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谢赐御注大圆觉经表淳熙十年二月 南宋 · 释宝印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四、云卧纪谈、释氏资鉴
淳熙十年二月乙丑,圣旨赐臣宝印《御注大圆觉经》一部。
臣九顿首薰香伏读,如在灵山亲闻,无有少异。
臣具表谨谢,仍进山颂歌咏圣德,乞就径山开板,流通四方,使天下衲子发明心地,同泛如来大圆觉海
蒙圣恩俞允,臣谨稽首拜手言曰:圆觉自性非性者,直指也;
圣人不言而言者,方便也。
维诸佛于大光明藏光严住持,即是一切众生净觉心地。
当此时说听已周,法义已具,而婆伽世尊答文殊以圆觉本有,无明本空,为法行之正因,免众生之邪见,乃见直指根源,更无枝叶。
普贤诸大菩萨为物之故,于无疑处起种种疑,而如来各随其机,于无应处能种种应,所谓都城非一门而入,大厦非一木而支也。
谓之圆觉,无不圆;
谓之了义无不了。
然十二部经之所共诠者,以此为之眼目;
三十五祖之所单传者,以此为之骨髓。
臣愚谓具足圆觉而住持圆觉者,凡夫也;
终日圆觉而未尝圆觉者,如来也。
虽与裴休之说相为冰炭,唯亲證者乃能知之。
恭惟我今上皇帝陛下得佛心法,广大周遍,灵明昭彻,仁如天,智如神,静而圣,动而王,岂非圆觉一心之妙用乎!
万机之暇,游戏于大光明藏,肆笔成书,显扬圣意,实以佛佛道同,不言而言,言直指也。
按:《御注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卷首,续藏经第二编第十五套第五册。
员兴宗乾道六年八月 南宋 · 释宝印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四、《九华集》附录
维皇宋乾道六年岁次庚寅八月戊申朔十三日庚申金山龙游禅寺持传法僧宝印谨以香茶蔬食,致祭于近故宫使大著九华子员公之灵。
惟释与儒,殊途同归。
达者揣其本而必齐其末,昧者溺其迹而或疑,甚者采其语言之相似以神其说,而返欲操刀以攻之。
嗟乎!
此所谓尽羿之道而杀羿。
世有孟轲氏,当力排其深挤吾学吾儒。
九华子业佛,然其心亲而道合者,曾不约而自随。
呜呼!
始与公定交于石笋之下,又相从于锦水之湄。
卓锡南来,七年有奇,公奉召节而入觐王后,又得握手于妙高之顶,忻会合之有期。
公既造朝,自结主知。
太学二年,是为儒师。
擢置三馆,掞其文词。
晋登著庭,周知百为。
盖有国之太史,一有不合,而台官谏垣所不言者,公独抗疏于赤墀。
竟以此而不容,遂远引而奉祠
侨居南徐,贫不能西,曾未阅月,而往来不间。
方喜公之所造诣者,益汪洋而眇弥矣,夫何杯酒之地,遽有死生之变,尤甚于隙驹之载驰耶!
呜呼!
天之生是人也,既富其学问,既大其器业,而又厚其德宇,浚其道源矣,宜若畀之以位,使其道德性命之学,礼乐仁义之具,少施于当时也。
且其神和而气舒,谓必富贵而显达,长身广额,又当百年之期颐也。
百鍊之刚,日杀九牛,奈何百不一施,而止于斯耶!
与其材能,而不与其爵禄,天其悭矣。
因天之所与而大其成就,犹不能助佑而屡踬之,天其耄矣。
吾将安得而推之耶?
虽曰有子,方茁,客东吴而望西蜀,所谓天之角而地之涯也。
死生不免矣,而公之死也重不幸者如此,是以贤不肖,共有无穷之悲也。
我之先师,行不磷缁,既死空山,沉埋厥辉,有请于公,锡其铭诗。
文律既高,道眼超卓,曾不愧于南岳诸碑,此宝印所以感公之德,而吁嘻哽噎,实倍于等夷也。
呜呼九华子,生灭不停,如川之流,如环之循。
公既讲闻而测其渊微矣,今其得力之际也。
中泛百丈,可鉴须眉。
惟昨与今,其味不移。
吸如西江,公犹庶几。
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