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请建国学表 南朝宋 · 范泰
 出处:全宋文卷十五
臣闻风化兴于哲王,教训表于至世。
至说莫先讲习,甚乐必寄朋来。
古人成童入学,易子而教,寻师无远,负粮忘艰,安亲光国,莫不由此。
若能出不由户,则斯道莫从。
是以明诏爰发,已成涣汗学制既下,远近遵承。
臣之愚怀,少有未达。
今惟新告始,盛业初基。
天下改观,有志景慕
而置生之制,取少停多,开不来之端,非一途而已。
臣以家推国,则知所聚不多,恐不足以宣大宋之风,弘济济之美。
臣谓合选之家,虽制所未达,父兄欲其入学,理合开通,虽小违晨昏,所以大弘孝道。
不知《春秋》,则所陷或大,故赵盾忠而书弑,许子孝而得罪,以斯为戒,可不惧哉。
十五志学,诚有其文,若年降无几,而深有志尚者,何必限以一格,而不许其进邪。
杨乌豫《玄》,实在弱齿;
五十学《易》,乃无大过。
昔中朝助教,亦用二品,颍川陈载已辟太保掾,而国子取为助教,即太尉准之弟。
所贵在于得才,无系于定品。
教学不明,奖厉不著,今有职闲而学优者,可以本官领之,门地二品,宜以朝请助教,既可以甄其名品,斯亦敦学之一隅。
其二品才堪,自依旧从事
会今生到有期,而学校未立。
覆篑实望其速。
回辙已淹其迟。
事有似赊而宜急者,殆此之谓。
古人重寸阴而贱尺璧,其道然也(《宋书·范泰传》。)
谏改钱法 南朝宋 · 范泰
 出处:全宋文卷十五
流闻将禁私铜,以充官铜,民虽失器,终于获直,国用不足,其利实多。
臣愚意异,不宁寝默。
臣闻治国若烹小鲜,拯敝莫若务本。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未有民贫而国富,本不足而末有馀者也。
故囊漏贮中,识者不吝;
反裘负薪,存毛实难。
王者不言有无,诸侯不言多少,食禄之家,不与百姓争利。
故拔葵所以明治,织蒲谓之不仁,是以贵贱有章,职分无爽。
今之所忧,在农民尚寡,仓廪未充,转运无已,资食者众,家无私积,难以御荒耳。
夫货存留易,不在少多,昔日之贵,今者之贱,彼此共之,其揆一也。
但令官民均通,则无患不足,若使必资货广,以收国用者,则龟贝之属,自古所行。
寻铜之为器,在用也博矣。
钟律所通者远,机衡所揆者大。
夏鼎负《图》,实冠众瑞,晋铎呈象,亦启休征。
器有要用,则贵贱同资;
物有适宜,则家国共急。
今毁必资之器,而为无施之钱,于货则功不补劳,在用则君民俱困,校之以实,损多益少。
陛下劳谦终日,无倦庶务,以身率物,勤素成风,而颂声不作,板、渭不至者,良由基根未固,意在远略。
伏愿思可久之道,赊欲速之情,弘山海之纳,择刍牧之说,则嘉谋日陈,圣虑可广。
其亡存心,然后苞桑可系。
愚诚一至,用忘寝食(《宋书·范泰传》,南史三十三)
表贺元正并陈旱灾元嘉二年 南朝宋 · 范泰
 出处:全宋文卷十五
元正改律,品物惟新。
陛下藉日新以畜德,仰乾元以履祚,吉祥集室,百福来庭。
顷旱魃为虐,亢阳愆度,通川燥流,异井同竭。
老弱不堪远汲,贫寡单于负水。
租输既重,赋税无降,百姓怨咨。
臣年过七十,未见此旱。
阴阳并隔,则和气不交,岂惟凶荒,必生疾疫。
其为忧虞,不可备序。
雩禜之典,以诚会事,巫祝常祈,罕能有感,上天之谴,不可不察。
东海孝妇,亢旱三年,及祭其墓,澍雨立降,岁以有年。
