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来源
二种自在 (二種自在)
  • 【佛学大辞典】
  • (名数)(参见:自在)
  • 【佛学大辞典】
  • (名数)一观境自在,谓菩萨以正智慧照了真如之境及能通达一切之诸法圆融自在也。二作用自在,谓菩萨既以正智照了真如之境即能由体起用,现身说法,化诸众生,圆融自在也。见华严大疏六。
  • 【佛学常见辞汇】
  • 观境自在和作用自在。观境自在是菩萨以正智照了真如之境,于一切法圆通无碍,作用自在。是菩萨既以正智照了真如之境,则能从体起用,现身说法,化诸众生,圆通无碍。
  • 【三藏法数】
  • (出华严经疏)
    〔一、观境自在〕,谓菩萨以正智慧照了真如之境,及能通达一切诸法圆融自在,是名观境自在。
    〔二、作用自在〕,谓菩萨既以正智照了真如之境,即能从体起用,现身说法,化诸众生,而得自在,是名作用自在。
汉语大词典 自在 拼音zì zài
国语辞典 自在 拼音zì zài
  • 1.自任己意而毫无阻碍。《汉书。卷八六。王嘉传》:「大臣举错,恣心自在,迷国罔上,近由君始,将谓远者何!」唐。韩愈 扶风郡夫人墓志铭:「左右媵侍,常蒙假与颜色,人人莫不自在。」
  • 2.佛教用语:(1)谓自由舒适。《法集要颂经》卷二:「除冥超神仙,善获得自在。」(2)自我决定主宰。《中论》卷四:「人在众中愧于涎出,而涎强出,不得自在,当知无我。」《金七十论。卷上》:「譬如父存时,儿不得自在。」(3)印度称创造宇宙的天神,在佛教为天神之一。《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一九九:「若谓自在更待馀因方能生者,便非自在如馀因故。」
国语辞典 自在 拼音zì zai
  • 舒畅、快乐而不受拘束。《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而已。」《儒林外史》第五四回:「每日测字的钱,就买肉吃,吃饱了,就坐在文德桥头测字的桌子上念诗,十分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