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州五胜。赋五古各一篇(并小序) 其四 伊水(一出古永丰獐岭下。一出熊耳。熊耳之水东南流。至平康柄山。会戏灵山东麓之水。至社仓为三清之瀑。西踅入伊川境。至德渊祠下。会獐岭之水。汇为渊。溢而南流。过府治。东踅入安峡。历兔山临湍。至江华之境。入于海。) 清 · 申佐模
押纸韵 出处:澹人集卷之六伊州纪行
伊水有二源,遥遥数百里。
一源出永丰,一源出熊耳。
东流历平康,南踅又西迤。
崒彼三清庠,頫临削壁趾。
斗绝可数丈,两崖石齿齿。
夯流直注之,暴雷空中起。
臼小不受瀑,雪喷撒盐拟。
飞沫触成雾,眩莫辨尺咫。
日照亘彩蜺,常卧潭瀑里。
九龙与朴渊,国中观止矣。
不霁是何虹,二潭犹逊此。
其下溢为渠,齧石湍益驶。
湾踅到龙塘,獐岭水来被。
是为德津渊,有祠载中祀(旧有祠。名让国。今废。)。
蜿蜿若有物,岁旱祷于是。
至于古城津,又至百丈泚。
首尾贯络之,流为一州纪。
峡水本澄澈,发源湜湜沚。
况复石多滩,淘汰不留滓。
每岁水大至,浩不辨涯涘。
邑里或流恶,去之若浼己。
沦涟又泓渟,曲曲多可喜。
鳜鱼产其间,亦有鲦𩼝鲤。
举网得盈尺,鲙之曹羞比。
高秋八九月,满山枫叶紫。
溯洄舟上下,照映如锦绮。
是称山水郡,贵人或来理。
邑僻少公事,风日更清美。
或棹或命舆,啸咏临川水。
川水阅人多,去去无穷已。
沧浪可濯缨,清政问谁似。
樊翁一片石,屹然山仰止(樊岩昔莅此府。考最。有何德政。伊水为清。题目。又有清政去思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