是以卫人伐邢,师兴而雨。
伏愿陛下,式遵远猷,思隆高构,推忠恕之爱,矜冤枉之狱,游心下民之瘼,厝思幽冥之纪。
令谤木竖阙,谏鼓鸣朝,察刍牧之言,总统御之要。
如此,则苞桑可系,危几无兆。
斯而灾害不消,未之有也。
夏禹引百姓之罪,殷汤甘万方之过,太戊资桑谷以进德,宋景藉荧惑以修善,斯皆因败以转成,往事之昭晰也。
循末俗者难为风,就正路者易为雅。
臣疾患日笃,夕不谋朝,会及岁庆,得一闻达,微诚少亮,无恨泉壤,永违圣颜,拜表悲咽(《宋书·范泰传》。)
乞加赠庐陵王义真 南朝宋 · 范泰
 出处:全宋文卷十五
伏承庐陵王已复封爵,犹未加赠。
陛下孝慈天至,友于过隆,伏揆圣心,已自有在。
但司契以不唱为高,冕旒以因寄成用。
臣虽言不足采,诚不亮时,但猥蒙先朝忘丑之眷,复沾庐陵矜顾之末,息晏委质,有兼常款,契阔戎阵,颠狈艰危,厚德无报,授令路绝,此老臣兼不能自己者也。
朽谢越局,无所逃刑(《宋书·范泰传》。元嘉二年徐羡之等犹秉重权,复上表云云,诸子禁之表竟不奏。三年羡之等伏诛。)
因旱蝗上表 南朝宋 · 范泰
 出处:全宋文卷十五
陛下昧旦丕显,求民之瘼,明断庶狱,无倦政事,理出群心,泽谣民口,百姓翕然,皆自以为遇其时也。
灾变虽小,要有以致之。
守宰之失,臣所不能究,上天之谴,臣所不敢诬。
有蝗之处,县官多课民捕之,无益于枯苗,有伤于杀害。
臣闻桑谷时亡,无假斤斧,楚昭仁爱,不禜自瘳,卓茂去无知之虫,宋均囚有异之虎,蝗生有由,非所宜杀,石不能言,星不自陨,《春秋》之旨,所宜详察。
礼,妇人有三从之义,而无自专之道:《周书》,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女人被宥,由来上矣。
谢晦妇女,犹在尚方,始贵后贱,物情之所甚苦,匹妇一室,亦能有所感激。
臣于谢氏,不容有情,蒙国重恩,寝处思报,伏度圣心,已当有在。
礼,春夏教诗,无一而阙也。
臣近侍坐,闻立学当在入年。
陛下经略粗建,意存民食,入年则农功兴,农功兴则田里辟,入秋治庠序,入冬集远生,二途并行,事不相害。
夫事多以淹稽为戒,不远为患,任臣学官,竟无微绩,徒坠天施,无情自处。
臣之区区,不望目睹盛化,窃慕子囊城郢之心,庶免荀偃不瞑之恨。
臣比陈愚见,便是都无可采,徒烦天听,愧怍反侧(《宋书·范泰传》。元嘉三年秋旱蝗,又上表。)
旱灾未已加以疾疫又上表 南朝宋 · 范泰
 出处:全宋文卷十五
顷亢旱历时,疾疫未已,方之常灾,实为过差,古以为王泽不流之征。
陛下昧旦临朝,无懈治道,躬自菲薄,劳心民庶,以理而言,不应致此。
意以为上天之于贤君,正自殷勤无已。
陛下同规,引百姓之过,言动于心,道敷自远。
桑谷生朝而殒,荧惑犯心而退,非唯消灾弭患,乃所以大启圣明,灵雨立降,百姓改瞻,应感之来,有同影响。
陛下近当仰推天意,俯察人谋,升平之化,尚存旧典,顾思与不思,行与不行耳。
大宋虽揖让受终,未积有虞之道,先帝登遐之日,便是道消之初。
至乃嗣主被杀,哲藩婴祸,九服徘徊,有心丧气,佐命托孤之臣,俄为戎首。
天下荡荡,王道已沦,自非神英,拨乱反正,则宗社非复宋有,革命之与随时,其义尤大。
是以古今异用,循方必壅,大道隐于小成,欲速或未必达,深根固蒂之术,未洽于愚心,是用猖狂妄作而不能缄默者也。
臣既顽且鄙,不达治宜,加之以笃疾,重之以惛耄,言或非言,而复不能无言,陛下录其一毫之诚,则臣不知厝身之所(《宋书·范泰传》。)
