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痞子
拼音pǐ zi
- (1).旧时医家指经久不愈、腹有痞块的疟疾。 宋 周密 《志雅堂杂钞·医药》:“ 俞老医 云:‘医家怕四子:口,痞子;疟,顿子;嗽,攧子;痢,市子,或作世子。’此皆医行市语也。”参见“ 疟母 ”。
- (2).恶棍;流氓无赖。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十章:“这一次,他由一个什么人全轻视过他的‘痞子’,竟当了乙等劳动模范。” 张天翼 《清明时节》:“这是那个痞子漏勺子 老七 , 罗 府上的清客。”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国民党右派说:‘农民运动是痞子运动,是惰农运动。’”
国语辞典
痞子
拼音pǐ zi
- 1.恶人、流氓。如:「不知他是不是个痞子?」
- 2.不良心性。如:「耍痞子」。
汉语大词典
疟母
(瘧母)
拼音nüè mǔ
- 疟疾久不愈,气血亏损,瘀血结于胁下而成痞块,称“疟母”。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疟病》:“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症瘕,名曰疟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主治上·疟》:“麦蘖,并治食疟,消疟母。”《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痎疟疟母》:“痎疟经年久不愈,疟母成块结癖症。”注:“疟母,久疟腹中成块癖也。”