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来源
汉语大词典 异义 (異義) 拼音yì yì
  • (1).不同的含义;意思不同。墨子·尚同上:“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上下同字异义例:“古书亦有上下文同字而异义者。”
  • (2).不同的观点;新的见解。后汉书·章帝纪:“其令群儒选高才生,受学《左氏》《谷梁春秋》《古文尚书》毛诗,以扶微学,广异义焉。”晋书·王接传:“﹝ 接 ﹞备览众书,多出异义。”
  • (3).指不同的意见,异议。 宋 苏轼 《次韵答刘泾》:“新音百变口如莺,异义蜂起弟子争。”一本作“ 异议 ”。
  • (4).道理不同。 汉 班固 《白虎通·三军》:“告天何?示不自专,非出辞反面之道也,与宗庙异义。” 南朝 宋 颜延之 《重释何衡阳》:“故方罚矜功,而滥咎忘贤,遗存异义,公私殊异,已备前白。”
  • (5).违反常规、礼法。 汉 何休 《〈春秋公羊传〉序》:“传春秋非一,本据乱而作,其中多非常异义可怪之论。” 徐彦 疏:“非常异义者,即 庄 四年 齐襄 复九世之雠而灭 纪 , 僖 元年实与 齐桓 专封是也,此即非常之异义,言异于 文 武 时……若其常义,则诸侯不得擅灭,诸侯不得专封。” 宋 曾巩 《为人后议》:“故为人后者,为之降其父母之服,则有之矣;为之绝其父母之名,则未之有也……今欲使从所后者为属,而变革其父母之名,此非常异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