沙门踞食表 其一 南朝宋 · 范泰
 出处:全宋文卷十五
臣言,陛下体达佛理,将究其致,远心遐期,研精入微,但恨起予非昔,对扬未易。
臣少信大法,积习善性,颇闻馀论,仿佛玄宗
往者侍坐,过蒙眷诱,意猥词讷,不能有所运通,此之为恨,毕世无已。
臣近难慧义踞食,盖区区乐同之意,不敢求长于人,侧餐下风,已达天听。
臣请此事自一国偏法,非经通永制,外国风俗不同,言论亦异,圣人不变其言,何独苦改其用。
言宣意,以意达言忘,仪以存敬,敬立形废,是以圣人因事制诫,随俗变法,达道乃可无律,思夫其防弥繁,用舍有时,通塞惟理,胶柱守株,不以疏乎。
今之沙门,匠乏善诱,道无长壹,各信所见,鲜能虚受,乃至竞异于一堂之闻,不和于时雍之世,臣窃耻之,况于异臣者乎。
司徒弘达,悟有理中,不以臣言为非,今之令望,信道未笃,意无前定,以两顺为美,不断为大,俟此而制,河可清矣。
慧严道生,本自不企,慧观似悔始位,伏度圣心,已当有在。
今不望明诏孤发,但令圣旨粗达宰相,则不而化,孰曰不允。
皇风方当远畅,文轨将就大同,小异虽微,渐不可长,青青不伐,将寻斧柯。
故宜自迩及远,令无思不服。
江左中兴,高座来游,爱乐华夏,不言此制,释公信道最笃,不苦其节,思而不改,容有其旨,罗什卓荦不羁,不可测,落发而不偏踞,如复可寻,禅师初至,诣阙求通,欲以故床入踞,理不可开,故不许其进。
后东安众集,果不偏食,此即先朝旧事,臣所亲见者也,谨启(《弘明集》十二。)
其二
 出处:全宋文卷十五
臣言,陛下近游祗洹,臣固请碑赞,如忆仿佛有许,法驾既游,臣辄仰刊碑上曰「皇帝赞」,止此三字而已,专辄之罪,思臣所甘。
至于记福冥中,未知攸济。
若赐臣笔数字,臣死且不朽,以之弘奖风尚,有益而损,万机脱有未暇,圣旨自可笑授之左史侍卫之臣,宁无自效之心,裨谌世叔,何远之有?
可不劳圣虑,亦冕旒之意也。
臣事久谢,生途已尽,区区在心,唯来世而已。
臣受恩深重,禄赐有馀,自度终无报于圣世已矣。
盖首并结草之诚,愿陛下哀而弗责,臣言(同上。)
其三
 出处:全宋文卷十五
臣言,奉被明诏,悚惧屏营,管穴偏见,不足陈闻,直以事已上达,不宁寝默。
今敕又令更求其中,是用猖狂,复申本怀。
臣谓理之所在,幸可不以文害意,五帝不相袭礼,三王不沿其乐,革命随时,其义并大。
庄周以古今譬舟车,孟轲以专信书不如无书,是故证羊非直,闻斯两用。
大道之行,天下为家,臣之区区,一堂之同,而况异俗偏制,本非中庸之教。
生义观得蒙弘接,圣旨脱有下问,望其依理上酬,不敢以多自助,取长于人,慧观答臣,都无理据。
唯褒臣以过言,贬臣以千非。
推此疑其必悔,未便有反善怙辞。
臣弘亦谓为然,慧义弘阵已崩,走伏路绝,恃此为救,难乎自免。
况复司契在上,遁辞知穷。
臣近难慧观,辄复上呈如左,臣以愚鄙,将智而耄,岂惟言之不中,深惧不觉其惛,侍卫之臣,实时之望。
既不能矜臣此意,又不能诲臣不逮,此皆臣自招之自咎而已,伏愿陛下录其一往之至,不以知拙为罪,复敦冒昧干秽,窃恃古典不加刑之耳(同上。)
上封事极谏少帝 南朝宋 · 范泰
 出处:全宋文卷十五
伏闻陛下时在后园,颇习武备,鼓鞞在宫,声闻于外,黩武掖庭之内,喧哗省闼之间,不闻将帅之臣,统御之主,非徒不足以威四夷,秪生远近之怪。
近者东寇纷扰,皆欲伺国瑕隙,今之吴会,宁过二汉关、河,根本既摇,于何不有?
