚。
洒扫应对小子学,入孝出恭小子诚。
明德新民止至善,大人之学意可诚。
曾思著书垂万世,大学言敬中庸诚。
诚其意者毋自欺,自欺便是意不诚。
如恶恶臭好好色,人岂强为即此诚。
心广体胖德润身,实中形外知其诚。
求之不中亦不远,如保赤子在心诚。
老老长长如恤孤,君子絜矩推此诚。
屏诸四夷不同国,爱人恶人仁人诚。
所以庸学相表里,莫谓思传独言诚。
未有不诚能为敬,亦无不敬能为诚。
且看周易一部书,六十四卦都是诚。
飞龙在天见大人,声气相感君道诚。
黄裳元吉文在中,顺承于天臣道诚。
过此以往至未济,君子之光有孚诚。
学者为学贵实心,读圣贤书必以诚。
豚鱼可孚诚所动,金石必透所到诚。
虚伪间之诚不是,物欲杂焉便无诚。
无一伪也无一欲,期与世人同归诚
纯亦不已乃极工,与天无间合其诚。
小子诚心思继述,百公谨次以百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