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来源
汉语大词典 断决 (斷決) 拼音duàn jué
  • 亦作“ 断决 ”。
  • (1).决断;裁决。礼记·问丧:“故圣人为之断决,以三日为之礼制也。” 汉 班固 《白虎通·情性》:“义者,宜也,断决得中也。”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内外盛言 王伾 、 王叔文 专行断决,日有异说。”《水浒传》第六二回:“ 蔡庆 道:‘哥哥生平最会断决,量这些小事,有何难哉?’”
  • (2).决断事情的魄力。 唐 韩愈 《胡良公墓神道碑》:“及为 富平 尉,一府称其断决。” 明 吴承恩 《赠卫帅某荣膺选任障词》:“断决则宝刀照夜,动光景于吹毛;精神则玉隼横秋,矫风烟于耸翮。”
  • (3).判案;判决。 汉 王充 论衡·自纪:“断决知辜,不必 皋陶 ;调和葵韭,不俟 狄牙 。” 宋 欧阳修 《乞条制催纲司》:“如有违慢,并乞严行断决。”明史·刑法志一:“若辄断决,致罪有出入者,以故失论。”《历史研究》1976年第2期:“规定由中央指派各地官府统一征收赋税和断决民间词讼。”
  • (4).断绝。 李大钊 《马克思与第一国际》:“从此多年, 意大利 实际上和第一国际断决关系。”参见“ 断绝 ”。
汉语大词典 断绝 (斷絶) 拼音duàn jué
  • (1).原来连贯的不再连贯;原来有联系的失去联系。管子·幼官:“方外旗物尚白,兵尚剑,刑则绍昧断绝。” 尹知章 注:“其用刑则断昼之昧断绝而戮之也。” 唐 綦毋潜 《春泛若耶》诗:“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梁斌 《红旗谱》四五:“学校和外界断绝了联系。”
  • (2).犹拒绝。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传:“及上欲封诸舅,太后辄断绝曰:‘吾计之熟矣,勿有疑也。’”
  • (3).妙绝;绝无仅有。 唐 张鷟 《游仙窟》:“细腰偏爱转,笑脸特宜嚬。真成物外寄稀物,实是人间断绝人。”
  • (4).彻底。 清 李渔 《比目鱼·肥遁》:“夫人,不是我迟疑观望,只因有心辞官,要辞个断绝,不要辞了官头,又留个官尾。”
  • (5).形容极其悲伤。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 伯文 以次呼家中大小,久之,悲伤断绝,曰:‘死生异路,不能数得汝消息,吾亡后,儿孙乃尔许大!’” 南朝 宋 鲍照 《东明行》:“涕零心断绝,将去复还诀。” 宋 苏轼 《中秋月寄子由》诗之二:“欲和去年曲,复恐心断绝。”
  • (6).指死亡。《世无匹》第一回:“ 非烟 哀恸痛恨,又被老鸨羞辱了一场,当夜悬梁自尽。 权一庵 闻知断绝,心中甚觉畅快。”
  • (7).判决完毕。 宋 王安石 《赐敕奖谕权大理少卿蔡冠卿》:“四月一日已前下寺公案,并已断绝。”
国语辞典 断绝 拼音duàn jué
  • 隔断。《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傕乃移帝后车驾于郿坞,使侄李暹监之,断绝内使,饮食不继,侍臣皆有饥色。」《红楼梦》第一八回:「自此以后,香菱果跟随宝钗去了,把前面路径竟一心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