如水旱成灾,役夫不息,无寇而戒,为费渐多。
河南非复国有,羯虏难以理期,此臣所以用忘寝食,而干非其位者也。
陛下践阼,委政宰臣,实同高宗谅訚之美。
而更亲狎小人,不免近习,惧非社稷至计,经世之道。
王言如丝,其出如纶,下观而化,疾于影响。
伏愿陛下思弘古道,式遵遗训,从理无滞,任贤勿疑。
如此,则天下归德,宗社惟永。
《书》:「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天高听卑,无幽不察,兴衰在人,成败易晓,未有政治在于上,而人乱于下者也。
臣蒙先朝过遇,陛下殊私,实欲尽心竭诚,少报万分,而惛耄已及,百疾互生,便为永违圣颜,无复自尽之路,贪及视息,陈其狂瞽。
陛下若能哀其所请,留心览察,则臣夕殒于地,无恨九泉(《宋书·范泰传》。)
殷祭议 南朝宋 · 范泰
 出处:全宋文卷十五
今虽既祔之后,得以烝尝,而无殷祭之礼,有丧荐,废吉祭,祭新主于寝,今不设别寝,既祔遂祭于庙,故四时烝尝,以寄追远之思,三年一帝,以习昭穆之序,义本各异。
三年丧毕,则含食大祖,过时而殷,无取于限三十月也,降安之秘,以丧而废矣(《通典》四十九,义熙三年。)
临种王道规嗣议 南朝宋 · 范泰
 出处:全宋文卷十五
公之友爱,即心过厚,礼无二嗣,宜还本属(《宋书·范泰传》,初司徒道规无子,养太祖,及薨,以兄道怜次子义庆为嗣,高祖以道规素爱太祖,又令居重,道规追封南郡公,应以先华容县太祖议从之。)
谢侍中 南朝宋 · 范泰
 出处:全宋文卷十五
卿常言如何,历观高士,类多有情,吾亦许卿以同,何缅邈之过,便是未孤了幽关也。
吾犹存旧情,东望慨然,便是有不驰处也。
见炽公阡陌,如卿问栖僧于山,诚是美事,屡改骤迁,未为使也。
杖策之郡,斯则善也。
祗洹中转有奇趣,福业深缘,森兮满目,见形者所不能传。
闻言而悟,亦难其人,辞烦而已。
于此绝笔,范泰敬谓洹塔内赞,因炽公相示,可少留意省之,并同子与人歌而善(《广弘明集》十六。)
司徒王弘诸公书论道人踞食 南朝宋 · 范泰
 出处:全宋文卷十五
范泰敬白公卿诸贤:今之沙门,坐有二法,昔之祗洹,似当不然,据今外国,言语不同,用舍亦异。
圣人随俗制法,因方弘教,尚不变其言,何必苦同其制,但一国不宜有二,一堂宁可不同,而今各信偏见,自是非彼,不寻制作之意,惟此雷同为美,镇之无主,遂至于此,无虚于受人,有同于必执。
不求鱼兔之实,竞攻筌蹄之末。
此风不革,难乎取道,树王六年,以致正觉,始明玄宗,自敷高座,皆结跏趺坐,不偏踞也。
坐禅取定,义不夷俟,据之食美,在乎食不求饱。
此皆一国偏法,非天下通制,亦由寒乡无絺绤之礼,日南绝毡裘之律,不可见大禹解裳之初,便谓无复章甫,请各两舍,以付折衷君子。
范泰区区,正望今集一食之同,过此已往,未之或知。
礼以和贵,僧法尚同,今升斋堂,对圣像堂,如神在像中,四双八辈,义无云异。
自矜之情,宁可试暂不我释。
公往在襄阳,偏法已来,思而不变,当有其旨。
