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乐府雅词自引绍兴十六年正月1145年 南宋 · 曾慥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二八、《乐府雅词》卷首、《文献通考·经籍考》卷七三、民国《福建通志》卷七三、《万卷精华楼藏书记》卷一四三 创作地点:江西省赣州市
予所藏名公长短句,裒合成篇,或后或先,非有诠次,多是一家难分优劣,涉谐谑则去之,名曰《乐府雅词》。
九重传出,以冠于篇首,诸公转踏次之。
欧公一代儒宗,风流自命,词章窈眇,世所矜式。
当时小人或作艳曲,缪为公词,今悉删除。
凡三十有四家,虽女流亦不废。
此外,又有百馀阕,平日脍炙人口,咸不知姓名,则类于卷末,以俟询访,标目《拾遗》云。
绍兴丙寅上元日温陵曾慥引。
重校类说自引绍兴六年四月1136年6月9日 南宋 · 曾慥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二八、《类说》卷首、《文献通考·经籍考》卷四四、《爱日精庐藏书志》卷二五、《皕宋楼藏书志》卷五八 创作地点: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市
小道可观,圣人之训也。
余侨寓银峰,居多暇日,因集百家之说,采摭事实,编纂成书,分五十卷,名曰《类说》。
可以资治体,助名教,供谈笑,广见闻。
如嗜常珍,不废异馔,下箸之处,水陆具陈矣。
览者其详择焉。
绍兴六年四月望日温陵曾慥引。
集仙传序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 南宋 · 曾慥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二八、《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六二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奉节县
道家者流,学神仙之术,炼形成气,炼气成神。
及臻厥成,形神俱妙,遥兴轻举,浮游蓬莱,变化超忽,将与山石无极。
其次坐脱立亡,有所谓尸解者。
按《真诰》云:「人死必视其形,足不青,皮不皱,目光不毁,无异生人。
毛发尽脱,但失形骨者,皆尸解也」。
又云:「尸解之仙,但不得御华盖,乘飞龙,登太极,游九宫」。
其中有火解者,又有水解者。
要之一性常存,周游自在。
有道之士,宿根本,积行累功,乃能飞升。
是以三千行满,独步云归,兹语信而有證。
或者修心炼性,自日益至于日损,自有为至于无为,功成丹就,住世成仙,故自有次第。
又或亲遇至人,饵丹药,得要诀,不假修为,一超直入神仙之地,系于缘分如何耳。
刘向有《列仙传》,葛洪有《神仙传》,沈汾有《续仙传》。
予晚学养生,潜心至道,因采前辈所录神仙事迹,并所闻见,编集成书,皆有證据,不敢增损,名曰《集仙传》。
异代事得于碑碣者,姑以其世冠于卷首,其言不可考者次之,有著见于本朝者又次之。
至于亡其姓名者,皆附之卷末。
中有长生久视之道,普劝用功,同證道果,浮生泡幻,光景如流,生老病死,百苦随之,事在勉强而已。
览者详焉。
绍兴辛未至游子曾慥
按:《集仙传》卷首,商务印书馆本说郛卷四三。
李泰伯 南宋 · 曾慥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二八、《四朝闻见录》卷三
尝试六题,已通其五,惟四科优劣之差,不记所出,曰:「吾于书无所不读,惟平生不喜孟子,故不之读。
是必出《孟子」》。
拂袖而出,人皆服其博。
苏养直词翰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9月 南宋 · 曾慥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二八、《赵氏铁网珊瑚》卷四 创作地点:安徽省合肥市
顷尝编集本朝名士《百家诗选》,仍为传引,载其出处,苏养直亦与焉。
字养直京口人
初以病目,自号眚翁,后徙居丹阳后湖,更号后湖病民
其父坚,字伯固,有诗名。
养直少而颖发,下语辄惊人。
尝作《清江引》,东坡笔之,且曰:「此诗载太白集中,谁复疑其非也?
乃吾宗养直所作」。
平生不事科举,安贫守道,沈酣诗酒,寄傲江湖间。
雅游故人,皆一时名士。
徐师川尤厚善,绍兴初,荐于上,召赴行在所,丁宁敦遣。
养直高卧不肯起,缙绅益钦重焉。
养直事佛甚谨,深契禅说,清虚恬淡,又得养生之术。
三年前,盛夏追凉,方与客对棋,有衣褐者持谒云:「罗浮山道人江观潮」。
未及起迎,道人直就坐,旁若无人。
养直惊愕,问所从来?
答曰:「罗浮黄真人以君不好世人之好,气母已成,令某持丹度公,可服之」。
袖中出一小合药,黄色而膏融。
养直迟疑间,道人曰:「此丹非金非石,乃真气炼成。
疑即且止,俟有急服之」。
出门径去,俄顷不见。
养直以丹置佛室,后与客饮,醉后食密雪和龙脑,一夕暴下而卒。
所亲记道人之言,亟取丹,视其坚如石,磨以饮之,即苏。
自是康强异常,齿落者复生,须者再黑,眼枯者更明。
绍兴十七年岁旦日,与家人酌别,且告辞邻里。
二日,东方未明,披衣曳杖出门,行步如飞。
妻孥仅挽其衣,则已逝矣。
黄真人者,石晋时惠州太守天福中弃官入罗浮山,今居水帘洞,人不得见。
养直命画工斋洁瞑想,以其意为黄真人像,画毕则宛然江道人也。
识者以为姓江,而以夏来,即黄真人矣,以是知养直之亡,岂道家所谓尸解者乎?