是以投锡乘车,义存同众。
禅师道场天会,亦方其坐,岂非存大略小,礼不兼举故邪。
方坐无时,而偏踞有时,自方以恒适异为难,尝变取同为异。
且主人降已敬宾,有自来矣。
更咨义公,了不见酬。
是以敬白同异,以求厥中,愿惠咳嚏之馀,以蔽怯弱之情(《弘明集》。)
释慧义 南朝宋 · 范泰
 出处:全宋文卷十五
前论已包此通,上人意强气猛,弗之寻耳,戒以防非,无非何戒。
故愚惑之夫,其戒随俗变律,华夏本不偏企,则聚骨交胫之律,故可得而略,手食之戒,无用匙之箸文,何重偏坐,而轻手食,律不得手近女人。
寻复许亲溺可援,是为凡夫之疑,果足以改圣人之律,益知二百五十,非自然定法。
如此,则固守不为全得,师心未足多怪。
夏五阙文,固守不为疑,明慎所见苟了,何得顾众而动。
企之为,意在宜进,欲速则事不得行,端坐则不安其居。
时有踞傲之夫,故非礼法所许,一堂两制,上人之同。
泯焉莫逆,弟子之和,孑然单独,何敢当五十大阵,是用畏敌而默,庶乎上善之救(《弘明集》。)
竺道生释慧观书论踞食 南朝宋 · 范泰
 出处:全宋文卷十五
外国风俗,还自不同,提婆始来,义观之徒,莫不沐浴钻仰,此盖小乘法耳。
便谓理之所极,谓《无生》《方等》之经,皆是魔书,提婆未后说经,乃不登高座。
法显后至,泥洹始唱,便谓常住之言,众理之最,般若宗极,皆出其下。
以此推之,便是无主于内,有闻辄变,譬之于射,后破夺先,则知外国之律,非定法也。
偏坐之家,无时而正,高座说法,亦复企踞。
外国食多用手,戒无匙,慧义之徒,知而不改,至于偏坐,永为不惭。
固自为矛盾,其谁能解,弟子意常谓与人同失,贤于自代其是,推心乐同,非敢许以求直。
今之奉法白衣,决不可作外国被服,沙门何必苦守偏俗(《弘明集》。)
鸾鸟诗序 南朝宋 · 范泰
 出处:全宋文卷十五
罽宾王结乂峻祁之山,获一鸾鸟,王甚爱之,欲其鸣而不能致也。
乃饰以金樊,飨以珍羞,对之愈戚,三年不鸣。
其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悬镜以映之。
王从其言,鸾睹形感契,慨然悲鸣,哀响中霄,一奋而绝。
嗟乎兹禽,何情之深。
昔钟子破琴于伯牙匠石韬斤于郢人,盖悲妙赏之不存,慨神质于当年耳。
矧乃一举而殒其身者哉,悲夫(北堂书钞一百三十六,《艺文类聚》九十,《御览》九百十六。)
为宋公祭嵩山 南朝宋 · 范泰
 出处:全宋文卷十五
刘裕敬荐中岳之灵,惟岳作镇中畿,拟天比峻,降祉发辉。
宣和阴阳,道达幽微,既曰辅顺,亦代厥违,霜露所均,万人是依,不以虚薄,志归不庭。
仰纾国耻,俯拯黎氓,望岭怀仁,践境延情。
金璧之赠,愧惧交盈,思乐时雍,终凭威灵。
旧都既清,三秦期廓。
岂惟人谋,抑亦冥略,逝将言旋,自雍徂洛,何以寄怀,一卮清酌,圭璧云乎,深诚攸托(《初学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