前此尽裒所为诗,以属芗林向伯恭
慥尝见其词翰巨轴,士大夫多作跋尾,慥亦题诗云:「元祐文章绝代无,为盟主者眉山苏。
旧闻宗匠为诗匠,今见东湖说后湖
寂寞香山老居士,浩荡烟波钓徒
澜翻翰墨惊人眼,一段清冰在玉壶徐师川号东湖居士。)」。
今览德友所藏墨迹数轴,因书传引附于卷后。
绍兴癸酉岁初伏日温陵曾慥
劝道歌跋 南宋 · 曾慥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二八
虚靖先生《大道歌》,司马子微《坐忘歌》,何仙姑亦作《證道歌》,其言深切著明,有补于世。
予因拾神仙之遗旨,作《劝道歌》普劝修真,同證大道。
至游居士曾慥书。
按:《修真十书杂著捷径》卷二一,正统道藏本。
宋给事中檀倬墓志铭绍兴十八年 南宋 · 曾慥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二八
国朝继统,垂二百年,太平至治,莫甚于宣和天子,建中和之极。
济济多士,鸳鹭在列,皆一时之选,所以羽仪朝廷,辉映中外。
给事中檀公,则彰彰尤著也。
公讳字明可
方总角时,庄重如成人,故老先生莫不嘉赏。
甫冠,文学行艺杰出流辈。
会当郊恩任子,力辞不就,誓取科第。
遂与四方升贡之士群试春官,居异等。
大观三年,赐上舍出身,授霸州司法参军
时重内外学官,虽应格者,犹试以经学。
复中《周礼》魁,除太平州学教授
用荐者,补从事郎。
丁外艰,归,服阕,除国子学录敕令所删定官秘书省正字,改宣教郎
赐对便殿,敷奏详明,上兴见晚之叹。
符宝郎,又宣谕宰辅曰:「近召见者六人,风度凝远,俱不及檀倬」。
不阅月,迁起居郎
公美丰姿,簪笔待言,人皆争睹。
期月,除中书舍人,不试而命,一时异数。
修国史,多所发明。
居要掖者三载,制词温厚,如其为人。
同舍尝知贡举,公独领六房,词头辐辏,皆中旨令。
尝因奏事,上曰:「立言欲大,卿能如朕意」。
公顿首谢。
属轮当转对,公力陈时弊数事,疏入不报。
磨勘,左转奉议郎
然帝究心嘉其直,旋迁给事中
世方承平,时相怙权,公虽被荐引,心不阿附。
一日,召至私第,从容论天下事,公尽言规正,力劝汲引贤者同寅辅佐。
俄而时相罢政,公与从官例提举江州太平观
渊圣皇帝即位,复集英殿修撰
丁内艰
除丧,改杭州洞霄宫
今上登极,覃恩授朝奉郎
建炎三年参知政事王绹雅游厚善,力言于上,召赴行在。
未至,而王公出守山阴,言者因论公宣和中进不以道,召命亦中辍。
先是,怀州李丞相礼闱,见公呈文,大奇之,考为第一,后为大司成,荐于朝廷,遂膺进用,本非枉道以干进。
其风闻之谬有如此者。
绍兴三年,复徽猷阁待制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
自是优游闾里,杜门不交接人事。
族中与人为仇敌,公不与知,讼者妄称凭公势,会朝廷遣使宣谕诸道,使者不察,举劾其事,坐削职。
公以妙龄秀发,蜚声庠校,登第鼎贵,一斥不复,二十馀载,恂恂自持,无几微见于颜面,可谓全德君子矣。
惜乎志业不尽施用,然亦未为不遇也。
绍兴十七年丁卯十一月五日,盥漱,衣冠趺坐,无疾而逝,享年六十有二。
朝廷旋知其枉,复原官,追封高平县开国伯
明年,谕葬于本邑龙泉之原。
夫人王氏,朝请大夫磐之女也。
子师艮,宣和四年大礼恩,补承务郎博士
次师震,三师巽。
铭曰:
宣和天子,总揽朝纲。
济济多士,咸簉周行。
猗欤檀公,妙龄鼎贵。
西掖东台,表表愈伟。
文章尔雅,左右其宜。
从容润色,慷慨论思。
中立不阿,屹然端重。
有德有言,仁者之勇。
一旦去国,二纪奉祠
宠还次对,俄复褫之。
其进虽锐,奉身太早。
燕处超然,坐进此道。
桃源别墅,山谷窈深。
杜门却扫,金玉尔音。
所闻所行,用之不尽。
饰巾待期,如入禅定。
新阡岌岌,古木苍苍。
有卜惟吉,视其后昌。
按:宣统《(安徽建德县志》卷一九,宣统二年铅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